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在安徽 也有一支“烏蘭牧騎”

發布時間:2022-04-28 09:44: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新華社合肥電(記者劉美子)在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活躍著一支特別的文藝團隊,是當地群眾(zhong) 心中的“烏(wu) 蘭(lan) 牧騎”。

  當塗縣黃梅戲演藝有限公司前身為(wei) 當塗縣黃梅戲劇團,2010年轉企改製後,麵臨(lin) 著如何生存、發展的嚴(yan) 峻現實。

  該公司總經理王榮芬對記者說,基層文藝工作者,隻有深深紮根群眾(zhong) ,才能獲得“源頭活水”,院團才能真正“活起來”。

  足跡遍布全縣117個(ge) 行政村,開展“送戲進萬(wan) 村”等活動,平均每年舉(ju) 辦公益演出200多場……鄉(xiang) 間村野,成為(wei) 當塗縣黃梅戲演藝有限公司廣闊的舞台。近年來,他們(men) 又開出“文化菜單”,推出“你點單、我配送”的文化服務新模式,根據群眾(zhong) 需要定製服務,提升服務精準度。當塗“烏(wu) 蘭(lan) 牧騎”,就這樣融入廣大群眾(zhong) 生活中。

  今年春節前,姑孰鎮五星村村民想看戲,直接通過村裏的文化協管員電話“點單”,第二天戲台子就在村裏支了起來,“烏(wu) 蘭(lan) 牧騎”隊員們(men) 將一台精彩的黃梅大戲送到群眾(zhong) 家門口,平添了喜迎新春氣氛。

  如何做到不斷將新戲、好戲送上門?當塗縣黃梅戲演藝有限公司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積極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圍繞生態保護、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時代話題,不斷推出“立得住、叫得響”的原創精品。

  《漁鄉(xiang) 新時代》是他們(men) 新近創作的原創小品,以馬鞍山市薛家窪漁民投身長江大保護邁向新生活的真實故事為(wei) 講述背景,在2022年全國“村晚”示範展示活動中廣受好評。

  “他們(men) 走到老百姓中間演,演在我們(men) 心頭上。這些戲有看頭、有聽頭,我們(men) 越看心裏越敞亮。”大青山李白文化旅遊區桃花村村民畢銀根說,自己是這支“烏(wu) 蘭(lan) 牧騎”的鐵粉。

  今年3月以來,疫情防控形勢再度嚴(yan) 峻。“這個(ge) 時候,特別需要我們(men) 為(wei) 抗疫打氣鼓勁,線下不行線上做。”王榮芬提出要求。

  演員李青第一個(ge) 站了出來。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李青第一時間申請到防控一線當誌願者,一幹就是兩(liang) 個(ge) 月,有著切身體(ti) 驗。這次,他和團隊再次下沉抗疫一線,發掘創作素材,很快拍攝出微電影《當塗加油》,獲得“刷屏”效果。

  “創作不停擺,服務不停步”——特殊時期,這支“烏(wu) 蘭(lan) 牧騎”蹚出了一條文藝“雲(yun) 服務”新路。李青和團隊接連製作了《一盞燈》等一係列抗疫題材作品;大家還通過線上平台發布黃梅戲、說唱快板等,為(wei) 團結抗疫源源不斷輸送“正能量”。

  最近,這支深受群眾(zhong) 歡迎的“烏(wu) 蘭(lan) 牧騎”榮獲“第九屆全國服務農(nong) 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ti) ”稱號。

  “姑溪河水映彩霞,兩(liang) 岸田野稻穀香……”這幾天,演藝公司劇團正在排演當塗民歌劇《歌海鄉(xiang) 韻》,導演楊劍和幾位主創正對劇本、旋律、表演等反複打磨。

  當塗民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曲調多樣,唱法獨特,流行於(yu) 皖東(dong) 長江兩(liang) 岸,深受當地群眾(zhong) 喜愛。創排之初,楊劍多次下鄉(xiang) 采風,探尋民歌的文化起源、表現形式、發展曆程,力求將民歌曲調與(yu) 戲劇故事完美糅合。

  “既要送文化,也要‘種’文化;既要紮根生活沃土、服務基層群眾(zhong) ,也要傳(chuan) 承傳(chuan) 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這是時代賦予我們(men) 文藝工作者的使命擔當。”楊劍說。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