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教育高質量發展 數字化轉型路在何方

發布時間:2022-04-06 09:4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專(zhuan) 家視點】

  作者:徐曉明(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202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hui) 議明確提出,我國要“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這既是我國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融合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十四五”時期加快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戰略。

  當前,多個(ge) 省市已經陸續開展教育數字化改革試點工作。教育部分批確定並公布了北京市東(dong) 城區、廣東(dong) 省廣州市、河北省雄安新區、浙江省溫州市等多個(ge) “智慧教育示範區”。這些試點、示範區,均在各自教育信息化現狀的基礎上,進行了包括生態及場景搭建、數字資源建設、數字化評估等在內(nei) 的有益嚐試。

  教育數字化進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我國目前數字資源城鄉(xiang) 差別較大,還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各地在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可以因地製宜、取長補短、協同推進、擴大優(you) 勢,從(cong) 頂層設計、理念認知、素質提升、數據積累和製度建設等多個(ge) 方麵做好工作。

  做好數字資源頂層設計和生態重構

  教育數字化通過“平台+教育資源”構建教育信息化新生態。目前平台上的教育資源紛繁複雜,涵蓋了國家級平台、省級平台、市縣及學校平台的資源,此外還有一些機構建設的資源。這些資源有些是重複建設,有些則是封閉運營,暫未實現信息共融共享,出現了信息孤島。因此,國家層麵要製定教育數字化的統一用戶標準、資源標準、服務標準、管理標準。要明確空間的內(nei) 容及使用,各平台要遵循統一的平台數據空間服務等基本功能規範,在確保基本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實現個(ge) 性化服務。同時,教育數字化的新生態要突出共享和創新。在數字化環境下建立另一個(ge) 學習(xi) 場,借助數據資源和互聯網技術拓展教學空間,滿足學習(xi) 者的多元化知識、即時化分享等個(ge) 性化需求,通過技術手段創新為(wei) 教育賦能。

   提升教育數字化場景中個(ge) 體(ti) 的數字素養(yang)

  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是數字社會(hui) 公民學習(xi) 工作生活應具備的一係列素質與(yu) 能力的集合。教育管理者、教師、學生以及家長等群體(ti) 的數字素養(yang) 都會(hui) 影響到數字化教育的深度和效果。教育管理者認知和重視程度不夠,教師數字技術整合能力不足,家長對數字化的了解和應用能力參差不齊,學生線上學習(xi) 中出現網絡沉迷等問題仍客觀存在。提升數字化教育相關(guan) 群體(ti) 的信息素養(yang) ,提高個(ge) 體(ti) 數字化學習(xi) 的自我規範能力,不能僅(jin) 依靠教育和培訓,還需要建立信息社會(hui) 的綜合管理體(ti) 係,需要政府在全麵推進數字化社會(hui) 建設過程中通盤考慮。

   尊重教育和信息技術自身的客觀規律

  首先,遵循教育的基本規律。教育要培養(yang) 能夠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時代新人。數字化下的教育流程、教學內(nei) 容、教學目的都要以立德樹人為(wei) 主,落腳點是增強和改變學生的學習(xi) 效果,最終指向學生個(ge) 體(ti) 的發展。同時,要遵循科技發展的規律。數字科學有其自身特征,任何數據的優(you) 化一定要經曆一個(ge) 逐步升級完善的過程,要尊重信息化和智能化在教育垂直領域的獨特發展節奏,避免急於(yu) 求成。要注意數據使用過程中的隱私保護、信息安全等問題,防止教育數據泄露或濫用。

  建立數字化教育的評價(jia) 和管理體(ti) 係

  數字化教育作為(wei) 未來教育的基本構成,在發展過程中必然要麵臨(lin) 評價(jia) 與(yu) 管理兩(liang) 個(ge) 問題。目前,我國教育數字化轉型主要以試點為(wei) 主,多個(ge) 省市還以各自的數字化政策來推動改革,暫未形成完整的教育數字化評估和管理體(ti) 係。同時,數據具有無邊界、碎片化特性,如果不做好邊界管理,將會(hui) 導致數字化教育信息的泛化。此外,以數據算法為(wei) 主的評估不能作為(wei) 100%的依據,比如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表現的評估和分析,很大程度上和當時學習(xi) 者的主動性有關(guan) ,隻能作為(wei) 評估的參考,學生全麵的學習(xi) 表現評估還應該參考老師的主觀感受和意見。目前,數字化教育隻是作為(wei) 傳(chuan) 統教育的有益補充而存在,言傳(chuan) 身教的學校課堂教育不會(hui) 被替代,但是教育的內(nei) 容、方式、組織和結構等都可能發生重構。如何在目前的數字化教育語境下,逐步建立完整的教育數字化評估和管理體(ti) 係,是教育主管部門需要重點考慮的內(nei) 容。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