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黎錦 織出新錦繡
古老黎錦融入現代生活,時尚化、潮流化、年輕化的設計是關(guan) 鍵一環。如果說以往傳(chuan) 承下來的黎錦主要看中的是實用功能,那麽(me) 今天能傳(chuan) 播開來的黎錦則更凸顯文化創意屬性
距今有3000多年曆史,被稱為(wei) 中國棉紡織曆史的“活化石”,代代相傳(chuan) 的編織圖案濃縮著獨特的審美與(yu) 記憶——這是古老的海南黎錦。
登上多個(ge) 國際時裝周,融合創意設計的禮服、手包等文創產(chan) 品熱賣,通過“非遺技藝進校園”培養(yang) 了一批年輕的傳(chuan) 承人——這又是年輕的海南黎錦。
跨越千年之美,成為(wei) 永不過時的潮流。古老黎錦,織出新錦繡。黎錦的時代創新首先源於(yu) 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自覺和自信。黎族傳(chuan) 統紡染織繡技藝極具海南島特色,紡紗、織布原料取自海南特有的吉貝棉,天然染料源自熱帶雨林的植被資源。“一幅黎錦就是一個(ge) 故事”,千百年來,勤勞聰慧的黎族婦女,從(cong) 撚一根線開始紡出燦若雲(yun) 霞的黎錦,將對自然的觀察和對生活的期許都編織進豐(feng) 富變化的幾何圖樣裏,穿戴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交媒體(ti) 平台上,頭巾上的圖案源自祖母傳(chuan) 下來的紋樣,筒裙的配色由媽媽親(qin) 手挑選,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歡“曬”出這樣的美。獨特的文化價(jia) 值,是黎錦的魅力所在,也是傳(chuan) 承的根基。
黎錦煥發時代光彩,離不開日益健全的保護發展機製。像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一樣,黎錦曾經是活在日常需求中的技藝,隨著歲月流轉,成了一門需要傳(chuan) 承保護的藝術,麵臨(lin) 誰來傳(chuan) 承、誰來設計、誰來推廣等現實問題。對此,海南省製定了一係列舉(ju) 措,加強黎錦的係統性保護、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如完善省級黎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加強對黎錦傳(chuan) 承人的認定與(yu) 管理,鼓勵社會(hui) 化力量組織開展符合市場消費需求的黎錦創意設計培訓等,不僅(jin) 克服了黎錦傳(chuan) 承一度麵臨(lin) 的後繼乏人難題,還為(wei) 傳(chuan) 承搭建平台、做大品牌、注入活力。
古老黎錦融入現代生活,時尚化、潮流化、年輕化的設計是關(guan) 鍵一環。如果說以往傳(chuan) 承下來的黎錦主要看中的是實用功能,那麽(me) 今天能傳(chuan) 播開來的黎錦則更凸顯文化創意屬性。充分認識並挖掘黎錦的文化符號價(jia) 值,形成一套包括闡釋、傳(chuan) 播、展示、品牌塑造等在內(nei) 的完整鏈條,是黎錦提升整體(ti) 形象的必由之路。在這方麵,黎錦已經進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黎錦在多個(ge) 國際時裝周上的亮相,讓人看到傳(chuan) 統與(yu) 時尚結合的廣闊空間。通過舉(ju) 辦黎錦文創設計大賽等,扶持黎錦產(chan) 品開發、生產(chan) 工藝創新及包裝設計,市場上湧現出不少兼具美觀性和實用性的黎錦文創產(chan) 品。下一步,還要在充分調研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加強以黎錦為(wei) 核心元素進行的設計創作,豐(feng) 富產(chan) 品體(ti) 係,提高產(chan) 品附加值和品牌美譽度。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沉澱著一代又一代人的集體(ti) 記憶,更是文旅融合的結合點、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動力。碧水藍天,椰風海韻,期待走過千年的海南黎錦,不斷煥發新的時代光彩。(智春麗(l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