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喬裝路子多 十元就能“漫遊世界”?——非法網絡IP代理亂象調查
今年3月起,微博、知乎、小紅書(shu) 等平台先後發布公告稱,在用戶個(ge) 人資料頁麵及評論區展示發帖所在地IP屬地。平台表示,近期熱點事件頻發,在加強違規信息排查處置的同時,發現存在個(ge) 別冒充當地網友發布和傳(chuan) 播不實信息的行為(wei) ,上線IP屬地顯示功能可以更好維護傳(chuan) 播秩序。
出人意料的是,網絡平台上線IP顯示功能後,部分以代購、海外生活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博主頻頻“翻車”。某平台旅遊博主“小雪梨在日本”,此前的個(ge) 人介紹是“在日本常年定居,一個(ge) 90後的老阿姨”,然而在IP顯示後,屬地卻為(wei) 遼寧省,隨後該博主迅速更改了昵稱和簡介。此外,一些以分享各地本地生活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博主,被發現IP屬地均為(wei) 同一地市,也被人質疑背後為(wei) 營銷公司統一注冊(ce) 運營。
一家互聯網廣告公司負責人王馳說,內(nei) 容與(yu) 博主實際所在地出現“人號分離”的現象在業(ye) 內(nei) 是公開的秘密,一些所謂“海外博主”以代購、推廣產(chan) 品為(wei) 盈利手段,需要打造人在國外的“人設”,IP屬地顯示讓這些人“現了原形”。
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對於(yu) 很多博主或其背後的營銷公司而言,顯示IP屬地後,並非沒有“辦法”。有人盯上了IP代理的新方式,通過代理工具改變IP屬地,這一方法近期在業(ye) 內(nei) 開始“流行”,相關(guan) 灰色產(chan) 業(ye) 也浮出水麵。
記者采訪了解到,變更IP屬地是一種中立性技術,最早是為(wei) 了解決(jue) 網絡活動加密、加速而生的一種業(ye) 務模式,從(cong) 事相關(guan) 業(ye) 務,需要有工信部門的許可。而在電商平台以“IP代理”“動態IP”等關(guan) 鍵詞搜索發現,有大量商家在提供IP代理服務。有的賣家店鋪寶貝銷量超過400件,國外IP代理的月付費用為(wei) 10元至20多元不等。
記者隨後在QQ搜索相關(guan) 群組並加入,在一個(ge) 名為(wei) “動態IP交流”的群裏,有人發布尋求代理的消息“求動態國外IP,有效率90以上的”,而群管理員則表示,可提供代理IP,地區多達32個(ge) ,IP數量達上萬(wan) 條。這位管理員還在群內(nei) 表示,“近一個(ge) 月來,求購IP代理工具的數量明顯多了。”
“IP代理一般指動態IP代理,是一種能夠不斷變換登錄IP地址的互聯網接入服務。其本是一種重要的安全防護工具,具有加快訪問速度、保護隱私信息、提高下載速度、充當防火牆等功能。但它也是一把雙刃劍,很容易被違法犯罪者用於(yu) 隱匿犯罪行蹤,極大增加了執法部門監測、識別和追蹤線上違法犯罪活動的難度。”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新型犯罪研究中心教授劉為(wei) 軍(jun) 曾指出,自互聯網平台IP地址屬地顯示功能上線以來,一些用戶出於(yu) 各種原因考慮,也開始想方設法更改自己的IP屬地,導致付費IP代理服務火爆起來。
“隨意更改IP”暗藏多重網絡安全隱患
記者調查發現,隨意更改IP潛藏多重風險。有的買(mai) 家遭到隱私泄露、財產(chan) 損失;一些賣家如果沒有授權、沒有資質就從(cong) 事這種業(ye) 務,則涉嫌非法經營,更有不法分子隱藏真實IP地址,進行違法犯罪活動。
在一個(ge) QQ群中,名為(wei) “不甚”的網友告訴記者,他使用IP代理時,曾瀏覽過支付寶、銀行賬戶等涉及個(ge) 人財產(chan) 信息的網站。一段時間後,他發現自己的銀行賬戶、身份信息等泄露,不僅(jin) 收到試圖開通小額貸款的信息,還發現手機號被人挪用注冊(ce) 軟件。還有網友告訴記者,有賣家以提供“IP代理”為(wei) 名,誘導用戶點擊第三方鏈接,導致最終受騙6000多元。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使用代理IP工具時,很可能會(hui) 使自己的瀏覽記錄、賬號密碼、個(ge) 人信息,包括電商平台上的交易信息等泄露,造成個(ge) 人信息安全隱患。
而這種手段一旦被某些不良商家掌握,就會(hui) 給消費者帶來更大財產(chan) 損失,最常見的就是打著真實海外代購名義(yi) 販賣假貨的“偽(wei) 海外博主”。業(ye) 內(nei) 人士稱,利用虛假IP可偽(wei) 造真實地址的功能,不少打著“海外代購”等旗號販賣假貨、A貨的博主有了可乘之機,這類行為(wei) 無疑涉嫌欺騙消費者。對於(yu) 很多博主或其背後的營銷公司而言,顯示IP屬地後,有人通過代理工具改變IP屬地,這一方法近期在業(ye) 內(nei) 開始“流行”。
某互聯網運營平台從(cong) 業(ye) 者告訴記者,自網絡平台上線顯示IP屬地功能後,一些打著“假代購”博主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隻能謀求虛假的IP地址,這也導致近期關(guan) 於(yu) IP代理的相關(guan) 灰色產(chan) 業(ye) 鏈迅速“發展壯大”。
在看到使用虛假IP的諸多“便利”後,不少違法犯罪分子也打起了它的注意。2021年1月,雲(yun) 南公安偵(zhen) 破一起利用網絡設備獲取電信運營商動態IP資源、為(wei) 不法分子提供動態IP代理,從(cong) 而進行非法牟利的網絡黑產(chan) 案件。犯罪嫌疑人違規從(cong) 事虛擬公共互聯網代理訪問服務和寬帶轉租業(ye) 務,明知這種行為(wei) 會(hui) 被不法人員用於(yu) 實施違法犯罪,但仍放任不管。經核實,涉及國內(nei) 多起涉賭、涉詐案件線索均指向該公司提供的IP資源。
警方發現,很多人利用其隱藏真實IP屬地的功能,在網站上進行謠言傳(chuan) 播、黑灰產(chan) 犯罪等活動。濟南市公安局網絡安全支隊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近期濟南公安打掉了一個(ge) 隱匿真實IP屬地、提供技術手段進行非法獲利的團夥(huo) 。公安機關(guan) 表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仍為(wei) 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等技術支持的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
建立協作機製規範代理IP應用行為(wei)
非法IP代理在全國範圍內(nei) 正被嚴(yan) 厲打擊。今年1月,公安部在“淨網2021”專(zhuan) 項行動工作成效發布會(hui) 上表示,已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摸排核查相關(guan) 服務企業(ye) 82家,關(guan) 停非法寬帶上網線路1.3萬(wan) 餘(yu) 條、寬帶上網賬號5000餘(yu) 個(ge) ,有效整治違法違規經營電信業(ye) 務、接入使用網絡的亂(luan) 象。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隨意更改IP屬地看似簡單,卻存在非法竊取用戶隱私、涉嫌欺詐、擾亂(luan) 網絡秩序等風險。應推進出台相應的法律法規,同時提高部門協作力度,形成多部門聯合查處機製。
劉為(wei) 軍(jun) 認為(wei) ,變更IP地址屬地行為(wei) 的治理是一項係統工程,需要圍繞產(chan) 業(ye) 鏈開展源頭治理、綜合治理和生態治理。對於(yu) 通過網絡實施違法犯罪的不法分子,需要持續加大打擊力度,對於(yu) 處於(yu) 各種目的不願公開IP地址屬地的網紅博主、海外代購等賬號,應出台專(zhuan) 門規範,引導其誠信經營,防止其為(wei) 商業(ye) 利益而非法使用IP代理服務,從(cong) 而壓縮IP代理服務的市場空間。
“更改IP屬地,製造‘偽(wei) 現場’,實際上是篡改了相關(guan) 信息和數據,如果有主觀犯罪的動機和故意,並利用這種手段進行違法犯罪行為(wei) ,就要根據具體(ti) 行為(wei) 進行處罰。”劉俊海說,利用代理IP進行犯罪,製售代理的商家也可能成“幫助犯”,情形嚴(yan) 重的同樣會(hui) 承擔刑事責任。他建議,主管部門可研究出台相應的法律法規,規範IP代理的應用,進一步明確這一業(ye) 務的目的、用途等。
中國政法大學傳(chuan) 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說,互聯網平台應加大對“非法IP代理”這種“畸形”生意的整治力度,盡到審核、監管義(yi) 務。網絡平台不僅(jin) 可以直接對其采取相關(guan) 措施,還可以對其信用減分,在平台相應的信用體(ti) 係上降低等級,限製權益。針對一些頻頻更改IP屬地或由於(yu) 虛假變更IP屬地被舉(ju) 報的營利性賬號,設立“黑名單”機製,及時對外發布並管控處理。
山東(dong) 齊州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偉(wei) 認為(wei) ,根據《互聯網賬戶信息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第17條規定,各級網信部門會(hui) 同有關(guan) 主管部門建立健全協作監管等工作機製,監督指導互聯網用戶賬號服務平台和互聯網用戶賬號使用者依法依規從(cong) 事賬號名稱信息注冊(ce) 、使用和管理活動。針對互聯網用戶或代理商使用IP代理從(cong) 事非法“生意”的行為(wei) ,應形成多部門聯合查處機製,針對涉嫌違法犯罪行為(wei) ,及時發現、嚴(yan) 肅處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