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蝶的斑斕五彩 或源於基因快速進化
(記者趙漢斌)因為(wei) 豐(feng) 富的色彩和形態等多樣性,蝴蝶長期以來是昆蟲生態與(yu) 進化研究的重要主題。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進化基因組學與(yu) 基因起源學科組在蝴蝶顏色進化方麵的研究取得新進展,為(wei) 了解鳳蝶色素的起源提供了新見解,同時為(wei) 探索蝴蝶的進化、生態學和保護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相關(guan) 結果在線發表在英文期刊《動物學研究》上。
蝴蝶是鳳蝶總科的物種統稱,因其形態多樣性,自達爾文時代就是研究物種適應性進化的重要類群之一。近年來,它更被認為(wei) 是研究形態遺傳(chuan) 、進化和發育的理想模型,已成為(wei) 發育生物學、進化生物學、種群遺傳(chuan) 學、保護生物學和生態學等研究領域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特別是鳳蝶含有一類獨特的鳳蝶色素,有助其翅膀顏色多樣性的形成,以及如躲避捕食者和擇偶等各種生物學功能的發揮,因此其同時也是探討動物複雜性狀起源和重塑的理想模型。
2015年,該學科組解析了金鳳蝶及其近緣種柑橘鳳蝶基因組,並以蝴蝶為(wei) 例首次實現野生昆蟲的基因編輯。為(wei) 進一步探討蝴蝶形態等表型多樣性進化的遺傳(chuan) 基礎,2017年蝴蝶譜係基因組計劃啟動。作為(wei) 先期研究,該學科組利用最新技術,解析了廣泛分布在東(dong) 亞(ya) 、南亞(ya) 以及東(dong) 南亞(ya) ,並對體(ti) 色進化及物種分化具有重要研究意義(yi) 的碧鳳蝶的染色體(ti) 水平的基因組、經典偽(wei) 裝物種枯葉蛺蝶染色體(ti) 水平的高質量基因組。
近期,研究團隊利用三代長讀長測序技術又解析了包括鳳蝶科的鳳蝶亞(ya) 科和絹蝶亞(ya) 科的所有族的代表種類共11種鳳蝶的高質量參考基因組,構建了族水平穩定的係統發育樹。研究結果提示,位於(yu) 模式基因和效應基因上遊調控區的鳳蝶科特異的非編碼保守元件和轉錄因子結合位點的進化,以及效應基因的快速進化,可能促進了鳳蝶色素的起源與(yu) 進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