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促進低收入群體邁向共同富裕
作者:馬國勇(東(dong) 北林業(ye) 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副院長)
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ti) 收入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其中,低收入群體(ti) 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點幫扶保障人群,如果說“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理論表征,那麽(me) ,“提高低收入群體(ti) 收入”就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現實難點和痛點。從(cong) 收入分配結構來看,要增加中等收入群體(ti) 比重,必須在城鄉(xiang) 居民普遍增收的基礎上,推動更多低收入群體(ti) 流向並跨入中等收入行列。可以說,隻有推動越來越多的低收入者增收,才能讓更多人向中等收入群體(ti) 流動,最終形成中間大、兩(liang) 頭小的橄欖型結構,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促進人的全麵發展,使全體(ti) 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紮實邁進。
一、堅持黨(dang) 的領導是推動低收入群體(ti) 邁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證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最本質的特征,也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最大優(you) 勢所在。黨(dang) 領導人民革命、建設、改革的曆史實踐充分證明了必須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不斷為(wei) 美好生活而奮鬥。堅持黨(dang) 的領導是推進低收入群體(ti) 邁向共同富裕、全體(ti) 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組織保證。在推進共同富裕的征程中,要始終強調堅持黨(dang) 領導下的製度體(ti) 係,發揮所有製優(you) 勢、一二三次分配製度協同作用,加強區域協調發展的頂層製度設計,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公共政策體(ti) 係。
同時,要充分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在促進低收入群體(ti) 增收和改善福利水平方麵的戰鬥堡壘作用。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村黨(dang) 支部要成為(wei) 幫助農(nong) 民致富、維護農(nong) 村穩定、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堅強戰鬥堡壘”。以此為(wei) 指導,在農(nong) 村地區,要積極探索在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中建立黨(dang) 支部,推進服務型黨(dang) 支部建設,完善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員幹部的選拔任用機製,培養(yang) 一支素質高本領強的基層黨(dang) 組織隊伍,使黨(dang) 的領導貫穿農(nong) 民群體(ti) 增收的全過程、全環節、全領域;並依托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黨(dang) 建工作充分發揮黨(dang) 員在引領致富和貧困幫扶上的先鋒模範作用,及時幫助農(nong) 村低收入群體(ti) 解決(jue) 生產(chan) 生活中的困難,增強基層黨(dang) 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戰鬥力,有效服務產(chan) 業(ye) 發展。
在城鎮地區,要加強社區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強化社區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發揮社區基層黨(dang) 支部在低收入群體(ti) 幫扶解困,如就業(ye) 、患病、子女教育、家庭照顧等等方麵中的“最後一公裏”保障作用。
二、精準施策是推動低收入群體(ti) 邁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方略
在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征程中,要一以貫之抓好低收入群體(ti) 精準幫扶工作,務必實事求是,瞄準關(guan) 鍵突出問題,全麵係統精準施策。
精準施策是推動低收入群體(ti) 邁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方略。低收入群體(ti) 收入水平低生活狀況差的原因各異,在促進低收入群體(ti) 收入增加的過程中不可能“一個(ge) 方子包治百病”,如果具體(ti) 情況摸不準,“眉毛胡子一把抓”,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必須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確保低收入群體(ti) 收入穩步持續增加。對於(yu) 低收入群體(ti) 因技能不足導致難就業(ye) 的情況,要建立健全低收入群體(ti) 終身素質提升體(ti) 係,精準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以提高低收入群體(ti) 的致富能力;對於(yu) 就業(ye) 崗位不足的情況,需要發展壯大集體(ti) 經濟,開發公益性就業(ye) 崗位,加強對靈活就業(ye) 等新就業(ye) 形態的扶持;對於(yu) 因觀念導致低收入者難就業(ye) 的問題,要激發這一群體(ti) 幹事創業(ye) 的積極性,同時也要消除社會(hui) 歧視,維護勞動者平等就業(ye) 權利;對於(yu) 因地區、行業(ye) 等(主要包括區位、資源稟賦、比較優(you) 勢等)差異導致的低收入群體(ti) 集中連片的情況,要加快區域發展,促進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加快挖掘這些地區、產(chan) 業(ye) 在山水人文等方麵的獨特優(you) 勢,促進後發優(you) 勢向現實優(you) 勢轉變;對於(yu) 老弱病殘等特困群體(ti) ,要加大救助幫扶,健全特困人員救助製度;對於(yu) 低收入群體(ti) 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的問題,要健全低收入群體(ti) 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製度,讓其在文化生活熏陶中增強奔向共同富裕的信心和決(jue) 心。
需要著重指出的是,托住低收入群體(ti) 的民生之底是我們(men) 黨(dang) 以人為(wei) 本、一切為(wei) 人民的必然要求。因此,始終要完善最低工資標準,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製度、養(yang) 老保險製度、社會(hui) 救助製度等等,有效減輕低收入群體(ti) 的生產(chan) 生活壓力,構築起堅固的民生兜底保障“防火牆”。
三、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促進低收入群體(ti) 邁向共同富裕的關(guan) 鍵著力點
公共服務水平是實現共同富裕程度的重要標準,也是共同富裕的內(nei) 在要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在推進共同富裕征程中要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wei) 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舉(ju) 措之一,“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既可以夯實共同富裕的公共事業(ye) 基礎,又有利於(yu) 激發共同富裕的公共分配效能,為(wei) 未來縮小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差距奠定基礎。要以不斷滿足困難群眾(zhong) 美好生活需要為(wei) 目標,築牢民生保障底線,以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著力推進低收入人群加快實現共同富裕。
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麵,要完善社會(hui) 救助機製,兜底城鄉(xiang) 低收入群體(ti) 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在住有所居方麵,要完善住房供應和保障體(ti) 係,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無論是城鎮低收入群體(ti) 還是農(nong) 村低收入群體(ti) 均要應保盡保;在子女教育方麵,“要加大普惠性人力資本投入,有效減輕困難家庭教育負擔,提高低收入群眾(zhong) 子女受教育水平”,為(wei) 低收入群體(ti) 創造均等的發展機會(hui) ;在要素流動方麵,要建立促進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步伐的公共服務配套製度,統籌推進戶籍製度改革和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推進縣域內(nei) 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打通城鄉(xiang) 要素自由流動的製度性通道,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需要指出的是,低收入群體(ti) 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一個(ge) 多維度多層次係統性的統一體(ti) ,包括社會(hui) 保障、教育、衛生醫療、就業(ye) 、基礎設施等方麵一係列的製度安排,需要各種製度和安排協同並進。
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曆史任務,首先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鬥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後通過合理的製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提低”就是分好“蛋糕”的重要抓手。在實現共同富裕新征程上,我們(men) 必將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聚焦重點群體(ti) 精準施策,在城鄉(xiang) 居民普遍增收的基礎上,推動更多低收入群體(ti) 跨入中等收入行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