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三星堆考古接連“創造曆史”,在傳播中啟蒙

發布時間:2022-06-15 09:49: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樊成

  三星堆又上熱搜了!近日,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新發現陸續公布,6座坑共出土編號文物近13000件。其中,7號坑發現一件龜背形網格狀器,外側(ce) 為(wei) 網格狀橢圓形,內(nei) 有一個(ge) 背部駝起的橢圓形完整玉器;還有一件倒立頂尊人像,高近1.5米,由三部分單獨鑄造後焊接而成。這些都是首次出現。

  這些“首次”,每一樣都意義(yi) 非凡。它也在提醒公眾(zhong) ,我們(men) 的知識儲(chu) 備不能固定不變,需要不斷補充更新。回頭看看,我們(men) 小時候學的很多知識,有的已經被更新,有的甚至被證偽(wei)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xi) 型社會(hui) ,需要我們(men) 時刻保持求知欲、好奇心和質疑精神。

  三星堆的發掘之所以備受關(guan) 注,一個(ge) 很大的原因就在於(yu) ,其出土的文物不斷地“創造曆史”、填補空白,給考古界乃至曆史學、社會(hui) 學、文明與(yu) 文化等諸多領域以新知。這也喚起了公眾(zhong) “考古”的熱情,幾乎每一步獲得了民眾(zhong) 的關(guan) 注和熱議。

  考古,無論是作為(wei) 一種職業(ye) 還是一項事業(ye) ,可能從(cong) 前都從(cong) 未得到如此廣泛而細密的關(guan) 注。這種關(guan) 注,得益於(yu)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得益於(yu) 公眾(zhong) 文化素養(yang) 的整體(ti) 提升。提起三星堆,恐怕無人不知。而更重要的是,這開創了一種新的考古方式——線上線下聯動,一邊考古,一邊傳(chuan) 播。

  可以說,這次考古過程,本身就是一次文物、曆史、文化的科普。不妨去想象一下,當學生看到課本上講到的三星堆和青銅人麵像,可以“直播”觀看挖掘過程,這是一種多麽(me) 美妙的與(yu) 曆史對話的場麵!或許,這樣一場互動,已經讓很多孩子在心中種下了夢想。

  不要小看這種互動的啟蒙作用。它能夠讓一個(ge) “冷門”專(zhuan) 業(ye) 為(wei) 大眾(zhong) 熟知,也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人們(men) 的觀念,催生更多的市場需求,乃至就業(ye) 崗位。比如近年來,不少高校考古專(zhuan) 業(ye) 的畢業(ye) 生,在短視頻平台做起了考古直播、文物解說,並且大受歡迎。

  此前,有考古學者指出,“現在有個(ge) 全國性的問題,從(cong) 事考古發掘、有資質的人手少,但工地太多。”與(yu) 大量考古發掘研究任務形成對比的是,專(zhuan) 業(ye) 考古人員人數上的嚴(yan) 重短缺。《中國文物報》2020年曾報道,獲得國家文物局頒發“考古領隊資格”的總人數,包含退休人員大體(ti) 不足兩(liang) 千人,而常年在田野發掘一線工作的僅(jin) 有數百人。

  現在,可以期待的是,通過類似三星堆發掘的考古傳(chuan) 播新形式,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將對考古產(chan) 生濃厚的興(xing) 趣,也對考古有更加全麵、深入的認識,從(cong) 而加入這一“有文化,有內(nei) 涵”的事業(ye) 當中。當然,相關(guan) 部門也要主動引導,循循善誘,方能結出碩果。(樊成)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