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縣中當借取新一輪城鎮化東風
【光明時評】
作者:吳秋翔、林翌甲(分別係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講師,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
近來,“縣中塌陷”的話題持續引發熱議。曾經,縣中是高校優(you) 質生源的搖籃,大批畢業(ye) 生從(cong) 這裏走向高校深造,或投身縣域建設。然而,隨著城鎮化、工業(ye) 化進程推進,城鄉(xiang) 經濟差序化發展,區域間人口遷移等因素,都影響製約著縣中的發展。
從(cong) 教育領域內(nei) 部看,縣中在與(yu) 民辦高中為(wei) 代表的“超級中學”、更高行政級別城市公辦中學的辦學競爭(zheng) 中都不占優(you) 勢,而縣級義(yi) 務教育的客觀實際也無法支撐縣中拚資源。縣中的吸引力逐步下降,優(you) 質生源與(yu) 師資的流失、辦學條件與(yu) 保障的不足、當地人教育信心的缺失成為(wei) 製約縣中發展的突出問題。
長期以來,縣中一直是高中階段教育的壓艙石,是縣域基礎教育的龍頭。有數據顯示,縣中數量和縣中在校生規模,在全國普通高中總體(ti) 中的占比分別為(wei) 51%和59%。縣城位於(yu) “城尾鄉(xiang) 頭”,發揮著連接城市、服務鄉(xiang) 村的作用。而縣中也同樣連接著城市優(you) 質教育資源與(yu) 農(nong) 村學生的教育機會(hui) 。絕大部分縣中位於(yu) 縣城,許多縣中農(nong) 村學生的占比達八成以上,去縣城的縣中上學已成為(wei) 農(nong) 村人口向縣城集中的重要原因。作為(wei) 縣城與(yu) 鄰近城市在教育領域銜接合作的重要載體(ti) ,縣中或可推動城市優(you) 質高中教育資源向縣域延伸,推進縣城教育公共服務向鄉(xiang) 村覆蓋,進而成為(wei) 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有力支撐,並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揮積極作用。
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wei) 核心的城鎮化,而教育流動將是中國未來城鎮化的主要驅動力,促使人口流向那些擁有大量優(you) 質基礎教育的城市。如果說義(yi) 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流動更多出自家庭照料等原因,讓孩子隨遷上學;那麽(me) ,高中階段的教育流動則更多是家庭主動選擇優(you) 質教育的行為(wei) 。學生的流出,意味著家庭對生養(yang) 之地的教育投出不信任票。照此,辦好縣中有利於(yu) 積極引導人口向縣城聚集,促進人口和公共服務資源的適度集中,讓生於(yu) 斯、長於(yu) 斯的人們(men) 在本地升學有盼、發展有望、生活有依、建設有責。
不讓縣中成“陷中”已成社會(hui) 共識。去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明確2025年發展目標;今年5月,教育部啟動部屬高校縣中托管幫扶項目,對教育基礎薄弱縣的115個(ge) 縣中進行托管幫扶。諸多政策無不瞄準從(cong) 根源上破解縣中發展困局,釋放振興(xing) 縣中的積極信號。
此外,振興(xing) 縣中不僅(jin) 僅(jin) 是教育內(nei) 部的問題,更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近日,國家層麵印發《關(guan) 於(yu) 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將縣中振興(xing) 置於(yu) 這一大背景下統籌考慮是非常有必要的。
對於(yu) 各級政府來說,當加大對縣中發展的統籌謀劃與(yu) 扶持力度,重點是補短板強弱項。省、市兩(liang) 級政府要加大對欠發達縣區教育經費的投入,教育資源優(you) 先向縣中傾(qing) 斜,重點解決(jue) 縣中辦學設施不達標、大班額與(yu) 大規模學校等問題,全麵改善縣中辦學薄弱環節。要進一步提升教師待遇,職稱評定、績效分配適當向縣中教師傾(qing) 斜,讓他們(men) 安心在縣中紮根奮鬥。同時,可依托發達地區優(you) 質中學、部屬及地方高校附屬中學實施縣中托管幫扶工程,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帶動周邊市縣共同發展的輻射效應,推動城市優(you) 質高中教育資源向縣域延伸,優(you) 秀教師向縣中流動,先進管理模式向周邊覆蓋。
縣中自身也應加快探索自立自強的特色發展模式,改善縣域教育生態環境,樹立教育信心與(yu) 社會(hui) 新風尚。要改革學校評價(jia) 體(ti) 係,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傾(qing) 向,著眼長遠籌謀發展。要提升縣中管理水平,植根縣域社情、民情、文化與(yu) 鄉(xiang) 土基因,走出屬於(yu) 縣中、有別於(yu) 城市高中的特色道路,逐步提升縣中吸引力。要加強教研指導和教師培訓,利用3到5年時間,完整培養(yang) 1到3屆學生,學生的成長成才將是縣中振興(xing) 成效的最好證明。這也將重塑老百姓對縣中的教育信心,推動新的教育生態培植,讓縣中在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進程中真正實現留人留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