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納入互聯互通 資本市場跨境開放持續深化
新華社上海7月4日電 題:ETF納入互聯互通 資本市場跨境開放持續深化
新華社記者潘清、姚均芳
我國資本市場跨境雙向開放持續深化。4日交易型開放式基金(ETF)正式納入內(nei) 地與(yu) 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製,53隻滬股通ETF、30隻深股通ETF及4隻港股通ETF首批“嚐鮮”。
作為(wei) 互聯互通機製升級的標誌性成果,ETF納入互聯互通基於(yu) 股票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連接,主要製度安排參照股票互聯互通,遵循兩(liang) 地現行的基金運作、交易結算法律法規和運行模式。
兩(liang) 地基於(yu) 基金規模、跟蹤指數選股以互聯互通標的股票為(wei) 主等原則,確定符合條件的內(nei) 地ETF及香港ETF納入標的範圍。經中國證監會(hui) 和香港證監會(hui) 同意,兩(liang) 地交易所可根據運行情況在股票互聯互通框架下調整納入標的範圍。
自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開閘”以來,內(nei) 地與(yu) 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製運行平穩。萬(wan) 得統計顯示,截至6月末滬深港通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超1.7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南向資金淨流入近2.06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
在此期間,互聯互通已經曆數次“擴容”。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開通,與(yu) 滬港通形成“比翼”之勢。2021年2月1日,符合資格的科創板股票納入滬深港通股票範圍。同年6月1日,上交所和香港聯交所同步迎來首對互掛ETF產(chan) 品上市交易。
業(ye) 界認為(wei) ,此次ETF納入互聯互通機製,有助於(yu) 內(nei) 地與(yu) 香港市場進一步融合,拓展市場廣度與(yu) 深度。
中廣資本研究所所長周榮華認為(wei) ,與(yu) 股票相比,ETF具備投資風險較小、透明度較高、成本較低等優(you) 勢。ETF納入互聯互通機製可為(wei) 內(nei) 地投資者進行跨境資產(chan) 配置、香港及海外投資者分享內(nei) 地優(you) 質上市公司經營成果提供更多元、更便利的投資渠道。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ETF納入互聯互通機製大大方便了香港及海外的投資者購買(mai) 滬深交易所符合資格的ETF,有望為(wei) A股引入較大規模的增量資金。未來互聯互通機製有望持續優(you) 化,在便利投資者跨境投資的同時,為(wei) 內(nei) 地與(yu) 香港市場吸引更多“源頭活水”。
“今年上半年內(nei) 地與(yu) 香港市場在全球IPO中‘領跑’。注冊(ce) 製下越來越多優(you) 質科創型企業(ye) 登陸A股,吸引著香港及海外投資者。而內(nei) 地投資者同樣有配置港股優(you) 質標的需求。”安永大中華區財務會(hui) 計谘詢服務主管合夥(huo) 人劉國華說,通過納入ETF實現互聯互通機製的持續“擴容”,對於(yu) 內(nei) 地與(yu) 香港資本市場而言是“雙贏”。
4日線上舉(ju) 行的ETF納入互聯互通開通儀(yi) 式上,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蔡建春表示,這是互聯互通開通以來,兩(liang) 地資本市場深化合作,進一步落實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又一重大舉(ju) 措。
博時基金認為(wei) ,從(cong) 中長期來看,ETF的納入有助於(yu) 完善互聯互通品種,促進內(nei) 地與(yu) 香港市場的相互融合,對資本市場進一步推進跨境雙向開放具有深遠意義(y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