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雕刻師的皮影情緣:做好“守藝人” 用傳統刻刀展現中華文化
中新社西安5月29日電 題:兩(liang) 代雕刻師的皮影情緣:做好“守藝人”,用傳(chuan) 統刻刀展現中華文化
作者 李一璠 阿琳娜
“時代在變遷,皮影這門古老的藝術也應該注入新鮮的血液,才能被更多人接受,這門藝術才能被更好推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天穩說,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到皮影的魅力,讓皮影和皮影所蘊含的中華文化走向海外。
華州皮影誕生於(yu) 秦漢,完善於(yu) 隋唐,流傳(chuan) 於(yu) 宋元,鼎盛於(yu) 明清,被譽為(wei) “世界電影鼻祖”。2006年華州皮影入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作為(wei) 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的汪天穩從(cong) 小耳濡目染,12歲拜師學習(xi) 皮影雕刻技藝。從(cong) “推皮走刀”的雕刻技法,到製皮、畫稿、雕刻、染色等20餘(yu) 道製作工序,汪天穩都遊刃有餘(yu) ,並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皮影技藝。他的作品曾多次受邀在國內(nei) 外展出,其作品也被海外博物館所收藏。
“過去皮影隻是為(wei) 戲曲演出服務,如今應該跳出過去的一些框架,嚐試更多變化,這樣才能誕生出新的生命力。”為(wei) 吸引更多人關(guan) 注接受傳(chuan) 統文化,讓傳(chuan) 統工藝得到傳(chuan) 承,汪天穩不斷嚐試將新鮮元素引入皮影中,探索新的表演手段。
汪天穩也“精雕細琢”將雕刻之“精髓”傳(chuan) 於(yu) 其女汪海燕。汪海燕不僅(jin) 繼承了技法和工序,也逐漸形成了自己雕鏤縝密、造型流暢、敷色明快的藝術特點。
技藝成熟後,汪海燕成立了皮影工作室,通過開展體(ti) 驗活動、辦講座等方式推廣這門古老的技藝,也為(wei) 喜愛皮影雕刻藝術的人提供了一個(ge) 學習(xi) 傳(chuan) 承的平台。
“皮影版”卡通小熊“邂逅”大雁塔、兵馬俑等西安文旅景點,冰雪運動員在運動場上的“颯爽英姿”……這些傳(chuan) 統與(yu) 現代交融的作品也讓皮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除了創作藝術品,我們(men) 也開始嚐試做一些日常生活衍生品,如具有皮影元素的茶套禮盒、家庭版的皮影體(ti) 驗遊戲禮盒等產(chan) 品,使這門古老藝術煥發出新活力,讓皮影元素更加貼近民眾(zhong) 生活。”汪海燕說道。
此外,父女兩(liang) 人也在嚐試將皮影藝術與(yu) 現代藝術、裝置藝術等融合,並將皮影戲與(yu) 現代科技相融合,探索適應現代人審美習(xi) 慣的皮影戲展現形式。
為(wei) 讓皮影藝術更好地走向海外,傳(chuan) 遞中國文化,父女兩(liang) 人一直在努力嚐試。他們(men) 研究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推陳出新,並與(yu) 國際品牌達成跨界合作,將皮影元素應用於(yu) 部分品牌設計中,讓皮影藝術在海外綻放魅力。
“我曾赴國外展示皮影文化,深刻地感受到這門古老技藝的受歡迎程度。”汪海燕說,如今他們(men) 也在嚐試通過錄製中英文視頻、推動作品參展等方式,讓皮影藝術深入走向海外。
汪海燕告訴記者,未來他們(men) 將拓展多種渠道,發揮橋梁作用,向全國乃至世界各國皮影收藏家及博物館等提供有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皮影藝術品。
“創新是為(wei) 了更好傳(chuan) 承,而一切創新的前提都是對皮影這門技術的熟練掌握和深刻認知,是對這門藝術的深深熱愛。”汪海燕說,她將接好父親(qin) 的“班”,做好皮影藝術的“守藝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