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加快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2-04-12 10:07:00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趙長祿(北京理工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二十三次會(hui) 議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突出培養(yang) 一流人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爭(zheng) 創世界一流的導向,深化體(ti) 製機製改革,統籌推進、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高校要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把握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要求,科學把脈、精準施策,有效解決(jue) 製約性、瓶頸性問題,進一步提升培養(yang) 一流人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爭(zheng) 創世界一流的能力和水平,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在遵循教育規律中實現高等教育現代化的目標要求。遵循教育規律辦事,是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也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了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為(wei) 我們(men) 準確把握教育規律、推進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高校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與(yu) 按規律辦事有機結合起來,充分認識一流大學建設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從(cong) 紛繁複雜的教育實踐、教育現象中洞察把握教育發展規律。適應社會(hui) 生產(chan) 變革、教與(yu) 學關(guan) 係變革等新的發展趨勢,不斷推進教育教學管理優(you) 化和改革創新。比如,對於(yu) 人才培養(yang) ,要保持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相對穩定,積極穩妥推進教育教學組織改革;對於(yu) 科技創新,要主動適應科技創新規律,鼓勵創新活動瞄準前沿、交叉融合;等等。

  通過內(nei) 涵式發展提升辦學能力和水平。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由大眾(zhong) 化進入普及化階段,走內(nei) 涵式發展道路是必由之路。把握高質量內(nei) 涵式發展要求,要從(cong) 關(guan) 注硬指標的顯性增長向更加關(guan) 注軟實力的內(nei) 在提升轉變,圍繞大學的主要職能,在推進“雙一流”建設過程中明確方向、突出重點,聚焦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培育高水平師資隊伍、深化科教融合育人等關(guan) 鍵著力點,樹立鮮明的效果導向。杜絕形式主義(yi) ,下大氣力解決(jue) 教育教學活動、師資隊伍建設、科技創新組織等方麵存在的問題,切實把精力放在提升辦學能力和水平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通過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動實現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等目標。

  通過係統謀劃打造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係統完善的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的關(guan) 鍵。提升一流人才培養(yang) 的能力和水平,必須更加注重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ti) 性推進。高校要準確把握共性和個(ge) 性的辯證關(guan) 係,適應人才需求多樣化、學生發展多樣化的基本特點,加快人才培養(yang) 模式多樣化改革,鼓勵各辦學單位發揮優(you) 勢特色,實現特色發展。把發展重點體(ti) 現在一級學科學科方向和本科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方案的設置上,按照教育規律設置一級學科,按照人才成長規律設置本科培養(yang) 大類專(zhuan) 業(ye) ;重中之重是做好分類建設、分類管理、分類評價(jia) ,支持具有特色的一流學科建設,構建優(you) 勢互補的學科體(ti) 係,建立並完善長期穩定支持發展的長效機製。

  在順應國際化發展趨勢的同時彰顯中國特色。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既要很好地吸收世界上先進的辦學治學經驗,更要對標國家戰略需求、紮根中國大地,彰顯中國特色。高校要明確加強黨(dang) 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dang) 的建設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大學的根本保證,高度重視學校黨(dang) 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把加強黨(dang) 的領導融入高校治理的各方麵、全過程。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回答好培養(yang) 什麽(me) 樣的人、如何培養(yang) 人以及為(wei) 誰培養(yang) 人這個(ge) 根本問題。圍繞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以教育評價(jia) 改革為(wei) 牽引,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ti) 製、保障機製改革,增強教育服務創新發展能力,努力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