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扛起彰顯“中國之理”的學術責任
【光明論壇】
作者:商誌曉(山東(dong) 省高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研究院院長、山東(dong) 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近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勉勵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義(yi) 真、學問高、德行正,自覺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wei) 學術己任,以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為(wei) 思想追求,在研究解決(jue) 事關(guan) 黨(dang) 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guan) 鍵性的重大問題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這是殷殷囑托,這是深厚期望,是對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發揮更大作為(wei) 的鞭策鼓勵。
中國之理即中國道理,是中國對當下與(yu) 未來一係列重大問題的本質性把握和規律性認識,是中國對國內(nei) 與(yu) 國際一係列根本問題的戰略性判斷和統攝性思考。中國道理表征為(wei) 中國申明的主張、中國表達的意見、中國堅守的原則、中國提出的倡議,蘊含在中國創新的思想理念、中國建構的知識體(ti) 係、中國闡明的學術話語、中國持有的價(jia) 值立場之中。彰顯“中國之理”的核心任務,是把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回答好、闡釋好,把中國之路、中國之治的內(nei) 在規定、運行機理和發展邏輯講清楚、講明白,把事關(guan) 黨(dang) 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guan) 鍵性的重大問題研究透徹、解決(jue) 到位。彰顯“中國之理”的關(guan) 鍵環節,是以說白道明、講好論清為(wei) 基礎,讓中國道理能夠傳(chuan) 得開、擴得廣、播得遠,讓中國聲音更洪亮、更有底氣,讓中國話語使人既懂、又信、更服,讓中國認知和中國價(jia) 值不僅(jin) 飛入尋常百姓家,還要走出國門向世界,切實扭轉“我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在國際上的聲音還比較小,還處於(yu) 有理說不出、說了傳(chuan) 不開的境地”的被動局麵。
彰顯“中國之理”,是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使命,是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的責任。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要自覺扛起這一學術責任,從(cong)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出發,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ti) 係,在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中國聲音、增強中國道理影響力和感召力的過程中,積極為(wei) 黨(dang) 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為(wei) 哲學社會(hui) 科學事業(ye) 繁榮發展貢獻聰明才智。
第一,必須時刻保持責任心和使命感。“廣大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要樹立良好學術道德,自覺遵守學術規範,講究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崇尚‘士以弘道’的價(jia) 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學問統一起來。”身處偉(wei) 大的時代,麵對壯麗(li) 的事業(ye) ,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yu) 者;不是被動等待者,而是積極創造者。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xie) 一句空”的執著堅守,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守得住底線,立誌做大學問、做真學問。要把社會(hui) 責任放在首位,嚴(yan) 肅對待學術研究的社會(hui) 效果,自覺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chuan) 播者,以深厚的學識修養(yang) 贏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領風氣,在為(wei) 祖國、為(wei) 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實現價(jia) 值。
第二,必須關(guan) 注重大社會(hui) 現實問題。當代中國正經曆著我國曆史上最為(wei) 廣泛而深刻的社會(hui) 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曆史上最為(wei) 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在這樣一個(ge) 實踐創造不斷深化、理論創新不斷發展的時代,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要把思維重點放在現實需要上來,在研究成果中更多體(ti) 現出對重大現實問題的思考與(yu) 解決(jue) 。那種認為(wei) 研究的東(dong) 西、涉獵的問題,越古老越有學問、越不為(wei) 人所知越玄奧高深、越遠離現實越有價(jia) 值的看法,是有偏差的。在研究什麽(me) 和如何研究的問題上,我們(men) 不以古今中外論是非,應以現實需要看高低。那些與(yu) 現實生活緊密相連、與(yu) 社會(hui) 實踐息息相關(guan) 的課題,往往是眾(zhong) 多研究課題中最重要、最緊迫、最具有意義(yi) 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要以中國為(wei) 觀照,以時代為(wei) 觀照,立足中國實際,在解決(jue) 中國問題上下足功夫,不斷豐(feng) 富發展“中國之理”的厚重內(nei) 涵。
第三,必須樹立並保持優(you) 良學風。學風問題關(guan) 係黨(dang) 的事業(ye) 的興(xing) 衰成敗,關(guan) 係研究問題探索真理的正確方向。堅持理論聯係實際的優(you) 良學風,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實際問題、以我們(men) 正在做的事情為(wei) 中心,著眼於(yu) 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的運用,著眼於(yu) 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yu) 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哲學社會(hui) 科學研究不是純而又純的思維過程,不是封閉的理論論證和自我欣賞。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反對主觀主義(yi) 、教條主義(yi) 、形式主義(yi) ,防止空對空、兩(liang) 張皮;要深入實際生活,搞好調查研究,去除主觀臆斷,從(cong) 豐(feng) 富生動的實踐中提煉真知灼見,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的大地上。唯其如此,我們(men) 的思考研究及理論成果才不至於(yu) 無病呻吟,才會(hui) 經得起千錘百煉和實踐檢驗;中國之理才會(hui) 有力量,中國道理才會(hui) 有底蘊。
第四,必須立足崗位垂範引領。哲學社會(hui) 科學既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推動曆史發展和社會(hui) 進步,又助力經濟社會(hui) 發展、促進文化事業(ye) 繁榮、推動文明素養(yang) 提升,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是千差萬(wan) 別的社會(hui) 分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眾(zhong) 多社會(hui) 思潮和文化模式中,何為(wei) 主流,哪是方向,需要哲學社會(hui) 科學通過褒貶評析來進行引導;人們(men) 的行為(wei) 和實踐有何遵循,依賴何種理論指導,需要哲學社會(hui) 科學通過說理論證來予以指明。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要堅守科學理論與(yu) 正確價(jia) 值,涵養(yang) 高尚的品德和情操,要從(cong) 改革發展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要不辱使命、多出精品成果,致力於(yu) 中國之理的闡發與(yu) 構建,為(wei) 哲學社會(hui) 科學發揮認識世界、傳(chuan) 承文明、創新理論、資政育人、服務社會(hui) 之功能作出應有的努力和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