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讓農戶更有“信心”,滬郊這個鎮防疫賣菜兩不誤

發布時間:2022-04-19 10:19:00來源: 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我種植了8畝(mu) 地的春白菜,往年這個(ge) 時候都有商販上門收購,現在受疫情影響,車子進不來也出不去,沒法往外運,真是愁死了。真沒想到,我擔心的那些事政府已經幫我們(men) 都考慮到了……”這幾天上海金山區楓涇鎮雙廟村種植戶曹誌良一掃愁容,希望自家的青菜能支援上海市區的抗疫。

  原來,楓涇鎮雙廟村的村幹部王峰了解到曹誌良的情況後,主動撥通了楓涇鎮農(nong) 服中心的電話。“這個(ge) 情況,我們(men) 這邊可以先給你登記上去,到時候如果合作社有采購需求,他們(men) 會(hui) 主動聯係農(nong) 戶的。”電話那頭,工作人員項萍萍給出了答複。

  第二天,裝菜的卡車如期開到了約定的地點,四萬(wan) 多斤白菜裝走的那刻,老曹懸著的那顆心終於(yu) 放了下來。

  本以為(wei) 上門收菜價(jia) 格會(hui) 被壓低的老曹,說起這意外的驚喜樂(le) 得合不攏嘴。如今,老曹盤算著,他3月份剛移栽的生菜,總共14畝(mu) 的種植麵積預計5月份就能上市。

  和老曹一樣,菖梧村種植戶平麗(li) 明這段時間也遇到了相同的問題。他種植10多畝(mu) 長瓠瓜剛剛上市便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主要還是物流不通,蔬菜運不出去。”平麗(li) 明告訴記者,雖然滯銷了一段時間,但在鎮農(nong) 服中心的牽線搭橋下,他很快和九豐(feng) 農(nong) 業(ye) 、內(nei) 府農(nong) 業(ye) 建立了合作關(guan) 係。

  “基本上兩(liang) 三天送一次貨,從(cong) 4月6日到現在至少銷售2000多斤長瓠瓜。”在菖梧1組的蔬菜大棚采訪,平麗(li) 明一邊忙著授粉,一邊介紹著銷售情況。“原先都不敢授粉,坐果多了怕賣不出去。現在量慢慢上來了,能賣掉這麽(me) 多其實已經在意料之外了。”對於(yu) 未來的銷售,老平還是信心滿滿,原本打算放棄不管的絲(si) 瓜大棚他又重新打理了起來,預計一周後絲(si) 瓜就能上市了。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陽春四月,萬(wan) 物欣欣向榮,原本是各類蔬菜農(nong) 產(chan) 品的“暢銷季”,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像老曹、老平一樣的“小農(nong) 戶”們(men) 出現了不同程度地滯銷。上海金山區楓涇鎮農(nong) 業(ye) 主管部門看在眼裏急在心上,為(wei) 解農(nong) 戶之困,想盡辦法把“滯銷”變為(wei) “暢銷”。

  “農(nong) 產(chan) 品如果賣不出去,農(nong) 戶的辛苦就白費了。所以為(wei) 了解決(jue) 好這個(ge) 問題,我們(men) 通過主動對接區域內(nei) 大型農(nong) 業(ye) 合作,為(wei) ‘小農(nong) 戶’開通銷售通道。”金山區楓涇鎮副鎮長尤利明告訴記者,“菜農(nong) 將蔬菜匯集到保供企業(ye) ,保供企業(ye) 提供物流運輸,對接商超需求和總量,三方力量擰成一股繩,共同抵禦疫情期間農(nong) 產(chan) 品滯銷風險。這其中我們(men) 所做的就是以排摸登記的方式,形成滯銷農(nong) 產(chan) 品名單,隨後提供給保供企業(ye) 進行優(you) 先選擇,最大程度緩解種植戶們(men) 的‘揪心’之急。”

  截至目前,通過“以大帶小”的模式已累積幫助“小農(nong) 戶”銷售蔬菜近60000斤,訂單需求仍在增加。這樣的模式不僅(jin) 僅(jin) 保證了蔬菜的新鮮度,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客戶的購買(mai) 成本,解決(jue) 農(nong) 產(chan) 品滯銷問題的同時,農(nong) 戶收入也是不減反增,還能緩解上海市區的居民天天“搶菜”的煩惱。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