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種常見癌症篩查“時間表”請查收
你知道嗎,癌症早已不是不治之症。接近半數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約1/3的癌症是可以通過篩查早期發現而獲得治愈機會(hui) 的。而為(wei) 什麽(me) 很多人一旦確診癌症就已經是中晚期呢?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份特殊的“保養(yang) 手冊(ce) ”,它與(yu) 我們(men) 自己的身體(ti) 健康密切聯係——常見惡性腫瘤的篩查與(yu) 預防。
沒遺傳(chuan) 史 癌症為(wei) 何找上門?
惡性腫瘤,是正常細胞逐漸變異後異常增生。這種異常的增生除了表現為(wei) 腫瘤本身的持續生長外,還表現為(wei) 對鄰近正常組織的侵犯和經血管、淋巴管和體(ti) 腔轉移到身體(ti) 其他部位,增大的腫瘤組織對正常組織器官的占據、摧毀,導致器官功能受損,最終導致髒器功能衰竭,奪去患者的生命。
可能有人會(hui) 問:“家族裏沒人得癌症,為(wei) 何惡性腫瘤會(hui) 找上我?”
人們(men) 對腫瘤發病機製的認知,已從(cong) 物理致癌、化學致癌、病毒致癌、突變致癌等單因素學說上升到多因素多步驟的綜合致癌理論。腫瘤發病率的變化主要受人口年齡結構、營養(yang) 、遺傳(chuan) 、環境、生活方式和經濟水平、教育程度等多方麵因素影響。這其中,吸煙、肥胖、糖尿病、病毒感染、不健康的飲食習(xi) 慣更是首當其衝(chong) 的原因。
防癌體(ti) 檢 “揪出”惡性腫瘤
不少患者,在得到確切診斷時已經是癌症中晚期了,為(wei) 啥會(hui) 出現這樣的情況?
惡性腫瘤的診斷,是臨(lin) 床查體(ti) 、實驗室化驗、影像學觀測與(yu) 病理檢查等多元化多手段診斷的統一。由於(yu) 許多癌症早期沒有明顯症狀,或者患者對比較細微的症狀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導致大部分癌症患者確診時已經處於(yu) 中晚期階段。
所以我們(men) 說,無論是診斷技術的進步還是治療手段的發展,從(cong) 根本改善腫瘤患者預後的依然是“三早”,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三位一體(ti) 、缺一不可。
那麽(me) ,要想早點發現這個(ge) 禍害身體(ti) 的真凶,防癌體(ti) 檢很關(guan) 鍵!防癌體(ti) 檢主要分為(wei) 5個(ge) 方麵的內(nei) 容,可濃縮為(wei) 5個(ge) 字:
體(ti) ——體(ti) 格檢查。有些腫瘤可以通過體(ti) 格檢查來發現,比如腸癌、乳腺癌和甲狀腺癌。
驗——抽血化驗的意思。很多腫瘤都有腫瘤標誌物,可以通過抽血化驗來捕捉。
影——主要指影像學檢查,比如彩超、CT、磁共振等。
鏡——主要指內(nei) 鏡檢查,比如胃鏡、腸鏡、氣管鏡等。
理——就是病理診斷。對發現的異常組織,取其中一小塊進行病理診斷,從(cong) 而最終確定是不是惡性腫瘤。
要提醒大家的是,防癌體(ti) 檢不是一般的體(ti) 檢就可以,也絕不是項目越多越貴就越好,而是需要“量體(ti) 裁衣”。
這些常見癌症 “對號入座”篩查
肺癌篩查人群為(wei) 50歲以上人群,有肺癌家族史、吸煙史、咳嗽、胸痛、痰中帶血、長期低熱等。主要篩查手段為(wei) 肺部低劑量CT,以及腫瘤標誌物如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細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及新興(xing) 標誌物胃泌素前體(ti) 釋放肽(ProGRP)。
乳腺癌篩查人群為(wei) 35歲以上女性,有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疾病史、婚育史、月經史、與(yu) 月經周期無關(guan) 的乳房脹痛、乳頭異常分泌物等。主要篩查手段為(wei) 乳腺超聲、乳腺鉬靶,腫瘤標誌物:癌抗原153(CA-153)、癌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
宮頸癌篩查人群為(wei) 21歲以上女性,有宮頸癌家族史、月經史、生育史、不潔性生活史、白帶異常、陰道出血等。主要篩查手段為(wei) 宮頸超薄細胞學檢查(TCT)、人乳頭瘤病毒(HPV)測試,腫瘤標誌物: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
結直腸癌篩查人群為(wei) 50歲以上、有結直腸癌家族史、慢性結腸炎及腸息肉病史、下腹痛、便血、黏液便、大便頻次等。主要篩查手段為(wei) 肛診、大便潛血、結腸鏡、氣鋇雙重造影,腫瘤標誌物: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99(CA-199)、癌抗原242(CA-242)。
胃癌篩查人群為(wei) 50歲以上,有胃癌家族史,胃潰瘍、胃腸息肉病史等,腹痛、腹瀉、消瘦、柏油便等。主要篩查手段為(wei) 胃鏡檢查、氣鋇雙重造影、幽門螺旋杆菌檢查、胃蛋白酶元及胃泌素測定等,腫瘤標誌物:癌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
前列腺癌篩查人群為(wei) 45歲以上男性,有反複尿頻、尿急及血尿等,特別是有前列腺癌家族史、慢性炎症史。主要篩查手段為(wei) 前列腺觸診檢查、前列腺超聲、腫瘤標誌物,即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和遊離前列腺特異抗原(fPSA)篩查。
肝癌對於(yu) 男性35歲以上、女性45歲以上的下列任一人群: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肝癌家族史者;有血吸蟲、酒精性、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等致肝硬化患者;藥物性肝損患者;遺傳(chuan) 性代謝病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推薦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髒B超檢查,每6個(ge) 月篩查1次。
甲狀腺癌要同時進行甲狀腺的功能檢查和形態檢查。對於(yu) 一般人群,目前沒有用於(yu) 甲狀腺癌早期檢測或常規篩查的標準試驗;建議臨(lin) 床頸部體(ti) 檢:20-29歲每2-3年1次,30歲以後每年1次;頸部超聲檢查:30歲以後每年1次(包括甲狀腺、頸部和鎖骨上)。對於(yu) 甲狀腺癌高危人群,頸部超聲檢查每年1次(包括甲狀腺、頸部和鎖骨上)。
食管癌對於(yu) 年齡40歲以上,且符合下列任一因素高危人群:來自我國食管癌高發區;有惡心、嘔吐、腹痛、反酸等上消化道症狀或患胃食管反流病(GERD)、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變或食管癌家族史;有吸煙、重度飲酒、超重、喜食燙食或患頭頸部和呼吸道鱗癌等,建議普通內(nei) 鏡檢查每2年1次。病理結果提示輕度異型增生者,每年1次內(nei) 鏡檢查,病理結果提示中度異型增生,每半年1次內(nei) 鏡檢查。
10項防癌建議 從(cong) 生活小事做起
研究證明,全方位的健康生活方式是預防癌症最可靠的方案。世界癌症領域的兩(liang) 大權威機構,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hui) (WCRF)和美國癌症研究所(AICR)聯合發布的癌症預防的最新報告,提出了10項防癌建議。
保持健康體(ti) 重
體(ti) 重的正常範圍(BMI)最好在18.5至23之間。注意控製“腰臀比”:腰臀比例=腰圍/臀圍。如果男性腰臀比例在0.9,女性在0.8以上,就表示你的內(nei) 髒脂肪過剩了。
積極參加體(ti) 力活動
多走少坐。每周150分鍾中等強度體(ti) 力活動,或75分鍾高強度體(ti) 力活動。此外,對於(yu) 久坐的人,最好每個(ge) 小時都勻出幾分鍾起來走走。
飲食富含全穀類、蔬菜、水果和豆類
準備一頓飯的時候,目標是盤子裏至少三分之二是蔬菜、水果、全穀類和豆類。這些食物中富含纖維素。纖維素被稱為(wei) 腸道的“清潔工”,適當增加攝入量,可促進腸道蠕動,促進排便。
限製攝入“快餐”和其他高脂、高澱粉或高糖的加工食品
限製這些食物有助於(yu) 控製熱量攝入,保持健康體(ti) 重。
少吃紅肉和加工肉類
不過量食用如牛肉、豬肉、羊肉等紅肉,加工肉類即使要吃也隻能吃很少。國家推薦的紅肉攝入量是平均每人每天攝入50至75克。
限製攝入含糖飲料
喝水和不加糖的飲料。有可靠的證據顯示,攝入含糖飲料會(hui) 引起體(ti) 重增加、超重和肥胖,後者與(yu) 12種癌症有關(guan) 。
限製飲酒
精代謝的中間產(chan) 物乙醛的蓄積會(hui) 導致癌症,所以飲酒一定要量力而行。
不要靠補充劑來預防癌症
養(yang) 需求隻需要飲食來滿足。
母乳喂養(yang)
母乳喂養(yang) 有助母親(qin) 預防乳腺癌。另外,母乳喂養(yang) 的嬰兒(er) 超重和肥胖的可能性較低。
癌症診斷後,堅持健康生活方式
美國馬薩諸塞綜合醫院與(yu)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大規模研究顯示,堅持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將癌症死亡率降低一半。
文/王若溪 林小華(北京小湯山康複醫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