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的治國理政之道
【光明學術筆談】
作者:顏昌武(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中國在幾十年時間裏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的現代化曆程,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奇跡,這與(yu) 西方學者亨廷頓關(guan) 於(yu) “現代性孕育著穩定,而現代化過程卻滋生著動亂(luan) ”的論斷形成了鮮明反差。“中國之治”已經超出了西方既有理論的解釋範圍,任何簡單套用西方既有理論的話語體(ti) 係都難以解釋中國的發展奇跡。這意味著我們(men) 要立足中國獨有的製度框架,從(cong) 中國靈活堅韌的治國理政實踐中探尋中國奇跡背後的治理邏輯及其政治哲學意蘊。
中國奇跡得益於(yu) 國家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國家治理的力量之源在於(yu) 堅持人民至上
國家治理能力是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穩定的重要變量。在現代化的轉型過程中,一些國家淪為(wei) “失敗國家”,在饑餓、貧困、暴力和衝(chong) 突的深淵中無法自拔。究其根源,就在於(yu) 這些國家治理能力的孱弱甚至缺失。舊中國就是這樣的“失敗國家”,無論是晚清政府、北洋政府還是國民政府,都無力化解自身腐敗、無能和效率低下的痼疾,更無力破解中國社會(hui) “一盤散沙”式的低組織化困局,整個(ge) 社會(hui) 形同“一溝絕望的死水”,國家飽受外辱、任人宰割,人民饑寒交迫、苦不堪言。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70餘(yu) 年的艱苦奮鬥,黨(dang) 領導人民創造了中國現代化史上空前的輝煌成就,這一成就得益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堅強領導。正如《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所指出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領導我們(men) 事業(ye) 的核心力量。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扭轉近代以後的曆史命運、取得今天的偉(wei) 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堅強領導。曆史和現實都證明,沒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而取得輝煌成就的關(guan) 鍵,就在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治國理政實踐中,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執政為(wei) 民的理念。
早在延安時期,麵對黃炎培關(guan) 於(yu) 曆史周期率的困惑,毛澤東(dong) 同誌自信地說,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已經找到一條跳出周期率的“新路”,“這條新路,就是民主。隻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隻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hui) 人亡政息”。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dong) 同誌反複強調國家政權的人民性,他說:“我們(men) 是人民民主專(zhuan) 政,各級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種政權機關(guan) 都要加上‘人民’二字。”鄧小平同誌明確提出將“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讚成不讚成,人民高興(xing) 不高興(xing) ,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製定方針政策的根本尺度。正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一以貫之地堅持人民至上,中國的國家治理才有了最堅實的基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此深刻指出:“人民是共和國的堅實根基,人民是我們(men) 執政的最大底氣。”“為(wei) 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xing) ,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wei) 人民利益而奮鬥,是我們(men) 黨(dang) 立黨(dang) 興(xing) 黨(dang) 強黨(dang) 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人民至上不隻是治國理政的核心理念,更體(ti) 現在治國理政實踐的各個(ge) 環節
“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句空話,必須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hui) 生活之中。”作為(wei) 治國理政的核心理念,人民至上體(ti) 現在治國理政實踐的每一個(ge) 環節。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不斷提升人民的獲得感。以人民為(wei) 中心,是我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經驗。國家治理不隻是政府的事,人民不隻是公共服務的消費者,故就其要旨而言,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治理,就是要堅持人民在治國理政實踐中的主體(ti) 地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故就其目的而言,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治理,旨在提升民生品質,增進人民福祉。“民之所需,政之所向,民之所盼,行之所至”。故就其手段而言,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治理,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從(cong) 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
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著力把製度優(you) 勢轉換為(wei) 治理效能。民主是全人類的文明成果與(yu) 價(jia) 值訴求,但西方社會(hui) 一直將之窄化為(wei) “競爭(zheng) 性選舉(ju) ”。這種選舉(ju) 民主限製了民眾(zhong) 直接參與(yu) 決(jue) 策的機會(hui) ,實質上是一種“富人遊戲”。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治國理政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men) 黨(dang) 在長期執政的基礎上,提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並致力於(yu) 將其轉化為(wei) 具體(ti) 的治理機製和治理實踐。從(cong) 民主選舉(ju) 到民主決(jue) 策,從(cong) 民主管理到民主監督,人民都能充分地參與(yu) 其中,確保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訴求能夠轉換為(wei) 切實可行的公共政策議題。
堅持權為(wei) 民所用,打造責任政府。現代社會(hui) 的健康運行離不開一個(ge) 務實高效、廉潔勤政的責任政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為(wei) 政清廉才能取信於(yu) 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建設一個(ge) 對人民負責任的政府,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對中國人民的莊嚴(yan) 承諾。我們(men) 黨(dang) 在治國理政實踐中,通過公共權力的製度化和規範化運作,不斷強化政府行為(wei) 的約束機製、監督機製和責任機製,切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失職要問責、違法要追究。各級公職人員自覺履行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各項職責,積極回應人民群眾(zhong) 的各項利益訴求,確保人民賦予的權力能夠用來為(wei) 人民謀福祉。
人民至上的治國理政之道,為(wei) 破解世界性的治理難題貢獻了中國方案
當今世界正麵臨(lin)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氣候變化、貧富差距擴大、大規模傳(chuan) 染病蔓延、地緣政治衝(chong) 突、恐怖主義(yi) 威脅等問題日益成為(wei) 世界性的治理難題。如何幫助後發國家提升國家治理能力,進而破解全球治理赤字,成為(wei) 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的重要議題。人民至上的“中國之治”,不僅(jin) 為(wei) 全球治理貢獻了中國力量,也為(wei) 後發國家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了中國範本。
世界各國千差萬(wan) 別的治理模式體(ti) 現了人類文明發展路徑的多樣性。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具體(ti) 治理模式,一個(ge) 國家實行怎樣的治理模式,最終由該國國情、國家性質和社會(hui) 發展狀況所決(jue) 定。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堅持人民至上,領導人民不斷推進製度變革和治理創新,完善黨(dang) 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hui) 協同、公眾(zhong) 參與(yu) 、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hui) 治理共同體(ti) ,確保人民安居樂(le) 業(ye) 、社會(hui) 安定有序,全方位地提升了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使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為(wei) 廣大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了中國方案。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強調的:“我國的實踐向世界說明了一個(ge) 道理:治理一個(ge) 國家,推動一個(ge) 國家實現現代化,並不隻有西方製度模式這一條道,各國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