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養,要以課程為抓手
作者:李立國(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研究生教育作為(wei) 最高層次的國民教育,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高等教育自身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較快。截至2020年,全國共有在讀研究生接近300萬(wan) 人,其中碩士研究生超過了250萬(wan) 人,博士研究生達到了46萬(wan) 人,在讀碩士研究生占比為(wei) 84.31%,在讀博士研究生占比為(wei) 15.69%。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占比超過了50%,在讀碩士研究生中,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占比59%。我國已經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研究生教育大國,怎樣把如此大規模的研究生培養(yang) 成為(wei) 社會(hui) 需要的高層次優(you) 秀專(zhuan) 業(ye) 人才?這需要從(cong) 研究生教育的規律出發,針對不同類型和層次的研究生培養(yang) 目標,緊抓課程體(ti) 係建設這個(ge) 關(guan) 鍵環節,“研”字當頭,分類培養(yang) ,精心育才。
建立符合研究生教育特點的教學體(ti) 係。研究生教育不同於(yu) 本專(zhuan) 科教育的突出特點就是“研究”二字,把研究作為(wei) 衡量研究生素質的基本指標,圍繞提高研究生的研究興(xing) 趣、研究能力、研究水平和研究所應具備的素質來設置人才培養(yang) 方案和課程體(ti) 係,真正培養(yang) 出具有過硬研究能力的高層次專(zhuan) 門人才。目前,各地各高校在研究生人才培養(yang) 方麵探索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做法,形成了較為(wei) 係統的人才培養(yang) 模式,但在實踐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體(ti) 現在:對研究生人才培養(yang) 機製的基本內(nei) 涵、實踐要求、實現路徑認識有偏差,大多還停留在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階段,很多高校的研究生課程設計和教學內(nei) 容更像是本科教育的翻版,沒有實質性的提高,沒有體(ti) 現研究性質,沒有體(ti) 現研究生教學的審辯式、建構性、創新型等特征,僅(jin) 把重點放在導師加強指導、提高修業(ye) 年限、畢業(ye) 論文提高要求等管理舉(ju) 措方麵,對研究生人才培養(yang) 的係統性、整體(ti) 性思考不深入、措施不到位。
課程與(yu) 教學成為(wei) 研究生人才培養(yang) 的“短板”和“痛點”。研究生人才培養(yang) 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既包括宏觀層麵的教育思想、教育價(jia) 值、教育目標等根本問題;也包括微觀層麵的專(zhuan) 業(ye) 設置與(yu) 調整、培養(yang) 目標、培養(yang) 模式、課程體(ti) 係、教學內(nei) 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組織、教學管理、教學隊伍、教學評價(jia) 等具體(ti) 問題。宏觀層麵的研究生人才培養(yang) 目標與(yu) 價(jia) 值導向等方向性問題,現在都已明確,關(guan) 鍵是如何在教學與(yu) 人才培養(yang) 各個(ge) 環節貫徹落實。微觀的教學係統可分為(wei) 三個(ge) 層麵。專(zhuan) 業(ye) 設置與(yu) 調整、培養(yang) 目標、培養(yang) 模式構成第一層麵,具有先決(jue) 和導向作用;課程體(ti) 係、教學內(nei) 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構成第二層麵,體(ti) 現和落實、檢驗和校正第一層麵的要求,是教學改革的主體(ti) 和難點;教學組織、教學管理、教學評價(jia) 等構成第三層麵,它們(men) 既是第一層麵和第二層麵能否實現的必要條件,又能適當調節第一層麵和第二層麵的要求,起著保障和製約作用。從(cong) 實踐看,在第一層麵,各個(ge) 學科專(zhuan) 業(ye) 的研究生培養(yang) 目標與(yu) 培養(yang) 模式大致清晰,方向明確,既有國家各個(ge) 教學指導委員會(hui) 的宏觀指導,也有各學校各學科的具體(ti) 規範與(yu) 要求;在第三層麵,教學管理與(yu) 教學評價(jia) 等近年來持續加強,以“倒逼機製”強化研究生培養(yang) 質量。關(guan) 鍵是在第二層麵的核心環節,對課程體(ti) 係與(yu) 教學內(nei) 容、教學方法等重視不夠、改革力度不大,成為(wei) 研究生人才培養(yang) 的短板和痛點。隨著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擴大,很多高校的研究生在校生人數超過了本科生,並且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規模擴張更快,很多學生是在職攻讀。在這種情況下,現有教學方式已經難以適應新的要求,必須建立係統的研究生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特別是課程體(ti) 係和教學製度,將課程與(yu) 教學建設作為(wei) 重點和關(guan) 鍵環節。隻有這樣,才能為(wei) 研究生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和研究基礎,切實提高人才培養(yang) 質量。
應防止研究生課程成為(wei) 本科生課程的“翻版”,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課程成為(wei) 學術學位研究生課程的“翻版”。多年來,我們(men) 一直重視學位論文質量,重視導師隊伍建設,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研究生的教學和課程建設。課程是研究生“研究”的基礎,是做好畢業(ye) 論文的關(guan) 鍵。我國一直把碩士階段作為(wei) 一個(ge) 獨立的學位製度,強調學位論文,這是我國學位製度的優(you) 勢和特色。在堅持這一優(you) 勢和特色的同時,如果進一步加強課程體(ti) 係建設,定能助力人才培養(yang) 質量更上層樓。現在很多高校和專(zhuan) 業(ye) 的研究生課程缺乏“研究”性質,更像是本科生課程的“翻版”。研究生課程體(ti) 係要體(ti) 現應有的難度和特征,體(ti) 現課程之間的關(guan) 聯度和內(nei) 在邏輯關(guan) 係,給予研究生更大的參與(yu) 權和貢獻空間,體(ti) 現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教科融合趨勢。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教學,往往沿用學術學位研究生的課程與(yu) 教學模式,學術化傾(qing) 向嚴(yan) 重,職業(ye) 性、實踐性特征虛化,一定程度上脫離了社會(hui) 相關(guan) 領域行業(ye) 和企業(ye) 發展的實際。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課程建設,可以適度增加與(yu) 行業(ye) 企業(ye) 需求相關(guan) 的課程或內(nei) 容,並聘請有實踐經驗的校外人員參與(yu) 課程設計與(yu) 教學,使研究生及時掌握工作一線所需的基礎知識和最新的技術進展,始終突出對創新實踐的要求。構建起以職業(ye) 勝任力為(wei) 導向,以知識、能力和價(jia) 值等綜合指標為(wei) 標準的,培養(yang) 與(yu) 需求、教學與(yu) 科研、理論與(yu) 實踐、校內(nei) 資源與(yu) 社會(hui) 資源緊密結合的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課程體(ti) 係。研究生教學改革要從(cong) 管理、項目深入到課程層麵,狠抓研究生課程建設,學科評議組和教指委也要加強這方麵的指導。學位授權、質量把關(guan) 、評估審核要看課程的實情實效,而不隻是看課程清單和師資力量。
加強研究生課程體(ti) 係建設,要在理念上求共識,在機製上做文章,在實踐上下功夫,不斷提高人才培養(yang) 質量,為(wei) 國家建設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輸送更多高層次專(zhuan) 業(ye) 人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