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峽出長湖
作者:張永權
發源於(yu) 青藏高原的萬(wan) 裏長江,流經雲(yun) 貴高原,像一條巨龍狂奔而來。她的上遊,有一個(ge) 金子般閃亮的名字——金沙江。因被山水衝(chong) 擊入河的泥沙中,含有一片片閃爍的金沙,沿岸百姓有淘金沙的傳(chuan) 統,這條江在宋代便有“金沙江”之名了。
我曾數次走進金沙江,那深穀奇峽、高灘急流,讓人置身於(yu) “雷霆鬥高江急峽,古木蒼藤日月昏”“金沙水拍雲(yun) 崖暖”的神奇詩意之中,壯懷激烈。
最近,我從(cong) 武定己衣鎮神秘的大裂穀又一次來到金沙江,眼前卻不複那濁浪衝(chong) 天、濤聲如雷的景象。江水清澈,玉水平波,兩(liang) 岸綠林掩映著青瓦白牆的民居,縷縷白霧,在青山農(nong) 舍間繚繞,不是桃源,勝似桃源。江麵上展翅嬉戲的白鷺和不知名的花背小鳥,將影子投在水底,讓你驚歎水的純淨和明亮。己衣,彝語意思為(wei) 水邊的寨子、翻過山梁的雲(yun) 上山村,如今,景如其名,像一首清新的抒情詩。
金沙激流化為(wei) 玉水碧波、平湖千裏,是因為(wei) 金沙江上建立了烏(wu) 東(dong) 德水電站等重要水利工程。
經批準,我們(men) 乘快艇進入了金沙江烏(wu) 東(dong) 德水電站水域。這是一場金沙長湖如詩如畫的生態文化之旅,也是新中國金沙江偉(wei) 大水電工程的建設之旅。
1956年6月,毛主席三次暢遊長江後,寫(xie) 下《水調歌頭·遊泳》:“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yun) 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即將建成的長江大橋,使他詩情煥發,抒發了中國人民建設偉(wei) 大的社會(hui) 主義(yi) 祖國的豪邁氣概,並寫(xie) 到了設想中的三峽工程。後來,他還把目光投向金沙江,請專(zhuan) 家論證在金沙江建設水電站的可行性,並派出測量人員到金沙江勘察。金沙江大峽穀,穀深峽窄,水流湍急,蘊藏著巨大的水能資源。但由於(yu) 當時國力所限,這隻能是夢想中的藍圖。進入新時代,綜合國力更加強大,高科技發展舉(ju) 世矚目,金沙江上的世界級環保水電站,一個(ge) 接一個(ge) 橫空出世……
今天,暢遊在金沙江中段四大梯級水電站形成的金沙湖,回想“高峽出平湖”的詩情畫意,心胸開闊,豪情滿懷。金沙湖,是高峽平湖,也是名副其實的高峽長湖。
在雲(yun) 南境內(nei) 的金沙湖,多物種生態保持完好。沿湖兩(liang) 岸,由於(yu) 未受到第四季大陸冰川覆蓋,加上河穀所經山脈南北走向,成了歐亞(ya) 大陸生物的避難河穀,是多種生物群落的富足地區。沿江兩(liang) 岸各族人民善待大地山川一切生命的風習(xi) ,更是使各種生物得到保護、得以衍生。兩(liang) 岸叢(cong) 林,是金絲(si) 猴、雪豹、孟加拉虎、黑頸鶴、白鷺等77種國家級保護動物生活的家園。河裏有不少稀有魚類,如圓囗銅魚、齊口裂腹魚、前臀鮡、胭脂魚等,恐怕多數人沒聽說過。香杉、桫欏、紅豆杉等34種國家級保護植物,也生長在這裏。一年四季,萬(wan) 紫千紅的杜鵑,接續盛開,種類多達70多種。龍膽草、馬先蒿、野百合、野蟲螻、野山菊等各色花朵,使金沙大峽穀成為(wei) 花的峽穀,兩(liang) 岸花牆從(cong) 穀底直伸進穀頂的雲(yun) 霧中。河穀的攀枝花,每到歲末年初,高舉(ju) 著瑪瑙般的花朵,宛如滿天朝霞。五月鳳凰,使金沙江兩(liang) 岸成了紅色天地。河穀氣候溫熱潮濕,四季均有農(nong) 作物和果蔬生長,稻穀、玉米、洋芋、番茄、甘蔗、杧果、柿子等,覆蓋兩(liang) 岸的梯田、坡地。此時正是杧果成熟的季節,岸坡上果樹成林,碩果累累,成了黃金樹。
建水電站後的金沙湖,保持了原有的生態景象。清澈如玉、碧透一湖的長水,似玉帶纏繞著兩(liang) 岸青山。她又用明亮的鏡子,使山脈青峰,映照在湖水中,讓人目不暇接。如玉的湖水讓青山更加秀美,神奇無比的山峰形態,使湖水更富於(yu) 浪漫的氣息。
隨著山勢走向,金沙湖變幻著莫測的姿態。往東(dong) 航行10多公裏後,山峽變窄,湖水更幽,奇妙景觀如立體(ti) 畫廊。兩(liang) 岸山峰,有的被雲(yun) 霧纏繞,時隱時現;有的像玉筍,又似蓮座托花;有的山坡杜鵑如林,現在還開著星星點點的朵兒(er) ;有的似披著白絲(si) 巾的美人,凝望著一湖玉水碧波。或清幽秀美,如煙雨薄霧裏的水墨丹青;或神秘莫測,朦朧如詩;或奇峰舉(ju) 哈達,迎神女光臨(lin) 。
長湖如畫廊,不知不覺,一座巍峨的攔江大壩,屹立麵前。這就是烏(wu) 東(dong) 德水電站廠區了。
熱情的烏(wu) 東(dong) 德水電人,說起他們(men) 親(qin) 手建的這座巨型電站,滿是自豪。
建烏(wu) 東(dong) 德水電站,是國家賦予的神聖使命。電站壩址處在四川會(hui) 東(dong) 縣和雲(yun) 南祿勸縣烏(wu) 東(dong) 德鎮的金沙江上,因廠區位於(yu) 烏(wu) 東(dong) 德鎮,取名烏(wu) 東(dong) 德水電站。
烏(wu) 東(dong) 德,在當地彝族的語意中,是五穀豐(feng) 登的坪子。但當地的苗族人,又解釋為(wei) 雲(yun) 霧繚繞的地方。地名,寄托著人們(men) 對生活的美好向往。烏(wu) 東(dong) 德電站是目前中國排名第4、世界排名第7的大型水電工程,是國家實施西電東(dong) 送、促進西部開發、打造“綠色能源品牌”的重大舉(ju) 措。工程建設者們(men) 秉承打造精品工程、創新工程、綠色工程、民生工程的宗旨,克服在高峽深穀、陡峭險坡上施工的困難,2020年6月實現首批機組發電,2021年6月全麵建成烏(wu) 東(dong) 德水電站,提前半年實現所有機組發電投產(chan) ,向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獻上了一份厚禮。
此時,我們(men) 站在雄偉(wei) 的烏(wu) 東(dong) 德電站的大壩上,聽建設者回顧6年來電站建設的日日夜夜。那是新中國水電建設大國重器的史詩篇章。在我眼中,電站那雄偉(wei) 的大壩,就是為(wei) 他們(men) 立下的一座光榮的紀念碑。那些悠長的地下隧道、水下的廠房機組,記錄著他們(men) 的智慧、心血和對祖國、人民的忠誠。那一個(ge) 個(ge) 移民新村,以嶄新的麵貌,向世人敘述脫貧後的村民們(men) 的幸福生活。烏(wu) 東(dong) 德水電站,創造了水電建設史上的多個(ge) 第一:為(wei) 防庫區溫差變化造成壩體(ti) 開裂,大壩建設使用低熱水泥,是世界水壩建設史上的創舉(ju) 。電站壩高270米,壩頂上遊麵弧長326.95米的混凝土雙曲拱壩,厚高比僅(jin) 為(wei) 0.19,是目前世界上水電站建設史上,第一座超薄300米特高拱壩。這裏還有世界已建成水電站中單機容量最大的機組。
烏(wu) 東(dong) 德水電站和白鶴灘水電鑽、溪洛渡水電站、向家壩水電站梯級相連,一水金線連四珠,由此形成的玉水碧波長湖,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長的清潔能源綠色走廊。建設者們(men) 在水電開發中采取過硬措施,兼顧對生物資源的保護,保護長湖上的每一朵花、每一根草、每一棵樹、每一個(ge) 動物、每一條魚蝦,成為(wei) 人們(men) 的自覺。金沙江特有珍稀魚類保護繁殖孵化放流站的建立,陡峭邊坡泥石流的治理,自然水域生態修複等措施並舉(ju) ,使圓口銅魚、長薄鰍、白甲魚、齊口裂腹魚等稀特魚種,都出現了增繁跡象。
金沙長湖,水更清,山更綠,人民更幸福,也必定是生物多樣性品種不斷發展的美好樂(le) 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