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高舉信仰之炬,“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

發布時間:2022-04-29 10:1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師生講述】

  殷殷囑托牢記在心,中國人民大學師生講述振奮之情、篤行之誌——

  高舉(ju) 信仰之炬,“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

  編者按

  4月25日,在五四青年節即將到來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對師生殷殷囑托:“要堅持黨(dang) 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yi) 指導地位,堅持為(wei) 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chuan) 承紅色基因,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

  作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自誕生之日起,就始終與(yu) 黨(dang) 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一代代教師秉持光榮的革命傳(chuan) 統,傳(chuan) 承鮮明的紅色基因,為(wei) 黨(dang) 的教育事業(ye) 付出巨大心血、作出重要貢獻;一屆屆學子踔厲奮發、勇毅前進,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展現出愛國奉獻的卓越風貌。

  麵對總書(shu) 記的深切期待與(yu) 教導,中國人民大學將怎樣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廣大學生將如何青春向黨(dang) 、不負人民,努力成長為(wei) 堪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時代新人?我們(men) 邀請師生代表暢談心聲,並請校領導講述對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刻學習(xi) 體(ti) 會(hui) 、貫徹落實計劃。

  上好思政課,讓學生終身受益

  講述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兼常務副院長、思政課教師 王易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guan) 鍵課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非常關(guan) 心。總書(shu) 記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的第一站便來到立德樓,觀摩思政課智慧教室現場教學並發表重要講話,為(wei) 我們(men) 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們(men) 要深入貫徹落實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推動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

  把重視思政課建設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發揚好。作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傳(chuan) 承紅色基因,注重發揮思政課培根固本、鑄魂育人的重要作用,是中國人民大學一以貫之的光榮傳(chuan) 統。近年來,學校黨(dang) 委壓緊壓實思政課建設主體(ti) 責任,成立由學校黨(dang) 委書(shu) 記和校長擔任組長的思政課建設領導小組;先後製定《新時代中國人民大學思政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和《新時代中國人民大學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方案》,單獨成立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與(yu) 思政課教師專(zhuan) 業(ye) 技術職務(職稱)評審委員會(hui) ,優(you) 化評價(jia) 考核及獎勵機製;學校黨(dang) 委書(shu) 記、校長帶頭講思政課,帶頭聽思政課,帶頭聯係思政課教師,並在校、院兩(liang) 級設立教學督導組,將思政課建設納入學校黨(dang) 建工作考核、政治巡察、辦學質量和學科建設評估標準體(ti) 係中,凝聚起舉(ju) 全校之力建好思政課的共識。

  把思政課教學的鮮明特色發揮好。中國人民大學思政課建設始終堅持教學與(yu) 研究相輔相成、溫度與(yu) 深度有機融合,講準、講深、講透、講活。思政課教師既要研究黨(dang) 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及重大理論創新,又要研究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及相關(guan) 學科的基礎理論、基本觀點;既要研究思政課的教材體(ti) 係、教學內(nei) 容、教學方法,又要研究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和成長成才需要。隻有把教學重點、理論難點、社會(hui) 熱點和學生特點的研究結合起來,才能讓同學們(men) 既興(xing) 奮、又信服。

  把同頻共振的育人格局建設好。近年來,在教育部、北京市委教工委指導下,中國人民大學舉(ju) 全校之力建設了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網絡集體(ti) 備課平台,先後推出“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概論”課程一體(ti) 化教學資源、“周末理論大講堂”、疫情防控係列公開課、“名師大家講黨(dang) 史”係列網絡公開課;推動大中小思政課教師“同備一堂課”,百萬(wan) 師生“同上一堂課”。今後,我們(men) 將繼續秉持共建共享原則,為(wei) 全國思政課教師提供全方位、立體(ti) 化、多層次服務。

  培養(yang) 青年,從(cong)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開始

  講述人:中國人民大學明理書(shu) 院院長 杜小勇

  有幸在現場聆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深受鼓舞。總書(shu) 記的殷切囑托,為(wei) 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yang) 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

  成立明理書(shu) 院是中國人民大學本科人才培養(yang) 改革的重要舉(ju) 措之一,旨在打造既不同於(yu) 西方住宿製書(shu) 院,又與(yu) 傳(chuan) 統學工係統有機銜接的人才培養(yang) 新模式,培養(yang) 對象為(wei) 理工學科本科一年級學生。如何讓新生通過書(shu) 院教育得到全麵發展,是我們(men) 一直思考的問題,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讓我們(men) 豁然開朗。

  新時代青年,要有鮮明的政治標準和精神底色。書(shu) 院從(cong) 同學們(men) 踏進學校的第一步起,就引導他們(men) 樹立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而奮鬥的責任意識、擔當精神,幫助他們(men)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回顧中國人民大學曆史,“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早已成為(wei) 全體(ti) 師生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明理書(shu) 院將充分發揮黨(dang) 史、校史的育人作用,塑造新時代青年的政治標準和精神底色。

  新時代青年,要以立足中國實際、解決(jue) 中國問題為(wei) 目標,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勇當開路先鋒、爭(zheng) 當事業(ye) 闖將”。明理書(shu) 院要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yang) ,讓同學們(men) 從(cong) 解決(jue) 身邊事、幫助身邊人做起,培養(yang) 家國情懷、擔當精神、創新能力。

  培養(yang) 新時代青年,要把“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作為(wei) 學生成長的質量標準,積極探索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書(shu) 院近年來在美學教育、體(ti) 育教育、勞動教育等方麵探索創新,取得了一定成績。今後,我們(men) 會(hui) 把人才培養(yang) 任務內(nei) 化到教育教學管理全過程、全領域,為(wei) 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

  善於(yu) 提出中國特色哲學社科領域“真問題”

  講述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趙峰

  4月2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並發表重要講話。我有幸作為(wei) 青年教師代表參加座談,向總書(shu) 記作了匯報,心中非常激動。

  中國人民大學從(cong) 抗日烽火中走來,在黨(dang) 的關(guan) 懷下成長壯大、與(yu) 時俱進。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事業(ye) 不斷前行,人大人要勇擔新時代“複興(xing) 棟梁、強國先鋒”重任,做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的高素質高技能專(zhuan) 業(ye) 人才。

  在中國人民大學的光輝曆史上,以“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衛興(xing) 華、高銘暄等為(wei) 代表的一大批專(zhuan) 家學者,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與(yu) 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具體(ti) 實踐緊密結合,為(wei)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體(ti) 係的構建打下了堅實基礎、樹立了良好學風。我所在的經濟學院政治經濟學教研室成立七十餘(yu) 年來,在宋濤、衛興(xing) 華等老一輩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學者的帶領下,始終堅守理論陣地,堅持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為(wei) 新中國培養(yang) 了大批人才。進入新時代,教研室把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一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建設實踐相結合,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引領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

  作為(wei) 政治經濟學專(zhuan) 業(ye) 的青年教師和理論工作者,我將牢記總書(shu) 記殷切囑托,繼承發揚前輩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在教學中,力爭(zheng) 做“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做到“嚴(yan) 愛相濟、潤己澤人”,以學術積澱啟迪學生智慧;善於(yu) 提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領域的“真問題”,交出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的“好答案”。

  我是一名博士生,也是一名光榮的退役大學生士兵。4月2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並和師生代表座談,我很榮幸作為(wei) 學生代表向總書(shu) 記作了現場匯報,認真聆聽了總書(shu) 記對新時代青年的殷切囑托。

  我以青春赴遠征

  講述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研究生 周曉輝

  85年前,中國人民大學的前身——陝北公學誕生在抗日烽火之中,全國各地熱血青年奔赴陝北,迅速成為(wei) 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的先鋒隊”;85年後的今天,我們(men) 新時代青年為(wei) 民族複興(xing) 踔厲奮發、勇毅前進,把個(ge) 人成長融入國家命運之中,不負時代重托、不負人民期盼。

  紅色基因代代相傳(chuan) ,紅色血脈永遠賡續。我在中國人民大學讀本科三年級時,選擇攜筆從(cong) 戎,服役於(yu) 武警黑龍江總隊,在東(dong) 北的冰天雪地裏摸爬滾打、淬煉成鋼。2013年8月,黑龍江流域發生洪水災害,我們(men) 緊急集合奔赴抗洪前線,連續奮戰20多天。一個(ge) 深夜,為(wei) 了堵住一個(ge) 即將決(jue) 堤的口子,我和戰友們(men) 義(yi) 無反顧地跳進了江水裏,最終戰勝洪災,我也因此榮立三等功。

  退役回到學校後,我的軍(jun) 旅情懷並未終結。我總在想,怎樣讓更多同輩人了解軍(jun) 營,告訴他們(men) 青春有“詩和遠方”,還有家國與(yu) 邊關(guan) 。於(yu) 是,我運用所學的新聞傳(chuan) 播專(zhuan) 業(ye) 知識創辦了新媒體(ti) 平台“一號哨位”,講述軍(jun) 人故事、傳(chuan) 播軍(jun) 旅文化。我還積極組織擁軍(jun) 愛軍(jun) 誌願活動,致力於(yu) 新時代國防教育,繼續在互聯網上“站崗放哨”。現在,“一號哨位”已有1000多萬(wan) 名關(guan) 注者,很多青年通過我們(men) 了解軍(jun) 營,了解軍(jun) 人,進而走進軍(jun) 營。

  新時代的長征路已經在我們(men) 眼前鋪展,腳下的長路和遠方的高峰是我們(men) 必赴的遠征。我們(men) 唯有牢記總書(shu) 記殷殷囑托,“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qing) 聽人民呼聲,用內(nei) 心感應時代脈搏”,以青春之勇,奔赴民族複興(xing) 的遠征,用實際行動爭(zheng) 做複興(xing) 棟梁、強國先鋒。

  【熱議】

  蘇州大學東(dong) 吳智庫首席專(zhuan) 家、蘇州大學特聘教授方世南: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對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和總體(ti) 要求。要做到方向明、主義(yi) 真、學問高、德行正,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在哲學社會(hui) 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立德樹人,堅持為(wei) 人民做學問。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學技術發展院副院長、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郭海湘: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體(ti) 係要體(ti) 現繼承性和民族性、原創性和時代性、係統性和專(zhuan) 業(ye) 性,要求科研教育工作者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曆史、把握當代、關(guan) 懷人類、麵向未來,形成體(ti) 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學科體(ti) 係、學術體(ti) 係和話語體(ti) 係。

  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2020級新聞傳(chuan) 播學碩士研究生楊雨薇:

  認真學習(xi) 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我倍感振奮。作為(wei) 一名青年黨(dang) 員,當不忘來時路,堅定理想信念,築牢思想防線,繼承優(you) 良傳(chuan) 統,賡續紅色血脈,努力成為(wei) 堪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時代新人。

  武漢大學曆史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孫琳: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作為(wei) 時代新人的我們(men) 更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在學習(xi) 中增長知識,在工作中練就本領,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以創新創造貢獻國家。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姚曉丹、蘇雁、夏靜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