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上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短板
圍繞我國科技創新的痛點、堵點,應抓緊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ti) 係,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需更好發揮銀行主渠道作用,加強商業(ye) 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的合作,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發揮保險和融資擔保機構的風險分擔作用,強化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
近日召開的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二十五次會(hui) 議指出,要聚焦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弱項,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ti) 係,推動金融體(ti) 係更好適應新時代科技創新需求。會(hui) 議強調,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推進科技信貸服務能力建設,強化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在職責範圍內(nei) 服務科技創新作用,增強銀行業(ye) 金融機構為(wei) 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創新任務的企業(ye) 提供服務的能力。
受國際不穩定形勢影響,跨國公司日益轉向效益與(yu) 安全並重,全球產(chan) 業(ye) 鏈也受到相應影響。複雜嚴(yan) 峻的外部環境進一步凸顯了我國高質量發展、解決(jue) 技術“卡脖子”問題的急迫性。我國正處於(yu)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時期,為(wei) 了將飯碗、大國重器、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必須進一步優(you) 化資源配置、集中力量培育和壯大科技創新動能。圍繞我國科技創新的痛點、堵點,應抓緊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ti) 係,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更好滿足國家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
更好發揮銀行主渠道作用,完善支持科技創新的信貸政策,增強科技信貸服務能力。我國目前在申請和獲批專(zhuan) 利數量方麵取得了長足進步,專(zhuan) 利、科研成果轉化麵臨(lin) 的挑戰加大,所需資金、風險管理服務變多。我國金融體(ti) 係以銀行為(wei) 主,銀行理應在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方麵發揮重要支持作用。考慮到科技創新活動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需要創新銀行的組織結構和信貸政策,使其風險包容度更高、投貸聯動業(ye) 務更多,同時完善績效考核製度,提高員工的科技、金融專(zhuan) 業(ye) 水平,增加科技創新型企業(ye) 的違約容忍度,提升銀行向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創新任務的企業(ye) 提供金融服務的能力。
加強商業(ye) 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的合作,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適配性和效率。中小企業(ye) 很具創新活力,是推動科技創新的生力軍(jun) ,但是他們(men) 大多不具備資本市場融資的資質,主要依靠銀行提供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型企業(ye) 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金融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差異較大,需要商業(ye) 銀行和政策性銀行明確各自的金融服務定位,形成聯動和協作機製。政策性銀行具有提供大規模、利率優(you) 惠、長期資金的優(you) 勢,可在風險相對較高的研發和科研成果轉化階段提供資金扶持;商業(ye) 銀行網點多、客戶管理能力強,能夠更好解決(jue) 信息不對稱問題,可在風險相對較低的科研成果產(chan) 業(ye) 化階段提供金融支持。
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大力發展風險投資和產(chan) 業(ye) 基金,強化直接投資對科技創新的支持。風險投資專(zhuan) 業(ye) 性非常強,是科技創新研發階段最有效率的金融支持手段,應給予更多稅收優(you) 惠,鼓勵風險投資基金發展,完善風險投資的退出渠道和法律製度。債(zhai) 券市場、股票市場能夠撬動社會(hui) 資本,快速提供長期資金、推動企業(ye) 並購整合資源、從(cong) 外部強化公司治理,加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產(chan) 業(ye) 化,收獲技術進步的溢出效應。應繼續擴大科創板、創業(ye) 板、北京證券交易所的市場規模和上市公司數量,在上海、深圳、北京形成科技創新集群和高地。
發揮保險和融資擔保機構的風險分擔作用,發揮金融資產(chan) 管理公司的風險處置功能,強化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外部支撐。科技創新失敗風險較大,成功收益較高,需要建立一套與(yu) 普通金融支持不同的科技創新金融風險管理機製,尤其是要建立市場化的風險分攤、風險處置機製,引入融資擔保機構,分攤銀行的信貸風險;創新更多的保險產(chan) 品,為(wei) 科研產(chan) 品成果轉化、走向市場承擔一定的風險損失;利用金融資產(chan) 管理公司專(zhuan) 業(ye) 化、多牌照優(you) 勢,處置科技創新產(chan) 生的金融不良資產(chan) ,為(wei) 金融機構擴大金融支持提供堅強的後盾,確保科技創新金融風險可控,守住風險底線。(塗永紅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