以文學教育喚醒生命感和價值感
【文學教育縱橫談】
作者:李 雪(集美大學教務處處長、師範學院教授)
編者按
說到底,教育就是努力解決(jue) 好一個(ge) “培養(yang) 什麽(me) 人”的問題。我們(men) 希望走入社會(hui) 的每一個(ge) 人,除了具備基本技能之外,還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正確的價(jia) 值觀念、高雅的審美品位,以及高尚的精神追求。這就是說,教育需要著重“向內(nei) ”,關(guan) 注人的生存狀態和生命狀態,關(guan) 注人的心靈世界,鍛造健康、美麗(li) 、高貴的靈魂。要實現這樣的目標,文學教育是其中的一個(ge) 重要環節,有無可取代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本版從(cong) 今日起開辟“文學教育縱橫談”欄目,刊發係列文章,探討拓寬文學教育新空間的可能性。
在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進程中,教育具有基礎性的地位和作用。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hui) 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教育研究報告說:“教育是保證人人享有他們(men) 為(wei) 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盡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運而需要的思想、判斷、感情和想象方麵的自由。”好的教育,對人的思想與(yu) 認識形成積極的引導,是一個(ge) 不斷淬煉、穩步提升的過程。
“文學即人學”的觀念具有普遍的共識。優(you) 秀的文學作品對人的生存狀態、生命價(jia) 值有著深切的關(guan) 懷。文學經典深刻洞悉我們(men) 身處的這個(ge) 世界,深入人性的肌理,照亮生命的風景,貫通曆史、現實與(yu) 未來,以優(you) 美的表達、深邃的思想、博大的胸懷,撞擊一代代讀者的心靈,激起的回響跨越時空、直達永恒。
文學教育以立德樹人為(wei) 根本目的,以人格培養(yang) 和非智力因素的養(yang) 成為(wei) 主,蘊含著對生活、價(jia) 值取向的思考。對學生進行文學教育,要站在人的立場上,破除功利化思想,培養(yang) 其審美情趣和審美評價(jia) 能力;以豐(feng) 富學生精神世界為(wei) 目標,追求心靈的鮮活、情感的豐(feng) 富;在想象和體(ti) 驗的基礎上,培養(yang) 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ang) 和審美格調。
以文學素養(yang) 為(wei) 代表的人文素養(yang) 的缺失,影響人的創造潛力的挖掘
需要重視的是,在現代化進程中,教育出現功利化和實用化傾(qing) 向,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文學教育的地位,從(cong) 而製約了學生人文素養(yang) 的常態發展。教育的主要目的已經逐漸演變成為(wei) 科技化、工業(ye) 化、經濟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教育理念更多關(guan) 注知識的傳(chuan) 授和技能訓練,忽視了對意義(yi) 和價(jia) 值的追問。
基礎教育的教學安排瞄準考試,大學教育看重學分和就業(ye) 。學生學習(xi) 的目的似乎就是為(wei) 了考高分進入大學,再找一個(ge) 體(ti) 麵、高薪的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真正意義(yi) 上的教育發展,過於(yu) 實用地應對社會(hui) 變化的節奏。愛因斯坦說:“用專(zhuan) 業(ye) 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zhuan) 業(ye) 教育,他可以成為(wei) 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wei) 一個(ge) 和諧發展的人。”文學教育實際上發揮的是一種協調與(yu) 平衡的作用。
文學教育注重培養(yang) 學生的藝術品位、審美品格和人文情懷,豐(feng) 富學生的個(ge) 性追求,從(cong) 而對國家、社會(hui) 和個(ge) 人有更為(wei) 清晰的認知。在“大中小幼一體(ti) 化”教育中,課程目標應該是一個(ge) 完整的體(ti) 係,知識的積累、文化底蘊的培養(yang) 、情感和價(jia) 值的認同,環環相扣,緊密相連。
但在實際教學中,文學教育時常被認為(wei) 隻是語文課堂的事。而語文課堂往往將文學教育變為(wei) 簡單而僵化的知識講授。字、詞、句等實用語言訓練,生硬的價(jia) 值標準,枯燥的說教,使情感深厚、意蘊深遠、形象生動的作品缺少血肉,文學所固有的生命理想、審美意識、個(ge) 性想象等都被放逐了。到了大學,文學教育基本上被認為(wei) 隻是中文係、文學院的事。其他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對文學往往保持敬而遠之、不聞不問的態度。以文學素養(yang) 為(wei) 代表的人文素養(yang) 的缺失,影響人的創造潛力的挖掘,很難把生命感、價(jia) 值感從(cong) 沉睡的自我意識和心靈中喚醒。
文學閱讀關(guan) 乎生活體(ti) 驗與(yu) 心靈享受,是“無用之大用”
時代進步帶動文化轉型,蓬勃興(xing) 起的大眾(zhong) 消費文化使純文學受到極大衝(chong) 擊,在社會(hui) 生活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邊緣化。“快餐文化”“網絡文化”“傳(chuan) 媒文化”“圖像文化”“消費文化”等湧入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閱讀進入了讀圖時代,一圖讀懂萬(wan) 物,文學發展及文學教育麵臨(lin) 著新的問題和挑戰。
文學閱讀出現嚴(yan) 重萎縮的現象。人們(men) 獲取信息的方式,由傳(chuan) 統的語言文字轉變為(wei) 借助感官和圖片、微視頻等新奇的手段,認知世界的方式發生了轉變。人們(men) 對文學經典的閱讀,多來自改編的漫畫、電視劇、電影等。圖像化的改編,促進了文學經典的大眾(zhong) 化,但隨意篡改、戲說的作品比比皆是。畫麵鏡頭取代文字,讓閱讀者忽略文字本身的意思,而適應了圖像的意圖,不再受自身語言文字水平及文化知識的支撐,加速了理性文化向快感文化的轉變,文字最終淪為(wei) 圖像的注解,並且消解了文字自身的深度。
另外,圖像和影像具有瞬間流動性特征,以其直觀性的魅力填平了高雅文化與(yu) 通俗文化之間的鴻溝,符合現代社會(hui) 人們(men) 追求全民化、大眾(zhong) 化的審美眼光,但降低了文學作品蘊藉的情調和韻味,加劇了文學的審美邊緣化。高校開設的課程中,文學類課程因為(wei) 對就業(ye) 無用或被設置為(wei) 公共選修課程,或被泛化取消。
教育工作者要讓學生懂得文學閱讀需要觀念和行動上的自覺,文學閱讀關(guan) 乎生活體(ti) 驗與(yu) 心靈享受,是“無用之大用”。要讓學生能充分感受、體(ti) 味自由自主的文學閱讀帶來的樂(le) 趣,關(guan) 注文學作品的價(jia) 值導向和情感立場。學生階段是人生的起始,是個(ge) 體(ti) 生命的萌芽階段,不可逆轉,需要知識的給養(yang) ,更需要人文精神培養(yang) 學生的人文底蘊,塑造良好的人文品行,以其健康的心靈、正確的人格、崇高的意誌來服務與(yu) 奉獻社會(hui) 。
人的心智成長是一個(ge) 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理智、審美和倫(lun) 理是以整體(ti) 方式存在並發揮著作用。如果缺乏有機的組合和相互的支持與(yu) 影響,會(hui) 造成思維方式單一、洞察力衰弱,很容易讓人陷入一種無趣狀態,在茫然無序的狀態下容易喪(sang) 失判斷力。這需要學生能基於(yu) 自身的信念進行有力的價(jia) 值判斷,信守人性的美好,安住自己的內(nei) 心,讓生命變得智慧而博大。
好的文學作品如微雨如山峰如海洋,科學、有效的文學教育可以讓人擁有更遠大的生命追求
人文素養(yang) 的培育沒有討巧的辦法。美學家朱光潛認為(wei) ,真正的文學教育不在於(yu) 知道多少文學理論和史實,而在於(yu) 培養(yang) 出純正的趣味,文學不是簡單的獲得知識與(yu) 技能的方法,而是以文學為(wei) 媒介豐(feng) 富精神世界、提升自我的過程。這需要依靠一個(ge) 完善的係統和堅實的載體(ti) ——課程體(ti) 係。文學教育課程開設,著力於(yu) 學科的整合與(yu) 關(guan) 聯,立足於(yu) 學生的全麵成長,緊緊圍繞培養(yang) 學生人文素養(yang) 、提升學生創新精神、強化學生綜合素質這一目標。充分體(ti) 現文學教育的特點,還要注重學校分類,學生的認知水平、興(xing) 趣愛好、心理欲求和發展需要進行設計融合,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體(ti) 作用,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特色課程建設,更好地挖掘教師個(ge) 性資源,使教師從(cong) 成績比較中解放出來,以自己對文學的感悟能力喚起學生對文學的激情。
文學閱讀是學生個(ge) 性化的行為(wei) 。教師的分析不能取代學生的文學閱讀實踐,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以優(you) 美詩意的捕捉,極富感染力的講述,深邃哲理的提煉營造文學教育的氛圍。教師不僅(jin) 要起到增進學生對文章理解的作用,還要起到拓展學生思維的作用。無論是指導性的、發現性的還是思維性的,都要引導學生對文學作品深層主題的品味和理解,深刻理解作者的人文情懷,豐(feng) 富和完善自己的人性。
文學教育是教化的過程,在育人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文學的德育和美育兩(liang) 大功能。人文素養(yang) 與(yu) 德育相互區別並相互聯係,相互影響,二者都屬於(yu) 文學教育的範疇。德育是人文素養(yang) 的方向標,文學教育過程中遵守德育原則,在材料的選擇上要遵循德育的導向性,充分挖掘文學作品的德育因子,將人文素養(yang) 的培養(yang) 與(yu) 道德教育同時進行。在文學教育教學中融入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培育學生人文素養(yang) 的重要途徑,並要滲透在各個(ge) 學科的教學當中,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升華。
好的文學作品就像是一陣微雨,清新可人;還像是一座山峰,巍峨壯麗(li) ;也像是一片海洋,廣闊無垠。科學、有效的文學教育,可以讓人擁有更充實的生命價(jia) 值、更溫潤的心靈世界和更遠大的生命追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