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產權保護需健全雙向銜接機製
作者:李婧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健全行政執法與(yu) 刑事司法雙向銜接機製,依法保護企業(ye) 產(chan) 權及企業(ye) 家人身財產(chan) 安全。這是國家推進企業(ye) 產(chan) 權保護的一項重要舉(ju) 措。企業(ye) 產(chan) 權保護,不僅(jin) 需要行政監管、公安機關(guan) 、人民法院等部門的協調,更亟待貫通行政執法與(yu) 刑事司法製度的雙向銜接。實現此種雙向銜接,要從(cong) 以下方麵入手。
製定企業(ye) 專(zhuan) 項合規整改標準,實現行政執法與(yu) 刑事司法在評估標準上的協同。企業(ye) 合規作為(wei) 企業(ye) 重要的治理方式,通過製度製定、風險識別、合規審查、風險應對等管理活動,對內(nei) 可抑製消除企業(ye) 內(nei) 生性的違規行為(wei) ,對外在涉嫌違規時,可作為(wei) 爭(zheng) 取有關(guan) 部門寬大處理的重要依據。製定企業(ye) 專(zhuan) 項合規整改標準,使企業(ye) 從(cong) 源頭上防範風險,是實現企業(ye) 治理的內(nei) 在需求。但統一有效的合規整改標準目前尚未出台,尤其在合規監管的啟動、合規評估驗收等方麵,缺乏客觀可操作的標準,行政機關(guan) 和司法機關(guan) 在合規整改的價(jia) 值取向上也存在差異。因此,評估標準的統一十分重要。要實現行政執法與(yu) 刑事司法在評估標準上的協同,檢察機關(guan) 需要聯合行政監管部門,共同在社會(hui) 重點行業(ye) 領域製定專(zhuan) 項合規整改評估標準。例如,針對涉稅犯罪案件,需要製定稅收合規整改標準;針對侵犯商業(ye) 秘密犯罪案件,需要製定知識產(chan) 權保護合規整改標準等。這些標準的製定,要遵循特定領域的刑事法律規範,參考該領域複雜多變的行政法律法規,考量導致違法犯罪發生的管理漏洞,從(cong) 而有效預防犯罪。
設置刑事合規特別製度,厘清行政執法與(yu) 刑事司法的程序。行政機關(guan) 和公安、司法機關(guan) 在辦案程序銜接上的阻礙,可能使涉案企業(ye) 喪(sang) 失刑事合規的最佳時機。行政機關(guan) 在企業(ye) 已經涉嫌犯罪的情況下,不再對案件行使行政調查權和行政處罰權,而由公安機關(guan) 負責偵(zhen) 查,由檢察機關(guan) 就合規計劃問題與(yu) 涉案企業(ye) 進行協商並作出決(jue) 定。這種分階段執法、多部門移送使得辦案時間較長。加上各部門之間的標準、規則和程序的差異,特別是在辦案過程中,如果行政執法機關(guan) 對涉案企業(ye) 采取罰款、降低資質等級、責令停產(chan) 停業(ye) 、責令關(guan) 閉、吊銷營業(ye) 執照,偵(zhen) 查機關(guan) 動輒對涉案企業(ye) 查封、扣押、凍結、拘留、逮捕,所花時間更長。針對上述問題,設置刑事合規特別程序有助於(yu) 解決(jue) 這些弊端。行政機關(guan) 在調查企業(ye) 違法行為(wei) 時,發現企業(ye) 可能涉嫌犯罪,應請公安機關(guan) 介入調查;一旦發現企業(ye) 確實涉嫌犯罪,就應及時把案件移送公安機關(guan) ,並通報檢察機關(guan) 。公安機關(guan) 經審查認為(wei) 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而辦理立案手續後,應當及時告知檢察機關(guan) 。公安機關(guan) 在偵(zhen) 查時,應當告知企業(ye) 犯罪嫌疑人關(guan) 於(yu) 認罪認罰、製定並實施合規計劃可以依法從(cong) 寬處理的政策。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願意製定並實施合規計劃的,應當記錄在案,並商請檢察機關(guan) 提前介入,以便其及時了解案情,考慮該企業(ye) 是否符合條件,並對偵(zhen) 查活動實施監督。偵(zhen) 查終結時,公安機關(guan) 應對涉案企業(ye) 是否適合刑事合規提出意見,認為(wei) 適合的,應對案件作標記後及時移送檢察機關(guan) 審查起訴。檢察機關(guan) 受理後,要及時審查,作出決(jue) 定。這種程序能夠以刑事激勵促使企業(ye) 製定並實施合規計劃,避免因程序拖遝而貽誤時機。
推進產(chan) 權保護錯案糾正機製,實現交叉案件的司法銜接。近年來,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陸續出台了多部政策性文件,闡明對民營企業(ye) 及民營企業(ye) 家進行保護的具體(ti) 政策和措施。最高人民法院還糾正了一批典型的涉產(chan) 權刑事錯案,切實保護了民營企業(ye) 家的合法權益。為(wei) 紓解企業(ye) 合規難題,司法機關(guan) 可從(cong) 以下方麵著力:一是推進“掛案”清理與(yu) 企業(ye) 合規建設並軌,為(wei) 雙向銜接提供程序支持。長期“掛案”,案件該結不結、該撤不撤,對企業(ye) 運營傷(shang) 害極大。應加強“掛案”訴源治理,定期開展涉企案件偵(zhen) 查監督工作,適時引導公安機關(guan) 偵(zhen) 查取證,加快偵(zhen) 查、移送審查起訴進度,及時監督撤銷案件,切實為(wei) 企業(ye) 減少訴累。二是建好第三方組織,為(wei) 企業(ye) 合規改革提供智力支持。由第三方組織對涉案企業(ye) 的合規承諾進行調查評估,其結果是司法機關(guan) 依法處理案件的重要參考。加快市縣級第三方組織專(zhuan) 業(ye) 人員庫的建設,落實人員庫分類組建要求,確保合規計劃務實精準。三是加快法規建設聯動機製,為(wei) 企業(ye) 合規改革提供製度支持。目前企業(ye) 合規改革試點的對象,限於(yu) 犯罪情節輕微、符合相對不起訴適用範圍的企業(ye) 案件,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施效果。深入推進合規改革,需要適時啟動對刑法、刑事訴訟法的修改,由刑法確認企業(ye) 合規作為(wei) 單位犯罪刑事責任的減免事由,由刑事訴訟法賦予公、檢、法機關(guan) 相應的權力,以便對企業(ye) 涉罪案件正確處理、監督企業(ye) 合規整改。(李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