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摩崖石刻上的唐詩

發布時間:2022-06-27 10:2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胡可先(浙江大學中文係教授)

  詩歌題刻於(yu) 石,唐代已經形成風氣,詩人也非常重視刻石,這是詩歌保存與(yu) 傳(chuan) 播的需要。中唐詩人羊士諤有一首詩的題目就說:“乾元初,嚴(yan) 黃門自京兆少尹貶牧巴郡,以長才英氣,固多暇日,每遊郡之東(dong) 山,山側(ce) 精舍有盤石細泉,疏為(wei) 浮杯之勝,苔深樹老,蒼然遺躅,士諤謬因出守,得繼茲(zi) 賞,乃賦詩十四韻,刻於(yu) 石壁。”說明賦詩以後當即刻石。古代石刻,類型複雜,品種繁多,最為(wei) 特別者當屬摩崖石刻,因為(wei) 將文字刻於(yu) 摩崖,不僅(jin) 刻之艱難,而且讀之不易。但這些石刻,尤其是唐代詩刻,具有重要的文學、文獻與(yu) 文物價(jia) 值。

  摩崖上的唐詩能夠保存唐詩原來的形製。摩崖詩刻往往是文人雅士遊覽之餘(yu) ,留下佳作,然後刻於(yu) 山崖或岩洞。更有大型詩會(hui) ,聯章多首,刻之於(yu) 石,極一時盛事。這些石刻,有的流傳(chuan) 千年而字跡如新,有的風化泐蝕而僅(jin) 存拓片,但仍然能夠看出石刻與(yu) 拓印的原貌。

  保存至今最為(wei) 重要的摩崖詩刻是石淙詩會(hui) 石刻。久視元年,武則天遊石淙,群臣扈從(cong) ,群體(ti) 作詩以頌盛會(hui) ,集會(hui) 之後,刻了石淙詩碑,現在還留存在登封石淙山。詩的第一首為(wei) 武則天禦製,接著是皇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太子賓客武三思、內(nei) 史狄仁傑等十七人詩作,前有詩序,表明作詩原委,詩與(yu) 序的書(shu) 法出於(yu) 薛曜手筆。詩題都是“七言侍遊應製”,題下署刻作者的官銜與(yu) 姓名。石淙唱和參與(yu) 者,無論是皇親(qin) 國戚如皇帝武則天、太子李顯、相王李旦,還是著名文人如李嶠、閻朝隱、沈佺期、崔融、蘇味道等,都無一例外地在這一濃厚的宮廷文學氛圍中擔任重要角色。他們(men) 的詩作構成文學發展不可缺少的環節,影響了唐詩的演變曆程和發展方向。類似的刻石還有唐高宗、武則天與(yu) 群臣過棲岩寺所舉(ju) 行的詩會(hui) 作品,後來也在長安二年鐫刻上石。因為(wei) 是鹹亨二年集會(hui) 作詩,而到了長安二年才鐫刻上石,就綿延了唐高宗和武則天兩(liang) 個(ge) 時期,摩崖石刻所用的文字就是武周新字。這樣的石刻不僅(jin) 保存了高宗時期的詩作,同時反映了武周時期重要的文字嬗變軌跡。

  摩崖詩刻數量最多者是遊覽題刻。與(yu) 詩會(hui) 題刻相比,這類題刻個(ge) 體(ti) 因素更為(wei) 顯著。如盧元輔《遊天竺寺》詩摩崖:“水田十裏學袈裟,秋殿千金儼(yan) 釋迦。遠客偏求月桂子,老人不記石蓮花。武林山價(jia) 懸隋日,天竺經文隸漢家。苔壁媧皇煉來處,泐中修竹掃雲(yun) 霞。”題署:“大唐杭州刺史盧元輔。”這首詩是杭州西湖的摩崖珍品,描寫(xie) 的也是詩人遊覽天竺寺的切身感受。

  摩崖題刻與(yu) 詩路文化密切相關(guan) 。這些題刻大多是古代詩人因為(wei) 漫遊、為(wei) 宦、貶謫經過名勝之地所留下的詩章。這裏舉(ju) 浙東(dong) 唐詩之路上詩刻為(wei) 例。天寶八載諸暨縣令郭密之《使永嘉經謝公石門山作》及《永嘉懷古》詩刻,後者保存較好:“永嘉東(dong) 南盡,倚棹皆可究。帆引蒼海風,舟沿縉雲(yun) 溜。群山何隱磷,萬(wan) 物更森秀。地氣冬轉暄,瞑氛陰改晝。緬懷謝康樂(le) ,伊昔茲(zi) 為(wei) 守。逸興(xing) 滿雲(yun) 林,清詞冠宇宙。嚐遊石門裏,勝踐宛如舊。峭壁苔蘚濃,懸崖風雨驟。岩隈餘(yu) 灌莽,□□空泉甃。物事人已非,瑤潭淒獨漱。”這是郭密之出使永嘉經過石門而作。建中年間縉雲(yun) 縣令李[~符號~]《題阮客舊居》詩刻:“阮客身何在,仙雲(yun) 洞口橫。人間不到處,今日此中行。”題刻在縉雲(yun) 縣南宮山阮客洞,應是李[~符號~]作為(wei) 地方長官巡視屬邑時所作。這些詩刻是浙東(dong) 唐詩之路的重要實物印證。

  摩崖刻詩,嶺南與(yu) 湖南地區特別繁盛,並且有不少石刻群,自唐而後一直到近代都有詩作刻之,而唐詩尤其值得珍視。

  嶺南地區唐代詩人李渤與(yu) 李涉的南溪詩刻,非常具有代表性。唐敬宗寶曆二年,李渤因得罪宦官被貶桂州刺史、桂管觀察使,其兄李涉被貶康州刺史途經桂州,兄弟二人同遊南溪,李渤寫(xie) 下《南溪詩》刻於(yu) 南溪山玄岩,李涉作了《唐玄岩銘》同刻於(yu) 此。《南溪詩》雲(yun) :“玄岩麗(li) 南溪,新泉發幽色。岩泉孕靈秀,雲(yun) 煙紛崖壁。斜峰信天插,奇洞固神辟。窈窕去未窮,環回勢難極。玉池似無水,玄井昏不測。仙戶掩複開,乳膏凝更滴。丹砂有遺址,石徑無留跡。南眺蒼梧雲(yun) ,北望洞庭客。蕭條風煙外,爽朗形神寂。若值浮丘翁,從(cong) 此謝塵役。”表現南溪秀麗(li) 、清幽、靈動、奇險的絕佳風景,抒發自己辭謝塵役、逍遙物外的願望。詩前長敘交代作詩的緣由,與(yu) 詩歌相得益彰。唐文宗大和元年,李渤離開桂州時,又作了《留別南溪》詩:“常歎春泉去不回,我今此去更難來。欲知別後留情處,手種岩花次第開。”《留別隱山》詩:“如雲(yun) 不厭蒼梧遠,似雁逢春又北歸。惟有隱山溪上月,年年相望兩(liang) 依依。”這兩(liang) 首詩分別刻於(yu) 南溪和隱山的摩崖之上。值得注意的是,李渤的《南溪詩序》,《全唐詩》題款為(wei) “寶曆三年”,而石刻所署為(wei) “寶曆二年三月七日敘”,這是摩崖石刻訂正傳(chuan) 世文本之誤的例證。摩崖詩刻,有石上千秋之效。

  湖南地區永州朝陽岩石刻群有三處唐詩石刻:一處是大曆十三年張舟《題朝陽岩傷(shang) 故元中丞》詩刻,一處是牛嵸《題朝陽洞》詩刻,一處是李當、魏淙《題朝陽洞》唱和詩刻。特別是李、魏唱和詩刻,可以看出題刻的來龍去脈。《題朝陽洞》詩題署“義(yi) 陽守李當”。詩雲(yun) :“江上朝陽洞,無人肯暫過。今來愜心賞,回首戀煙羅。”魏淙《奉和左丞八舅題朝陽洞》,題署“從(cong) 甥前高州軍(jun) 事推官鄉(xiang) 貢進士魏淙”。詩雲(yun) :“北闕飛新詔,東(dong) 山喜更過。文星動岩夢,章句別杉蘿。”詩後還有魏淙的長篇敘事,述說李當自中書(shu) 舍人出為(wei) 湖南觀察使,除戶部侍郎,出為(wei) 河南尹,又移宣歙觀察使、山南西道節度使,征拜吏部侍郎、尚書(shu) 左丞,出為(wei) 道州刺史。在道州平定山賊,安定百姓。後自道州移守申州,到了朝陽岩,遊覽朝陽洞而題詩。這與(yu) 李當詩題署“義(yi) 陽守李當”適相吻合,因義(yi) 陽就是申州。魏淙文末署記:“鹹通十四年十一日廿五日,魏淙題,進士崔鵬書(shu) 。零陵縣令李璵鐫辶,處士唐元真看題,判官陳楚。”(錄文參考張京華等《湖南朝陽岩石刻考釋》)這樣的石刻不僅(jin) 保存了李當、魏淙的唱和詩,而且記載了李當在官職遷轉過程中道經朝陽岩的情況,同時還留下了題刻的書(shu) 寫(xie) 者與(yu) 觀覽者的場景。石刻上的詩篇與(yu) 魏淙的書(shu) 事,清人所編的《全唐詩》和《全唐文》都沒有收錄,具有很高的輯佚價(jia) 值。直到孫望先生編寫(xie) 《全唐詩補逸》時才將其輯入,但輯錄時誤錄了詩的作者。

  摩崖詩刻因為(wei) 年代久遠,風雨泐蝕,部分文字詩雖已磨泐,但仍呈現出藝術之美,這樣的殘缺之美別具魅力。如日本學者戶崎哲彥發現桂林岩洞韋瓘《遊三乳洞》詩刻:“嚐聞三乳洞,地遠□容□。巧施造化力,完與(yu) 人世殊。偶此奉明詔,因茲(zi) 契鳳圖。邃沉窺水府,瑩靜適仙都。□□□寒氣,石床迸碎珠。□□□□□,淅瀝墜珊瑚。□□□□□,神□怪異□。興(xing) □□□□,薄暮勢稱扶。□縛如初□,蒸煩得暫蘇。終當辭薄宦,遁世侶(lv) 樵夫。”題署:“五月廿日。桂管觀察使兼禦史中丞韋瓘。”(《唐代嶺南文學與(yu) 石刻考》)這首詩泐蝕嚴(yan) 重,但仍可看出是一首五言十韻的排律。開頭兩(liang) 聯描寫(xie) 聽聞三乳洞而產(chan) 生的向往之情,表現天然與(yu) 人事的懸殊。三四兩(liang) 聯說明遊三乳洞的契機,是奉詔視察當地民情而得到漫遊的機緣。五至八聯描寫(xie) 三乳洞之景,雖然缺字甚多,但“石床迸碎珠”“淅瀝墜珊瑚”之句,“寒氣”“怪異”之詞,表現出岩洞之魅力無限而又寒氣森森的景象。九十兩(liang) 聯抒寫(xie) 自己的感慨,想要辭去卑微的官職而退隱於(yu) 自然的天地。

  摩崖石刻上的唐詩,不僅(jin) 是唐詩文本的原生狀態,更重要的是蘊涵著超越文本的意義(yi) 。它是唐詩與(yu) 地理的融會(hui) ,滲透了唐代詩人的生命體(ti) 驗,凝定了詩路文化的部分軌跡,構成了一部石刻上的唐詩史。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