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激發民族根脈的時代價值

發布時間:2022-05-18 10:3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

  光明日報記者 劉平安 李韻

  黃河呈“幾”字形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nei) 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dong) 9省(區),全長5464公裏。

  沿黃9省(區)擁有19處世界遺產(chan) 、18處世界地質公園、47個(ge) 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1+3+9”規劃體(ti) 係:文化和旅遊部編製《黃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弘揚規劃》以及文物、非遺、旅遊領域3部專(zhuan) 項規劃,沿黃9省(區)同步編製地方實施規劃。

  “黃河之水天上來”,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開幕式上震撼人心的一幕,驚豔了全世界,也激起了中國人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與(yu) 魂。

  如何推進黃河文化遺產(chan) 的係統保護,守好老祖宗留給我們(men) 的寶貴遺產(chan) ?如何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jia) 值,講好黃河故事?如何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如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大力弘揚黃河文化?這是沿黃9省(區)乃至全國各地、社會(hui) 各界共同麵臨(lin) 的時代課題。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穩步推進,黃河國家博物館正式封頂,黃河文化月、黃河文化旅遊節等連續舉(ju) 辦,《黃河泥娃》《大禹治水》等文藝節目不斷出圈……近年來,黃河流域上中下遊各地聚力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取得了積極成效。

  1、把保護始終放在第一位,一切不利於(yu) 保護的事都應讓步

  5月2日,百歲老人、著名文物專(zhuan) 家謝辰生逝世,老中青各代文博人紛紛發文悼念。甘肅省文物資料信息中心高級工程師陸傑仁第一時間寫(xie) 下了《悼謝辰生老》:“情動家鄉(xiang) 老鬆樹,舍身文物七十秋。籲呼力陳保古城,秉筆上書(shu) 獻良籌……”

  正如陸傑仁詩中所寫(xie) ,在眾(zhong) 多悼念詩文中,大家無一例外地提到謝辰生的“直言”與(yu) “直書(shu) ”。他以筆為(wei) 戈,直言上書(shu) ,一次次力挽文化瑰寶於(yu) 危難之中,始終作為(wei) 一位不屈不撓的文物衛士,堅守在文物保護第一線。大家感念老一輩文博人不計個(ge) 人得失的忘我奉獻精神,同時也在感慨當前“保護第一”等文物保護理念愈加深入人心。

  “過去是文保專(zhuan) 家不顧冷嘲熱諷,耐心普及文物保護理念、力陳破壞文物的弊與(yu) 失。如今,無論是政府規劃、企業(ye) 開發,還是個(ge) 人的生產(chan) 建設,隻要涉及文物,都會(hui) 主動詢問文保部門的意見。正因如此,我們(men) 做文物保護工作才更要堅守底線,把保護始終放在第一位,一切不利於(yu) 保護的事都應讓步。”陸傑仁主持編製了《甘肅省黃河文化遺產(chan) 保護利用規劃》,密切關(guan) 注著黃河流域的文物保護工作進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近幾年,文物保護工作受到高度重視,各地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事業(ye) 均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黃河上遊的甘肅,承載著黃河文化底蘊的青城古建築群煥發新彩、古渡古驛得到整體(ti) 保護,黃河文化更加具象地浸潤著遊客和周邊群眾(zhong) 的心靈;位於(yu) 甘肅省永靖縣的黃河文化博物館,展覽規劃用心,集中展示黃河形成及黃河上遊曆史文化;在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的統籌下,文物搶救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穩步開展,文物保護動態監測和監測預警體(ti) 係不斷升級,黃河文物受到了製度和人文的雙重關(guan) 懷。

  在黃河中遊的陝西,周原、秦鹹陽城、漢長安城、統萬(wan) 城等遺址,文物上亂(luan) 刻亂(luan) 劃的“疤痕”得到“治療”,古建築受到科學“保養(yang) ”;石峁遺址、西漢帝陵、唐代帝陵等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an) 工作中走進全球視野,展現中華文明魅力。這座遍地寶藏的“天然曆史博物館”,正以嶄新麵貌詮釋著黃河文化保護工作帶來的顯著成效。

  在黃河下遊的河南,相關(guan) 部門抽調骨幹力量完成黃河沿線7051處不可移動文物普查,推進黃河流域947項省級非遺項目調查,開展黃河國家文化公園488處重大資源分類與(yu) 評價(jia) ,建立黃河文化遺產(chan) 資源大數據庫。仰韶村、廟底溝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陸續建成開放,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安陽世界級大遺址公園走廊加快建設,700餘(yu) 公裏沿黃生態及文化旅遊廊道初具規模。黃河文化係統保護不斷邁上新台階。

  2、當你走出劇場,戲還沒有結束,黃河故事仍在心中繼續演

  鏡頭由遠及近,一位老人站在黃河邊上,彎腰掬一捧水;鏡頭切換,黃河泥在老人手中化為(wei) 樣貌各異、憨態可掬的泥娃。“小皮球,架腳踢,馬蘭(lan) 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一群孩子的聲音由遠及近,泥娃活了起來,跳皮筋、捉迷藏、丟(diu) 手絹、老鷹捉小雞、翻花、摔包、鬥雞等大量兒(er) 童遊戲,在小演員的可愛演繹中,翻動著幾代中國人的童年記憶。節目尾聲,孩子們(men) 快樂(le) 地奔跑在黃河岸邊,畫麵最終定格在老人手中憨笑的泥娃上。

  這些畫麵來自2022年河南衛視春晚節目——少兒(er) 舞蹈《黃河泥娃》。一台電視節目何以勾起幾代人的童年記憶,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淚濕眼眶?2022年河南春晚總導演陳雷將其歸功於(yu) “文化的力量”。

  《黃河泥娃》呈現的是黃河流域人們(men) 的童年往事,也是中華兒(er) 女的共同記憶;演繹的是黃河文化滋養(yang) 下中國孩子的成長,同時也是世界各地孩子們(men) 成長的縮影。“同一條黃河,同一片黃河泥,曆史上的泥與(yu) 今天的泥形成呼應,黃河精神得以傳(chuan) 承。而且你會(hui) 發現這些遊戲,黃河流域的孩子在玩,全國各地的孩子在玩,世界上很多地方的孩子也都在玩,它會(hui) 引發廣泛的共情。節目不僅(jin) 能讓黃河文化活起來,還能推動中華文明走出去。”陳雷說,“這是我們(men) 在反複探索之後從(cong) 黃河文化、非遺文化中獲得的寶貴靈感。”

  除了《黃河泥娃》,河南省圍繞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推出了一大批出圈作品。《唐宮夜宴》《元宵奇妙遊》《洛神水賦》等“中國節日”係列,《印象·太極》《大河安瀾》等黃河主題文藝演出等,用文藝作品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隻有河南·戲劇幻城”是一個(ge) 沉浸式演出場地,這裏上演的《隻有河南》大型實景演出,致敬黃河母親(qin) 、謳歌中華文明、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當你走進戲劇幻城,大戲已經開始了,等你走出去的時候,戲還沒有結束,它在你心裏繼續演。”《隻有河南》導演王潮歌說。

  近年來,黃河文化主題相關(guan) 的各類力作不斷湧現,著力於(yu) 傳(chuan) 承黃河文化基因,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山西省歌舞劇院推出大型舞蹈史詩《黃河》,以《九曲黃河萬(wan) 裏沙》《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入海流》三個(ge) 樂(le) 章,意象化地再現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輝煌曆史和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奮鬥曆程,譜寫(xie) 宏偉(wei) 壯麗(li) 的交響舞詩;甘肅省隴劇院創演《大禹治水》,成功塑造了“為(wei) 蒼生走遍大地去治水”、追索科學技術、以文明戰勝野蠻的大禹形象。此外,沿黃9省(區)共同參與(yu) 拍攝的八集紀錄片《黃河人家》,通過黃河故事講述沿岸人民與(yu) 母親(qin) 河的相依相守,記錄他們(men) 在時代變遷中與(yu) 黃河的和諧共生;而《大河奔流新時代——黃河流域九省(區)迎新春文藝演出》聯動9省(區),情動國人。

  黃河文化主題作品在不斷浸潤著人們(men) 的心靈。化用王潮歌的話,當你看完節目,戲還沒有結束,黃河故事仍在心中繼續演。

  3、黃河文化旅遊,沉浸式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2022年“五一”期間,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正式開放,大型沉浸式實景街區涵蓋唐食薈萃、百藝手作、文化宴席、沉浸演出等多種業(ye) 態,帶遊客夢回大唐。盡管因疫情防控而限流,但是小長假期間,依然有6萬(wan) 人次走進“長安十二時辰”,全網曝光量更是突破2億(yi) 。

  對此,陝西省黃河文化經濟發展研究會(hui) 副秘書(shu) 長梁立認為(wei) ,這是文化自信在旅遊市場的一個(ge) 例證。他還用一個(ge) 例子來形容旅遊市場的文化覺醒,“曾經,請外地朋友吃羊肉泡、肉夾饃等小吃感覺有些怠慢。現在請朋友品嚐這些陝西名吃無疑是最佳選項,人家就是奔著這個(ge) 來的。”他認為(wei) ,飲食文化的火爆隻是文化賦能旅遊的一個(ge) 縮影。隨著黃河文化旅遊帶的建設,文旅融合的效能已經逐步顯現。

  展開陝西省黃河流域的文化旅遊地圖,華山、西安城牆·碑林曆史文化景區、大雁塔·大唐芙蓉園景區、華清宮、延安革命紀念地、黃帝陵等知名旅遊目的地遍布全省;高山、森林、濕地、草原、瀑布等多種地形地貌與(yu) 文化遺址交相輝映。黃河沿線的文化遊、民俗遊、生態遊、康養(yang) 遊、紅色遊、鄉(xiang) 村遊等旅遊業(ye) 態,豐(feng) 富多樣,優(you) 質文化旅遊產(chan) 品持續湧現。隨著陝西黃河文化旅遊聯盟的成立,該省的黃河文化旅遊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2021年,黃河漂流馬拉鬆挑戰賽在黃河蘭(lan) 州段42公裏黃河風情線上開賽,與(yu) 敦煌“玄奘之路”沙漠戈壁挑戰賽形成“雙雄會(hui) ”;甘南“天下黃河第一彎”、蘭(lan) 州黃河風情線、永靖黃河三峽、定西渭河源等黃河特色旅遊景區及線路產(chan) 品全麵升級,不僅(jin) 帶動了旅遊,而且推動了黃河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傳(chuan) 播。非遺主題旅遊線路、紅色旅遊百條精品線路不斷豐(feng) 富黃河文化旅遊,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

  在河南,三門峽黃河文化旅遊節已成功舉(ju) 辦27屆,群眾(zhong) 廣泛參與(yu) 的橫渡母親(qin) 河、黃河大合唱節等逐漸形成品牌效應。2021年舉(ju) 辦的中國(鄭州)黃河文化月活動,豐(feng) 富的內(nei) 容征服了各方遊客與(yu) 觀眾(zhong) 。啟動儀(yi) 式通過“河之魂”“地之靈”“人之傑”等全麵展示輝煌燦爛、綿延不息的黃河文化;黃河流域舞台藝術精品演出季,通過精彩的文藝演出,展現黃河文化魅力;黃河文化主題藝術沙龍,生動詮釋“魅力黃河”“文脈黃河”“文明黃河”;黃河珍寶文物精品展,集中展示沿黃9省(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讓觀眾(zhong) 全方位了解黃河曆史、品讀黃河文化;黃河合唱周,匯聚沿黃9省(區),共同唱響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黃河文化遊,讓人沉浸式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