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消費券助市場回暖:線上線下融合,居民實惠到手
線上線下融合,居民實惠到手
數字消費券助市場回暖
本報記者 李 貞
“用線上領到的消費券帶孩子去體(ti) 驗摘草莓,小朋友特別高興(xing) !”北京市平穀區居民趙女士日前領到了“樂(le) 享平穀”微信小程序發放的惠民消費券,在一家采摘園遊玩時獲得了相應折扣,她感覺很實惠。近期,全國多地向居民發放新一輪數字消費券,既滿足了居民消費需求,又推動了消費市場的複蘇。
使用範圍廣
近期,為(wei) 進一步拉動消費,多地發放數字消費券。
3月底,北京市平穀區2022年首批消費券發放活動收官。據悉,活動在半個(ge) 月內(nei) 通過微信小程序發放245.4萬(wan) 元惠民消費券,參與(yu) 領券人數達11.2萬(wan) 人,拉動銷售額2158.6萬(wan) 元。後續,平穀區還將在“五一”前後和“十一”前後再發放兩(liang) 批消費券。此外,為(wei) 加快釋放綠色節能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升級,北京市自4月開始,麵向在京消費者發放綠色節能消費券,鼓勵消費者購買(mai) 使用綠色節能商品。據悉,消費券適用商品共計20類,包含電腦、洗碗機、電視機、空調、電冰箱、洗衣機、電飯鍋等。
4月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啟動為(wei) 期3個(ge) 月的“33消費節”,計劃開展超600場次各類促銷活動,對消費者補貼讓利超10億(yi) 元,預計帶動二季度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超2000億(yi) 元。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商務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活動期間,居民可通過雲(yun) 閃付APP領取消費券。“今年的消費券補貼活動形式更廣、券種更全,除了繼續派發‘33消費券’外,還新增了商超百貨購物返券、銀聯消費券、建行消費券、移動5G購機補貼等多類型消費券,涉及的商品種類和可使用範圍更廣。”
此外,廣東(dong) 省深圳市、山東(dong) 省青島市、遼寧省沈陽市等多地也紛紛發放各類數字消費券,助力消費市場複蘇。
吸引用戶多
在消費市場回暖過程中,為(wei) 何數字消費券這一形式廣受歡迎?據悉,消費券屬於(yu) 在特定期限內(nei) 用於(yu) 特定領域的消費,與(yu) 直接發放現金相比,發放消費券更能用於(yu) 居民消費而不是儲(chu) 蓄,其帶來的刺激效果更為(wei) 明顯。
京東(dong) 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介紹,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全國多地實施了超500輪消費券計劃,其中多數取得了較為(wei) 顯著的短期局部效果。“例如2021年11月至12月,雲(yun) 南省、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和河南省鄭州市,分別通過京東(dong) 平台發放政府消費券。20天內(nei) 三地消費券核銷金額突破5000萬(wan) 元,帶動消費訂單金額超過4億(yi) 元,政府資金撬動消費杠杆率接近8倍。”
數字消費券的發放也推動了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一方麵,各支付類APP作為(wei) 消費券發放的入口,吸引了大量用戶。包括微信支付、銀聯雲(yun) 閃付、美團等多家支付機構,都參與(yu) 到各地消費券的發放中,一定程度上有利於(yu) 特定線上支付渠道的推廣。另一方麵,線下實體(ti) 商家特別是中小微商家成為(wei) 消費券受益者。調查數據顯示,在消費券適用的商家中,九成是中小微商家。政府每發放1元消費券,就有0.87元流向年銷售額30萬(wan) 元以下的小微商家。
定向效果好
為(wei) 了讓數字消費券有更好的使用效果,2021年3月,全國首個(ge) 數字消費券團體(ti) 標準《數字消費券服務規範》發布並實施。專(zhuan) 家介紹,要讓數字消費券帶來更大效益,應在發放時更注重定向投入。例如,加大對困難人群、困難地區、農(nong) 村縣域消費者以及中小微企業(ye) 的定向支持力度,將餐飲旅遊、家電汽車更新等消費恢複短板作為(wei) 重點支持領域。
盡管數字消費券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有專(zhuan) 家表示,消費券隻是一次性地提升消費者支付能力,難以為(wei) 消費市場注入持久動力。長期來看,提振消費更需重視治本之策。
“消費券並不能根本性地改變人們(men) 對未來的收入預期。”金融專(zhuan) 家付一夫認為(wei) ,要真正推動消費市場發展壯大,還是應從(cong) 穩定就業(ye) 、增加居民收入、優(you) 化商品服務供給質量、完善市場秩序、保障消費者權益等方麵發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dong) 指出,要促進消費市場的進一步恢複,關(guan) 鍵是暢通製約消費的堵點、斷點。同時也要積極擴大就業(ye)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費水平,真正啟動由消費驅動的良性經濟循環,使經濟增長有堅實的基礎性支撐。從(cong) 中長期看,促消費的手段需要更多方式,除消費券外,還要深化消費商品價(jia) 格改革,增加流通環節的便利性,降低流通交易環節的成本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