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移”出來的幸福路
央廣網北京5月17日消息(記者郭長江 許新霞 郭寶來)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寧夏累計減貧80.3萬(wan) 人,易地扶貧、移民搬遷為(wei) 寧夏曆史性告別絕對貧困發揮了重要作用。係列報道《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5月17日推出《“移”出來的幸福路》。
在銀川市賀蘭(lan) 縣洪廣鎮欣榮村的金富蔬菜產(chan) 銷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裏,村民楊花正嫻熟地操作機器分裝香菇菌棒。
楊花說,香菇種植是欣榮村的“拳頭”產(chan) 業(ye) 。做好的香菇菌棒一部分供給合作社集體(ti) 溫棚,還有一部分給村民自己承包的香菇溫棚。她今年承包了兩(liang) 個(ge) 溫棚,一個(ge) 棚一年可增收3到5萬(wan) 元。
楊花:在這兒(er) 幹活工資高,半年就掙3萬(wan) 塊錢。
欣榮村是生態移民安置村,2012年,寧夏南部山區固原市15個(ge) 鄉(xiang) 鎮51個(ge) 行政村陸續搬遷到欣榮村,8200多人在這裏安家落戶。在國家政策扶持下,以食用菌、紅樹莓等特色種植為(wei) 抓手,發展集休閑采摘、農(nong) 事體(ti) 驗、農(nong) 副產(chan) 品加工為(wei) 一體(ti) 的多元產(chan) 業(ye) 。像楊花這樣的村民越來越多,致富路越走越寬廣。
在吳忠市同心縣旱天嶺村,三期養(yang) 殖園區剛竣工,100多頭西門塔爾肉牛就入了欄。作為(wei) 移民村,為(wei) 了讓群眾(zhong) 穩得住、能致富,旱天嶺村探索出“幫扶單位+黨(dang) 組織+村集體(ti) 經濟+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發展模式。
旱天嶺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丁建華:老百姓收入不斷在提高,去年人均收入是10500塊錢,我們(men) 2012年搬遷到這時是2000塊錢,人均收入翻了幾番。
富裕起來的農(nong) 民,精神生活也豐(feng) 富多彩。中寧縣紅寶村農(nong) 民合唱團的每一位成員都是從(cong) 寧夏西海固地區搬遷而來的移民。
中寧縣文化館幹部李震宏:我們(men) 農(nong) 民口袋已經鼓起來了,現在要富腦袋,要往文化自信上追求。
寧夏先後實施6次大規模、共計123.26萬(wan) 人易地扶貧搬遷。如今,移民群眾(zhong) 收入由搬遷前的年人均幾百元、幾千元,增加到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上萬(wan) 元。目前,寧夏正在實施百萬(wan) 移民致富提升行動,開啟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征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