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香四溢的這碗麵(多味齋)
中國的麵食種類眾(zhong) 多,而我尤愛襄陽牛雜麵。襄陽牛雜麵湯色紅亮、麻辣鮮香、袪寒除濕、回味悠長,是一道老少鹹宜的地方美食,深受襄陽人喜愛。
襄陽牛雜麵的製作很見功夫。湯頭往往需要十幾個(ge) 小時文火慢熬,方能融百般滋味於(yu) 一鍋。製湯第一道工序是煉辣椒油。辣椒選用曬幹的朝天椒和本地土辣椒,按不同比例混合,去蒂後整個(ge) 放入大鐵鍋不停翻炒,文火炒至兩(liang) 麵焦黃、香辣撲鼻後,出鍋攤涼,放入石臼搗成辣椒粉。鍋裏倒油後,放入辣椒粉燒沸,冷卻備用。每天下午,大街小巷到處飄散著辣椒油的香氣,讓人聞著就起了食欲。第二道工序是熬湯,選用大塊牛骨頭,焯水後再煮沸,去掉浮沫,放入由八角、桂皮、花椒、草果、丁香、肉蔻等多種香料組成的料包,細火煨燉一夜,至第二天清晨方成。第三道工序是煮牛雜,選用肥厚的牛大腸,翻洗幹淨,去掉腸油,切塊,焯水後放入熬好的牛骨湯中,煮至八九成熟,再加入煉好的辣椒油燉煮,一鍋味醇香濃、鮮香麻辣的牛雜便熱氣騰騰地出鍋了。第四道工序是煮麵,選用麵筋強的堿麵,大火煮開,煮至六七成熟,出鍋抖開攤涼。吃的時候,把堿麵放在竹漏勺裏,在沸騰的開水裏來回滾幾下,倒入粗瓷大碗中,澆上煮好的牛雜,再撒上些芫荽、蔥花,頓時鮮香四溢,讓人胃口大開。
襄陽幾乎每條大街小巷都有牛雜麵館,而每家的滋味皆不同,關(guan) 鍵在於(yu) 湯料的配方各不相同,各有秘方妙招。一橋頭、紅光路、幸福小區、昭明台等都是聲名遠播的麵館集中地。其中一橋頭的幾家牛雜麵館,每天早上都有不少人排隊,若逢節假日,排隊個(ge) 把小時也不稀奇。
襄陽牛雜麵據說已有一百多年曆史。一橋頭曾是會(hui) 館碼頭林立之地,聚集了大量碼頭工人、經商小販,也因此布滿了各種麵館。有聰明的麵館老板,把牛雜買(mai) 回來,洗淨切塊,焯水燉爛後澆到麵條上,因為(wei) 物美價(jia) 廉,很快被搶購一空。這種麵通過不斷改良,吸收外地做法,最終形成了聞名遐邇、獨具特色的襄陽牛雜麵。每家麵館,也都兼容並蓄地經營著牛雜麵、牛肉麵、豆腐麵、海帶麵、豬血麵、炸醬麵、酸辣麵等十幾個(ge) 品種,價(jia) 格高低有別,口味也各不相同,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因為(wei) 麵條過開水時裝在竹漏勺裏,本地人形象地稱之為(wei) “窩子麵”。早餐時吃上一碗窩子麵,成為(wei) 許多襄陽人的心頭好。每天清晨,大街小巷中,隨處都可以聽到“老板,來二兩(liang) 窩子麵”的吆喝聲。因為(wei) 牛雜麵油厚、麻辣,為(wei) 了化解油膩,往往需要配一大碗本地產(chan) 的應時黃酒,有的人還要吃幾瓣大蒜。一碗牛雜麵、一碗黃酒、幾瓣大蒜下肚後,頓時胃暖腸飽,渾身發熱,倦意全消。
牛雜麵誕生於(yu) 市井之間,注定了這是一道大眾(zhong) 美食,很受歡迎。早餐吃牛雜麵,已經變成人們(men) 生活中的一部分。2021年9月,三度遨遊太空的襄陽人聶海勝,在《開學第一課》上說,回來後最想吃的是家鄉(xiang) 的牛雜麵,讓襄陽牛雜麵更是聲名遠播。襄陽牛雜麵變成了一種思鄉(xiang) 的符號,成為(wei) 牽引遊子回家的長繩。一碗麵,已不再是一碗麵,而成為(wei) 鄉(xiang) 愁中冒著熱氣、味道最濃鬱的一部分。塗玉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