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實提升消費者信任度安全感
作者:李思輝
作為(wei) 常見促銷手段,打折能夠讓商品更具性價(jia) 比,幫助商家吸引客戶。如今,隨著電商行業(ye) 的快速發展,每逢“618”“雙11”等節點,相關(guan) 促銷活動打折力度往往較大,既讓消費者得到實惠,也促進了社會(hui) 消費。然而,一些虛假打折現象頻頻出現,且花樣不斷翻新。
標價(jia) 不實,先漲後降,“大數據殺熟”,在滿減優(you) 惠等方麵藏“貓膩”……從(cong) 線上到線下,層出不窮的套路令人防不勝防,導致不少消費者中招。有的人被打折所吸引,在完成消費後卻發現,促銷商品竟比打折前還要貴。虛假打折其實是掩耳盜鈴,有關(guan) 行為(wei) 不僅(jin) 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也有損價(jia) 格誠信、商業(ye) 誠信,甚至影響社會(hui) 誠信,危害不可小視。商家采取虛假打折手段,雖能獲得短期利潤,卻終將失去消費者的信任。
近年來,有關(guan) 部門持續加大治理力度,集中整治虛假打折等市場亂(luan) 象,取得了實效。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發布的2022年主題調查結果顯示,近七成受訪者對國內(nei) 消費環境總體(ti) 表示放心。同時也要看到,我國消費市場規模巨大,虛假促銷的形式日趨隱蔽,新變種不斷出現。因此,相應的治理舉(ju) 措也須與(yu) 時俱進。不久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明碼標價(jia) 和禁止價(jia) 格欺詐規定》,明確經營者在進行價(jia) 格比較、折價(jia) 、減價(jia) 等活動時的具體(ti) 要求,列舉(ju) 了予以禁止的典型價(jia) 格欺詐行為(wei) ,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治理虛假打折,難以畢其功於(yu) 一役,需要久久為(wei) 功、持續用力、深入推進。首先,依法加強懲治力度,對虛假打折等違法經營行為(wei) 露頭就打,提高其違法成本。其次,依法健全嚴(yan) 格的“原價(jia) ”認定,督促商家遵守相關(guan) 規定,禁止隨心所欲虛標價(jia) 格、進行虛假打折。此外,還可建立“黑名單”製度,對嚴(yan) 重違法違規者實行行業(ye) 禁入,推動商家增強依法經營的自覺性。多措並舉(ju) 、凝聚合力,就能維護市場秩序,改善消費體(ti) 驗,助力優(you) 化營商環境。
虛假打折現象侵害消費者切身利益,必須依法予以規範。當前,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釋放消費的力量。越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越要對虛假打折、價(jia) 格欺詐等行為(wei) 加強治理。通過依法整治,創造更安心的消費環境,有助於(yu) 提振消費者的信心,從(cong) 而激發購買(mai) 力、促進消費。同時,在治理過程中,也應尊重和保障商家正當權益。比如,《明碼標價(jia) 和禁止價(jia) 格欺詐規定》明確了“經營者有證據足以證明沒有主觀故意”等不屬於(yu) 價(jia) 格欺詐的3類情形。既堅決(jue) 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又避免對商家造成誤傷(shang) ,才能促進公平交易,真正營造良好消費環境。
打折實質上是一種讓利多銷、打造口碑、吸引客戶的促銷手段,絕非價(jia) 格欺詐。營銷打折產(chan) 品,需要價(jia) 格誠實、保證質量,否則隻能做“一錘子買(mai) 賣”。在法治更加健全、消費者權利意識更強的今天,專(zhuan) 注於(yu) 改善購物體(ti) 驗,致力於(yu) 提升消費者的信任度、安全感,商家才能真正贏得市場、贏得未來。(李思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