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吉林省臨江市:鄉村旅遊富邊民

發布時間:2022-06-20 09:2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大美邊疆

  光明日報記者 任爽 光明日報通訊員 蘆猛

  “眼前這個(ge) 糧倉(cang) 形的建築就是我們(men) 坡口村村史館,這是臨(lin) 江市第一個(ge) 鄉(xiang) 村博物館,也是龍頭山景區的遊客接待中心。”吉林省臨(lin) 江市四道溝鎮坡口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耿丙禮高興(xing) 地講著坡口村致富的故事,“這裏麵的老物件兒(er) 和照片都是我們(men) 發展旅遊致富的見證。如今,坡口村正和這村史館糧倉(cang) 形的寓意一樣——家家戶戶豐(feng) 收有餘(yu) 糧、美好生活五穀豐(feng) 登。”

  位於(yu) 吉林省東(dong) 南部的臨(lin) 江市處在長白山腹地、鴨綠江畔,與(yu) 朝鮮隔江相望,邊境線長146公裏,是長白山生態旅遊的重要節點。

  近年來,為(wei) 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臨(lin) 江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沿鴨綠江沿江風光帶,以主城區為(wei) 中心,發展東(dong) 環和西環兩(liang) 大特色旅遊線。坡口村就在東(dong) 環線上。

  “坡口村自然風光獨特,村委會(hui) 離鴨綠江隻有1.25公裏,並遺留有多處紅色遺址。”耿丙禮說,“2014年冬天,我們(men) 就開始嚐試發展旅遊。雖然隻設置了雪地摩托和雪地樂(le) 園,但一個(ge) 冬天就為(wei) 村集體(ti) 創收了2萬(wan) 塊錢。”趁熱打鐵,坡口村在臨(lin) 江市的扶持下,打造了集冰雪樂(le) 園、梨樹河穀紅色教育體(ti) 驗、內(nei) 河至界江漂流、“千家旅舍”傳(chuan) 統關(guan) 東(dong) 風情住宿、“古道驛站”特色美食等為(wei) 一體(ti) 的龍頭山多功能旅遊風景區。很快,鄉(xiang) 村旅遊就讓這個(ge) 邊境小村“活”了起來,直接帶動700多人再就業(ye) 。龍頭山多功能旅遊風景區自建成開發以來,共接待遊客超過18萬(wan) 人次,產(chan) 業(ye) 經營性收入約260萬(wan) 元。

  鄉(xiang) 村旅遊還間接帶動了農(nong) 業(ye) 的轉型升級,坡口村80多戶村民種植了1200畝(mu) 的桃李,搭建了300畝(mu) 的采摘園,采摘園年均為(wei) 村創收近300萬(wan) 元。

  每年8月,桃李成熟,村裏還會(hui) 舉(ju) 辦采摘節,每屆采摘節都會(hui) 吸引大批遊客前來體(ti) 驗。耿丙禮說:“旅遊業(ye) 與(yu) 現代農(nong) 業(ye) 相互融合,不僅(jin) 讓坡口村‘活’了起來,還讓村子‘火’了起來。”

  仲夏時節,60歲的坡口村村民張華春正在自家的桃李園除草。“自打2014年我家就開始種桃李,年年豐(feng) 收,年年增收。”張華春說,采摘園讓他種地的勁頭兒(er) 更足了,今年他更要好好打理,讓遊客吃上品質更好的桃李。

  “冬天農(nong) 閑,發展滑雪;夏天農(nong) 忙,正好采摘。”耿丙禮說,坡口村的旅遊業(ye) 和農(nong) 業(ye) 實現了優(you) 勢互補、良性循環。同時,在致富的路上,坡口村堅持把村集體(ti) 旅遊產(chan) 業(ye) 收入的20%拿出來給貧困戶分紅,2020年坡口村村民全部脫貧。

  在臨(lin) 江市另一條旅遊線路——西環線上,鬆嶺屯也很出名。鬆嶺屯又名“鬆嶺雪村”。每年冬季,漫山的霧凇“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wan) 樹梨花開”,同藍天白雲(yun) 、銀裝素裹的山巒大地一起繪就一幅美不勝收的山水畫卷。

  在花山鎮珍珠門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範建超的記憶裏,珍珠門村鬆嶺屯在開發旅遊業(ye) 之前,主要收入來源隻有種植玉米、大豆等,霧凇美景也隻是自己欣賞。2004年,鬆嶺屯獨特的自然風光吸引了大批攝影愛好者前來。淳樸好客的鬆嶺人像迎來親(qin) 戚朋友一樣,熱情地招待他們(men) 。這些攝影愛好者離開鬆嶺屯後,鬆嶺美景也跟著“出”了山溝兒(er) 。

  範建超敏銳地發現了致富的機會(hui) ,他協調修繕村裏的路橋,帶領村民修建民宿,創新雪地遊樂(le) 設施,添置牛爬犁、東(dong) 北大花棉襖、旱煙袋、羊皮襖等拍照道具,想方設法提升遊客滿意度。鬆嶺屯的鄉(xiang) 村旅遊逐漸形成規模,家庭旅館最多的時候達75家,110戶村民實現創業(ye) 就業(ye) 、增收致富,範建超也被鄉(xiang) 親(qin) 們(men) 稱為(wei) “雪村超人”。

  鄉(xiang) 村旅遊不僅(jin) 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讓村民致富的幹勁兒(er) 更足了。鬆嶺人把當地最好的特產(chan) 核桃仁、木耳、蘑菇、蜂蜜等農(nong) 副產(chan) 品推薦給遊客,近年來,他們(men) 又發展起生態草莓和紅鬆樹種植等特色農(nong) 業(ye) ,和金字招牌旅遊業(ye) 相輔相成。

  山巒疊翠,江水依依。目前,臨(lin) 江市已創建鬆嶺雪村、老三隊溫泉度假村、葦沙河白馬浪漁村等休閑農(nong) 業(ye) 與(yu) 鄉(xiang) 村旅遊示範村12個(ge) ,建有休閑農(nong) 業(ye) 家庭農(nong) 場70個(ge) ,開辦農(nong) 家樂(le) 家庭旅館200餘(yu) 家,休閑農(nong) 業(ye) 與(yu) 鄉(xiang) 村旅遊已成為(wei) 臨(lin) 江市農(nong) 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