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自媒體時代,一群鄉村教師的新作為

發布時間:2022-05-11 09:4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鄉(xiang) 村教育日常吸引上百萬(wan) 人觀看——

  自媒體(ti) 時代,一群鄉(xiang) 村教師的新作為(wei)

  光明日報記者 楊颯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佳音

  2022年,安徽阜陽某鄉(xiang) 村小學教師丁玉玲的“鄉(xiang) 村教師日記”視頻賬號收獲了百萬(wan) 粉絲(si) 。一位普通鄉(xiang) 村教師的“日記”緣何吸引上百萬(wan) 人觀看?

  沒有精致的剪輯與(yu) 設計,沒有特定的腳本,一群小學生爭(zheng) 論哪個(ge) 奧特曼更帥氣,暑期麵對老師突然家訪手足無措,甚至在辦公室裏和老師“鬥智鬥勇”……觀眾(zhong) 不僅(jin) 在彈幕裏津津有味地解讀“劇情”,更是對常出鏡的學生像朋友般打趣,上百萬(wan) 人集體(ti) 懷念被老師“教訓”的日子。

  近年來,抖音、快手、B站等短視頻平台上湧現出了大量鄉(xiang) 村教師博主,在他們(men) 的鏡頭裏,有天真淳樸的學生,也有鄉(xiang) 村教師們(men) “不為(wei) 人知”的心路曆程和日常生活,更有讓人驚呼“太戲劇性了”的師生互動。這個(ge) 獨特的群體(ti) 正展現著日常的真實鄉(xiang) 村,也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鄉(xiang) 村教育和鄉(xiang) 村教師。

  4月14日,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的《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以下簡稱《強師計劃》),從(cong) 職稱評定、物質保障等方麵,對強化欠發達地區鄉(xiang) 村教師隊伍建設作出部署。在此背景下,當鄉(xiang) 村教師成為(wei) “網紅博主”,麵對觀眾(zhong) 、流量和網上的質疑,他們(men) 能否給鄉(xiang) 村教育帶來新變化?

  “開拓了家校溝通的新途徑”

  吉林通化的90後姑娘“池巷”(博主名)成為(wei) 老師後,偶然發現通過短視頻傾(qing) 訴自我的方式可以成為(wei) 家長和孩子溝通的紐帶:“我之前錄一期視頻問孩子們(men) 的夢想,有家長轉發到朋友圈說,他們(men) 從(cong) 來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這樣的想法。”當鄉(xiang) 村孩子們(men) 感受到父母的讚賞和平台上陌生人的鼓勵,他們(men) 也從(cong) 最初的害羞到學會(hui) 主動探索自己的潛力,鏡頭逐漸成為(wei) 鼓勵孩子們(men) 勇敢展示自我的“獎勵”。

  池巷原本擔心會(hui) 侵犯隱私,主動打碼或刻意避免孩子出鏡。跟家長和孩子溝通之後,後者甚至主動要求適度露臉。“鏡頭不僅(jin) 拉近了家長、孩子和老師三者的心,還開拓了家校溝通的新途徑。”隨著中小學生粉絲(si) 的增加,池巷經常收到來自孩子們(men) 關(guan) 於(yu) 學習(xi) 、家庭和交友上的苦惱傾(qing) 訴。“我會(hui) 抽空回複私信,希望這些孩子們(men) 縮短與(yu) 老師的距離,鼓勵他們(men) 相信老師,和老師做朋友,有問題及時解決(jue) 。”

  《班委競選》視頻讓90後博主“很努力的班主任”朱文潔“出圈”了,她所期盼的讓更多人看到鄉(xiang) 村孩子“內(nei) 心的力量”引起網友共鳴。拍視頻不僅(jin) 家長支持,朱文潔還獲得了學校校長的認可。而後,越來越多師範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和新上崗的老師,主動跟她交流教育教學方法,這讓她在複盤自己的教學時有了更多探索的空間。“希望我的視頻能給大家提供正向的意義(yi) 和價(jia) 值,比如說課堂上如何跟孩子互動,如何管理班級,或者語文課如何設計等。”朱文潔說。

   打破鄉(xiang) 村教育的刻板印象

  在互聯網上,關(guan) 注從(cong) 來都與(yu) 質疑和批評相伴。“背後是否有專(zhuan) 業(ye) 包裝和商業(ye) 目的?”“這背後肯定有劇本吧”……對場景和內(nei) 容是“作秀”的指責在各個(ge) 鄉(xiang) 村教師博主的評論區並不少見。

  “真實”,是采訪中鄉(xiang) 村教師博主們(men) 一直強調的事實,讓所有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配合“表演”是無法做到的事情。朱文潔提到:“說起鄉(xiang) 村教育和留守兒(er) 童,很多人會(hui) 想到‘老教師’‘性格不好’‘孤獨’‘敏感’‘學習(xi) 差’等這樣的關(guan) 鍵詞,這是一種刻板印象。”

  華東(dong) 師範大學社會(hui) 發展學院院長、教授文軍(jun) 指出,這些源於(yu) 刻板印象的質疑既來自鄉(xiang) 村教育發展水平的地區差異,又源於(yu) 媒介自身的天生缺陷:“鏡頭有很強的選擇性,本身就是多樣化的呈現,但大眾(zhong) 往往缺乏甄別意識,也沒有精力去辨別,很容易以此做一個(ge) 普遍化的概括。再加上剪輯之後內(nei) 容短,拍攝者沒辦法做到全麵呈現,所以刻板印象肯定會(hui) 存在。但不能僅(jin) 憑此就對當地的教育狀況,甚至是中國的鄉(xiang) 村教育做出一個(ge) 宏觀的判斷。”

  “他們(men) 先用日常來呼籲,鏡頭裏孩子們(men) 的笑聲會(hui) 改變大眾(zhong) 對鄉(xiang) 村教育和生活的認知,撕掉‘鄉(xiang) 村教育落後’的標簽,這個(ge) 行動是有價(jia) 值的。”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佳對之較為(wei) 樂(le) 觀,“他們(men) 之所以有勇氣分享且能收獲粉絲(si) 的認可,更多還是出於(yu) 對鄉(xiang) 村教師身份的認同,否則不會(hui) 呈現出這樣輕鬆幽默的情緒基調。”

  事實上,隨著近年來國家對鄉(xiang) 村教育的政策扶持和脫貧攻堅戰的全麵勝利,在義(yi) 務教育層麵,城鄉(xiang) 差異正在逐漸縮小。教師工資待遇提升、職稱評定政策傾(qing) 斜、校舍修建和電子化設施配備、定向鄉(xiang) 村教師培養(yang) 和招考……在采訪中,這些都是老師們(men) 近年來的直觀感受,也是《強師計劃》中未來落實全方位保障的重點。

  鄉(xiang) 村教師博主們(men) 逐漸開始正視鏡頭對改善鄉(xiang) 村刻板印象的作用,通過技術打破相對保守的知識視閾和城鄉(xiang) 的視野差異。“我們(men) 的國家麵積廣博、發展快,如今,鄉(xiang) 村小學的生活也可以像城市裏一樣豐(feng) 富多彩。希望以後能不分什麽(me) 鄉(xiang) 村教師、城市教師,更希望沒有留守兒(er) 童這個(ge) 群體(ti) 。”朱文潔如此說道。

  “將關(guan) 注轉化為(wei) 有力的幫扶行動”

  在各大短視頻平台上搜索“鄉(xiang) 村教師”,呈現出的常常是魚龍混雜的局麵,一時讓人真假難辨。有關(guan) 注就有流量,如何用好流量是無法避開的話題。

  采訪中,朱文潔坦言:“沒想到引起了很多人的關(guan) 注和喜愛。但一個(ge) 關(guan) 注,一個(ge) 點讚,一句評論,對這個(ge) 學生群體(ti) ,對這些參與(yu) 其中的老師都是一種支持,這些點點滴滴的支持匯聚到一起,有可能就會(hui) 帶來質變,給鄉(xiang) 村教育和留守兒(er) 童帶來實際的好處。”隨著粉絲(si) 的增長,這也讓她“不得不開始重視這‘一點點影響力’,希望我的視頻能夠給大家帶來正能量”。

  對此,專(zhuan) 家們(men) 均提醒,應發揮平台、學校、政府等多主體(ti) 在監督和治理這類視頻中的作用。“任何治理都是從(cong) 無序走向有序,從(cong) 外部的組織化走向內(nei) 部的自主性的過程。一方麵平台會(hui) 有優(you) 勝劣汰,真正能堅持下來的博主不會(hui) 超越社會(hui) 對教師這個(ge) 職業(ye) 的期待和認知。另一方麵,博主們(men) 也有一個(ge) 自我反思的過程,不能說一開始就要求年輕人有那麽(me) 大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但他們(men) 會(hui) 慢慢向專(zhuan) 業(ye) 發展,通過視頻實現從(cong) 個(ge) 人到教師群體(ti) 形象的正確樹立。”劉佳說。

  另外,因長期參與(yu) 互聯網公益協作和教育反貧困類國家項目,劉佳認為(wei) ,短視頻平台也是發展專(zhuan) 業(ye) 技能的良好契機。她鼓勵更多的年輕教師博主將技術能力、媒介素養(yang) 和專(zhuan) 業(ye) 發展相結合,例如有意識地依托短視頻分享係統性的教學資源包,從(cong) 而拓展鄉(xiang) 村教師整體(ti) 的職業(ye) 生涯發展。

  “鄉(xiang) 村教師博主正展現出傳(chuan) 統鄉(xiang) 村的自信與(yu) 韌勁。‘破冰者’的行動不一定是高深的,它是本能,後麵會(hui) 有一批批的人受到影響而跟上。但單靠鄉(xiang) 村教師的奉獻精神難以長久,長期以來媒體(ti) 對‘燃燒自我的蠟燭’這一教師形象的理想化塑造也應隨新時代變遷。在政策組合拳之下,教師行業(ye) 正在受熱捧,願意成為(wei) 鄉(xiang) 村教師的人也會(hui) 越來越多。”劉佳說。

  文軍(jun) 則鼓勵政府部門將鄉(xiang) 村教師博主的賬號納入到當地媒體(ti) 矩陣中,讓這些博主的視野和鄉(xiang) 土資源相結合,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帶來更多角度。“鄉(xiang) 村振興(xing) 關(guan) 鍵是人的振興(xing) ”,文軍(jun) 強調,如何給予鄉(xiang) 村教師認同感和幸福感,從(cong) 精神和社會(hui) 地位上給予充分尊重才是改變鄉(xiang) 村教師“招不來、留不住、教不好”問題的根本所在。而重塑大眾(zhong) 對鄉(xiang) 村的認知,讓“回農(nong) 村”成為(wei) 一種前衛的浪潮和自願的風氣更不僅(jin) 限於(yu) 教師這一行業(ye) 。

  此次發布的《強師計劃》,構建起全口徑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體(ti) 係。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hui) 上,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也滿懷希冀地說:“希望更多真正樂(le) 教愛教的有誌青年能夠讀師範、當老師,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教書(shu) 育人,承擔振興(xing) 鄉(xiang) 村教育事業(ye) 的時代使命。師範院校要永遠做鄉(xiang) 村任教畢業(ye) 生的堅強後盾,持續關(guan) 注、跟蹤畢業(ye) 生的專(zhuan) 業(ye) 發展,特別是那些到艱苦貧困地區任教的畢業(ye) 生,培養(yang) 造就支撐欠發達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大先生’。”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