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一個“小院”帶富一個村!三名95後讓村民刮目相看

發布時間:2022-06-06 10:59:00來源: 人民網

   村裏搭起了水肥一體(ti) 化的新大棚;過去滯銷的白蘿卜變成了經濟價(jia) 值高的水果蘿卜和櫻桃番茄;村集體(ti) 收入翻了三倍……一年前,三名95後農(nong) 學研究生紮根西槐莊村,一年後,村裏的產(chan) 業(ye) 迸發出強大活力。

   西槐莊村,位於(yu) 北京市通州區永樂(le) 店鎮,是北京最偏遠的村子之一,出了首都環線高速,還要再趕10公裏路。一直以來,西槐莊村產(chan) 業(ye) 單一,隻種植蘿卜一種傳(chuan) 統作物,而且還麵臨(lin) 老齡化嚴(yan) 重、集體(ti) 經濟薄弱等一係列挑戰。

   從(cong) “半信半疑”到“刮目相看”

   西槐莊村的蘿卜種植已有百餘(yu) 年曆史,經過村內(nei) 幾代農(nong) 藝人的辛勤培育,蘿卜已經成為(wei) 西槐莊村的“代言”。2021年春天,吳林靜、寧國法兩(liang) 位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的研究生來到西槐莊村,建起了一個(ge) “科技小院”。

   研究生種菜能種出花兒(er) 來?起初,村民們(men) 有點兒(er) 半信半疑。不過他們(men) 很快就發現,年輕人種地自有一番門道。

   在科技小院的幫助下,當地的蘿卜種植變得更加規模化、科學化。從(cong) 選種育苗、生產(chan) 種植,再到線上銷售,都由兩(liang) 名95後一手操持。

   “我們(men) 主要采用科學管理,引進生物防控病蟲害的各類設施,利用軟件遠程查看並分析種植數據,為(wei) 村民們(men) 整理出一套更高效、高產(chan) 、高品質的種植方法。”寧國法說。

   此外,科技小院還引進了三種櫻桃番茄和一種口感型大番茄,引進水肥一體(ti) 化設備,控製15個(ge) 大棚的灌溉與(yu) 施肥,總結出水肥一體(ti) 化儀(yi) 器使用規程,並教會(hui) 農(nong) 民使用,降低了老年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水肥的利用效率。

   據了解,相比市麵上常見的番茄,科技小院所選擇的果粉番茄品種果肉偏軟,果汁含量更加豐(feng) 富,也更適合鮮食,自然也收獲了消費者的好評。

   “去年一開始,學校老師買(mai) 了十幾箱,後來我們(men) 又跑到與(yu) 農(nong) 大有合作的院校去擺攤,有人買(mai) 過幾次就會(hui) 問,你們(men) 種的西紅柿怎麽(me) 這麽(me) 好吃?”吳林靜說,現在他們(men) 還不定期到市裏的一些街道去擺攤。

   除了線下,他們(men) 還嚐試了線上的新電商渠道,並請人設計了Logo和包裝,也收獲了良好的效果。

   從(cong) 試種新品種番茄,到栽種吊蔓西瓜,再到管理西槐蘿卜,每茬農(nong) 作物的生長都有科技小院的保駕護航。數據顯示,2021年,西槐莊村的集體(ti) 收入達到33萬(wan) 元,較上一年足足翻了三倍。

   從(cong) “小院模式”到“賽事IP”

   近日,中國研究生鄉(xiang) 村振興(xing) 科技強農(nong) +創新大賽“拚多多杯”第一屆科技小院大賽全國總決(jue) 賽舉(ju) 行,最終晉級的30支隊伍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麵的“雲(yun) 端答辯”。吳林靜團隊帶著一年多的豐(feng) 碩成果參加了此次比賽,並最終榮獲一等獎。

   據了解,全國第一個(ge) 科技小院創建於(yu) 2009年,是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研究團隊深入生產(chan) 一線的成果。該項目至今已經走過了12個(ge) 年頭,進駐了全國近500個(ge) 村莊,為(wei) 解決(jue) 科研與(yu) 生產(chan) 需求脫節等發展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福建平和的蜜柚、陝西洛川的蘋果、雲(yun) 南瀾滄的土豆……在全國135個(ge) 農(nong) 作物產(chan) 業(ye) 帶的種植端一線,一批農(nong) 學專(zhuan) 業(ye) 的研究生依托科技小院人才培養(yang) 項目,把實驗設備搬進田間地頭,把論文寫(xie) 在了大地上。

   對此,中國學位與(yu) 研究生教育學會(hui) 副秘書(shu) 長趙瑜介紹,去年,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將科技小院確立為(wei) 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一線開展科技創新和技術服務的典型案例,向全球農(nong) 業(ye) 部門推廣,為(wei) 全球農(nong) 業(ye) 人才培養(yang) 和技術推廣提供了中國範式和中國智慧。

   今年,科技小院項目再度升級,與(yu) 一直關(guan) 注三農(nong) 發展的互聯網平台拚多多積極合作,首次以全國研究生創新實踐大賽的形式,交流並推選深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一線的科技強農(nong) 優(you) 秀案例。

   公開資料顯示,此次大賽設置了“科技創新類、應用創新類、產(chan) 業(ye) 創新類”三類參賽項目,鼓勵研究生深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一線,將個(ge) 人成長成才與(yu) 農(nong) 村需求、農(nong) 業(ye) 發展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緊密結合,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國家戰略。

   “科技創新是現代農(nong) 業(ye) 的出路,而核心是科研人才,同學們(men) 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邊學習(xi) 邊實踐,不僅(jin) 幫農(nong) 民解決(jue) 了實際問題,也儲(chu) 備了自身技能、提高了科研水平。” 拚多多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為(wei) 全國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人才提供展示與(yu) 交流的平台,為(wei) 廣大青年深入農(nong) 村生產(chan) 一線提供實際的助力,正是企業(ye) 投身科技小院大賽的初衷。

   從(cong) “規模種植”到“全產(chan) 業(ye) 鏈”

   當下,西槐莊的蘿卜產(chan) 業(ye) 和番茄產(chan) 業(ye) 紅紅火火,但科技小院和村裏清醒地意識到了產(chan) 業(ye) 瓶頸:雖然產(chan) 量增加、品質提高,但村裏沒有溫室大棚,更沒有冷庫,春節價(jia) 高時已是庫存空空。

   “今後,這些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建設也將陸續提上日程。此外,鎮裏還將搭平台,幫助西槐莊村完成商標注冊(ce) 、商品認證、對外宣傳(chuan) 、冷鏈物流等關(guan) 卡,助力產(chan) 業(ye) 長久發展。”西槐莊村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今年,科技小院繼續聚焦村莊集體(ti) 經濟的壯大,繼續拓寬村集體(ti) 經濟發展的道路,把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作為(wei) 今年的工作重點。“隻要村民們(men) 有需求,我們(men) 還在村裏,科技小院就會(hui) 繼續零距離、零門檻地服務他們(men) ,發展村域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吳林靜說。

   今年秋天,吳林靜和寧國法即將從(cong) 小院“畢業(ye) ”。“我擔心走了以後,就沒人再去指導村民們(men) 種地了。”吳林靜道出了她的一絲(si) 擔心。寧國法也表示,希望村裏的集體(ti) 經濟往更好的方麵發展,希望不久之後,有更多的人願意主動參與(yu) 到產(chan) 業(ye) 中來。

   不過,剛剛讀研一的張曉恬已於(yu) 今年3月來到了西槐莊村。“希望能延續科技小院的助農(nong) 作用,幫助西槐莊村將蘿卜產(chan) 業(ye) 和番茄產(chan) 業(ye) 做大做實,讓村民們(men) 真正享受科技帶來的紅利。”張曉恬說。

   實際上,很多參加科技小院的農(nong) 業(ye) 院校師生深有體(ti) 會(hui) ——種地是個(ge) 苦差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一線的改變需要硬投入,也需要慢功夫;三農(nong) 人才培養(yang) 需要政府、高校及社會(hui) 各界的關(guan) 注和支持。

   來源|人民網 記者 夏曉倫(lun)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