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生產一線探行:湖南積極推廣農業社會化服務
原標題:湖南積極推廣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糧食生產(chan) 一線探行)
6月中旬,天氣放晴,湖南安鄉(xiang) 縣三岔河鎮南堤拐村村民吳紅奎來到自家水田邊,抻開了拇指和食指,對著一兜禾苗細細比畫,“已經一筷子多深,分蘖也不錯!長勢好,勁頭足,後麵日子雨水順的話,豐(feng) 收肯定有希望!”
種了七八畝(mu) 水稻,可算起來,吳紅奎今年還沒下過田。那,綠油油的禾苗從(cong) 哪來?
“全靠隔壁六合垸村的常德市昌源農(nong) 作物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犁田、育秧加插秧都交給他們(men) ,沒費我一點功夫。”吳紅奎說。
作為(wei) 一家集種植、烘幹、收儲(chu) 、加工、銷售於(yu) 一體(ti) 的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常德市昌源農(nong) 作物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可提供糧食生產(chan) 全流程社會(hui) 化服務,主要服務周邊大中小種糧農(nong) 戶。“今年我們(men) 服務的耕地麵積至少有1萬(wan) 多畝(mu) ,按種田流程及環節計算,能達到10萬(wan) 畝(mu) 次。”合作社負責人李智慧說。
“包耕、包插、包管、包收,要是想省事,還可以將穀子直接賣給合作社,實現全流程托管。”吳紅奎說。
合作社的參與(yu) ,將吳紅奎這樣的小農(nong) 戶從(cong) 繁重的農(nong) 事中解放出來。“現在除了偶爾到田邊去看看水肥情況,平時我也做水電安裝和維修,種田打工兩(liang) 不誤。”吳紅奎去年在留足了口糧的基礎上,通過賣稻穀掙了五六千元。
小農(nong) 戶節省了時間和精力,中大型農(nong) 戶高效利用了土地。安鄉(xiang) 縣安豐(feng) 鄉(xiang) 出口洲社區,馬中人正在自己的禦鄉(xiang) 園家庭農(nong) 場忙活。此前,他流轉了600多畝(mu) 地,因地製宜地發展稻蝦養(yang) 殖,“趕著五六月的尾巴,多出幾籠蝦,稻蝦種養(yang) 的綜合效益又能往上拔一節。”
昌源農(nong) 作物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代育秧、代插秧服務,幫禦鄉(xiang) 園家庭農(nong) 場提升土地利用價(jia) 值。“稻蝦田直播撒種會(hui) 降低糧食產(chan) 量,造成種子浪費,而如果農(nong) 場自己嚐試機拋秧、機插秧,由於(yu) 育秧周期接近一個(ge) 月,6月初就必須把小龍蝦收完騰出稻田育秧。”馬中人說,“現在前期工作交給合作社後,我們(men) 的出蝦時間哪怕一直延續到6月底,也不耽誤秋糧種植。”
與(yu) 此同時,優(you) 質稻種推廣、先進農(nong) 機普及、科學農(nong) 技下沉……一係列助推糧食生產(chan) 現代化發展、助力糧食生產(chan) 主體(ti) 節本增產(chan) 增效的措施,正借助各類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在整個(ge) 湖南實施落地。
“優(you) 質稻的市場收購價(jia) 比普通稻至少高出一成。今年,我們(men) 已經同昌源合作社溝通好,600多畝(mu) 稻田全部換用優(you) 質雜交稻種。”馬中人說。
在昌源農(nong) 作物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育種基地,經過浸種催芽的優(you) 質稻種子,被源源不斷地加入到定位播種機裏,又在機器轟鳴聲中,被整齊有序地播在紙張上卷捆起來。
這是合作社同湖南農(nong) 業(ye) 大學等單位研究形成的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新技術——一粒種、一棵苗、一兜禾。“比起傳(chuan) 統的播種育秧模式,能有效節約種子40%至50%,僅(jin) 此一項,就為(wei) 農(nong) 民畝(mu) 均節約用種成本五六十元。”李智慧說。
“我們(men) 已經購買(mai) 5台農(nong) 業(ye) 無人機為(wei) 周邊農(nong) 戶近2萬(wan) 畝(mu) 農(nong) 田開展植保服務。”耒陽市金綠豐(feng) 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梁滿綠告訴記者。組建農(nong) 機技術服務隊下沉,依托21家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推進實施農(nong) 機作業(ye) 補貼項目,入選全國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創新試點縣的耒陽市,目前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達81.8%。
當前,湖南正在24個(ge) 縣市區開展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整縣試點。“我們(men) 對全省‘三夏’生產(chan) 社會(hui) 化服務情況進行了調度,計劃參加或已參加服務的組織達4.3萬(wan) 個(ge) ,其中水稻服務麵積2962.3萬(wan) 畝(mu) ,全力助推糧食生產(chan) 增產(chan) 增效。”湖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本報記者 何 勇 申智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