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課程平台當拒“水課”
【光明時評】
作者:蔣 理(教育研究者)
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教學管理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在線開放課程要做到線上與(yu) 線下課程同管理、同要求。《意見》還明確在線開放課程教學管理責任主體(ti) ,並提出高校不得將在線開放課程考試完全交由在線課程平台等第三方負責。
按照《意見》,課程平台“黑白名單”製度將建立並施行。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每年對提供學分課程的平台進行備案審核,監管規範、課程質量高、管理服務好的平台進入“白名單”,“刷課”問題頻出、課程質量低劣、管理服務落後的平台將被列入“黑名單”。高校須從(cong) 入榜“白名單”的平台選用學分課程。該政策及製度將引導第三方在線課程平台對在線課程質量建設投入更多的關(guan) 注。在線課程平台以“送學分”為(wei) “賣點”吸引學生選課的情況將難以為(wei) 繼,在線課程開發、教學管理及考試管理的重要性將得到提升。
教育部2021年年底發布的《全國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報告(2020年度)》顯示,疫情期間全國本科高校共有108萬(wan) 名教師開出110萬(wan) 門/1719萬(wan) 門次課程,在線學習(xi) 大學生人數共計35億(yi) 人次,全國高校在線課程開出率達91%。在此期間,數十家在線課程平台和技術平台也麵向全國高校免費開放慕課、虛擬仿真實驗等在線課程。
利用第三方在線課程平台資源,為(wei) 高校學生開設在線課程,是拓寬高校課程資源的重要方式之一。這類課程平台由高校按照課程標準選擇,所有課程和本校教師開設的在線課程與(yu) 線下課程完全“等值”。
不過,對於(yu) 第三方在線課程平台的在線課程,在大學生群體(ti) 中,卻存在著將這些課程視為(wei) “刷課”“湊學分”的“水課”觀念,並不認真對待,至少沒有與(yu) 本校在線課堂開設的課程一視同仁。而有的第三方課程平台,也不重視課程質量,在教學管理與(yu) 考試管理上過於(yu) 寬鬆。這無疑會(hui) 影響在線課程平台的聲譽與(yu) 持續發展,也會(hui) 影響高校的人才培養(yang) 質量。
要讓學生認真學習(xi) 在線課程,實現在線課程的教學目標,就必須從(cong) 嚴(yan) 加強教學管理與(yu) 考核管理。所有第三方平台的在線課程,都應該納入學校教育質量管理評價(jia) 體(ti) 係統一管理。要將教學管理不嚴(yan) 、考試“放水”的在線課程以及課程平台淘汰出局。此外,在線授課也需要有一定的線下課程配合,每門在線課程都應配備線下助教,形成“雙師”“線上+線下”模式,由助教輔導學生學習(xi) ,組織研討活動,並檢查學習(xi) 進度,以此彌補在線教學個(ge) 性化、交互性弱的問題。
當然,要讓在線課程與(yu) 線下課程“等值”,還存在一個(ge) 現實問題,即有的線下課程質量也不高,等值也是低水平等值。這也給了部分不重視課程質量把關(guan) 的在線課程平台生存空間。
當前,高校普遍存在重學術研究輕教育教學的問題,部分教師不願意在教學上投入精力,於(yu) 是出現教師和學生共同“應付”課堂教學的情況。不少課程也缺乏吸引力,大學生中一直有“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的說法。線下課程都如此,線上課程要“逃”就更容易了。在一些地方本科院校中,本科教學還存在應試化傾(qing) 向,非考研科目教學被邊緣化,這些課程的開設質量自然也就不高。換言之,線下課程都沒有開得很理想,該如何對在線課程提出高要求?
這也正是國家層麵出手治理在線課程平台的原因。高校自身高度重視課程質量,在選擇提供學分課程的在線課程平台時必然會(hui) 嚴(yan) 格把關(guan) ,那些課程質量低的在線課程平台也就不可能有生存空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