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地外文明有危險嗎
作者:佘惠敏
近日,“中國天眼發現地外文明可疑信號”的消息登上熱搜,引發關(guan) 注。有網友好奇:真的存在地外文明嗎?也有網友提出問題:探索地外文明有危險嗎?
是否存在地外文明,是概率題。
生命的誕生和文明的形成是概率很低的隨機事件,但當基數足夠大時,偶然就成為(wei) 必然。宇宙中有幾千億(yi) 個(ge) 銀河係這樣的星係,銀河係中有2000多億(yi) 顆太陽這樣的恒星,很多恒星係裏都有行星和衛星,如此巨大的基數足夠產(chan) 生許多宜居星球。地球的年齡約為(wei) 46億(yi) 年,宇宙的年齡約為(wei) 138.2億(yi) 年,這樣漫長的時間也足夠孕育生命與(yu) 文明。雖然至今未能確認地外文明的存在和地外生命的形式,但大多數人都相信,人類不會(hui) 是宇宙中孤獨的智慧生命。
“中國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搜尋地外文明是其幾大主要科學目標之一。2018年,“中國天眼”安裝並調試了專(zhuan) 門用於(yu) 地外文明搜索的後端設備,可從(cong) 浩如煙海的電磁信號中排除天體(ti) 和人工信號,篩選出有用的窄帶候選信號。此次上熱搜的新聞,就是北京師範大學張同傑教授團隊使用“中國天眼”發現了幾例來自地球之外可能的技術痕跡和地外文明候選信號。
探索地外文明風險,是選擇題。
我們(men) 要在主動發送與(yu) 被動接收之間做選擇。很多人認為(wei) ,與(yu) 地外文明接觸會(hui) 帶來巨大風險,人類與(yu) 外星智慧生命的相遇可能不一定美好,或將變成美洲原住民遇到歐洲殖民者那樣的故事。主動向外星文明發送人類信息或廣播地球位置的行為(wei) 一直都存在巨大爭(zheng) 議,科幻小說《三體(ti) 》就描繪過這樣做所帶來的滅世悲劇。不過,目前“中國天眼”隻是被動接收並分析來自太空的各種可能信號。美國倒是曾多次主動發送信號:比如1974年,美國曾用阿雷西博望遠鏡對準武仙座球狀星團發射了3分鍾的人類文明信號;再如美國發射的“旅行者”1號和2號,都在完成探測任務後變成太空“漂流瓶”,帶著許多人類文明信息漫遊在星際空間。
我們(men) 要在積極探索與(yu) 固步自封之間做選擇。文明存亡有很多因素,積極探索雖可能危險,但固步自封更難獲安全。對人類來說,地外文明的探索不僅(jin) 是宇宙探索的一部分,而且同時對人類的進化和科技的發展都將產(chan) 生深遠的影響。求發展、求進步,人類文明才可能在浩渺宇宙中從(cong) 弱到強。
人類對地外文明的想象很豐(feng) 富,卻至今未探索到確切答案。從(cong) 文明生存策略來講,低等級文明確實可以“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不主動暴露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以減少遭到高等級文明降維打擊的風險。但低等級文明要向高等級文明進化,對宇宙的探索就必不可少。利用“中國天眼”收集地外文明信號,促進人類科技進步,是兩(liang) 全其美,也是中國智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