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芽的馬鈴薯真的不能隨便吃
馬鈴薯,俗稱“土豆”,含有大量澱粉,還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能為(wei) 人體(ti) 提供熱量。馬鈴薯是全球第四大糧食作物,僅(jin) 次於(yu) 小麥、稻穀和玉米;也是家常菜的重要食材。消費者貯存和食用時,發現馬鈴薯發芽或表皮變綠(發青)了,這樣的馬鈴薯還能吃嗎?
馬鈴薯發芽或變綠
龍葵堿含量會(hui) 翻數倍
馬鈴薯如果存儲(chu) 不當,就會(hui) 發芽或變綠,芽眼部分或變綠部分含有毒生物堿——龍葵堿,又稱龍葵素。普通馬鈴薯中龍葵素含量一般為(wei) 2-10mg/100g,發芽、表皮變綠的馬鈴薯,含量可達35-40mg/100g,幼芽及芽基部分的龍葵素含量更高。成年人一次攝入20-40 mg龍葵素就可能發生中毒。因此,加工和處理時,要特別注意馬鈴薯是否已經發芽或變綠。
馬鈴薯不建議冰箱貯存
與(yu) 蘋果或香蕉放一起可抑製發芽
馬鈴薯應存放在陰涼通風處,避免陽光直射。如貯存溫度高、陽光直射等原因,易導致馬鈴薯發芽或變綠。也不建議在冰箱中貯存,原因是溫度過低易凍傷(shang) ,濕度大、通氣不良易黴變腐爛。試驗表明,馬鈴薯與(yu) 蘋果或香蕉放在一起,可抑製塊莖發芽。
如果馬鈴薯發芽部位較少、發青麵積較小,可徹底挖去芽基和發青部位,並削掉周圍部分後可繼續加工食用;如果發芽部位較多、發青麵積較大,應予以丟(diu) 棄,不可再加工食用。
加工馬鈴薯時,要去皮,切成塊、片或絲(si) ,放入冷水中浸泡半小時以上,使殘存的龍葵素充分溶於(yu) 水中,降低潛在的毒素安全風險。烹飪時,要徹底燒熟、燉透,也可適量加醋,促進龍葵素分解。
龍葵素中毒數分鍾就會(hui) 有反應
表現為(wei) 舌頭異常發麻
龍葵素中毒,一般潛伏期短、發病急,多數在10分鍾到3小時,少則數分鍾。中毒輕重,與(yu) 食用發芽土豆的量有關(guan) 。發病初期為(wei) 口腔和咽喉部瘙癢、燒灼感,繼而出現頭暈、耳鳴、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怕光等症狀。中毒較輕者,1-2小時後可自愈,預後良好,無後遺症;中毒較重者,因體(ti) 溫升高和反複嘔吐而致脫水、抽搐、呼吸困難、血壓下降、意識喪(sang) 失、昏迷,伴全身虛弱和衰竭;中毒嚴(yan) 重者,可因組織細胞缺氧出現皮膚黏膜青紫、大腦缺血性損傷(shang) ,或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食用馬鈴薯菜肴時,如果感到舌頭異常發麻,說明可能攝入了較多的龍葵素,要立即停止食用,並妥善保留剩餘(yu) 可疑食品,以備檢驗。同時,要采取快速自救措施,刺激咽部催吐,多飲溫水(淡鹽水或糖水),防止脫水。病情嚴(yan) 重者,應就近送醫院,進行必要的洗胃、清腸,排出胃腸道尚未吸收的毒素;及時采取糾正患者失水和電解質紊亂(luan) 等治療措施。
文/劉秀梅(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hui) 名譽副理事長)
張敏(北京工商大學食品營養(yang) 與(yu) 健康學院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