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雙碳”時代旅遊景區迎來創新發展機遇

發布時間:2022-07-08 11:00:00來源: 光明網-理論頻道

  從(cong) “門票經濟”到“碳票經濟”

  ——“雙碳”時代旅遊景區迎來創新發展機遇

  作者:劉華軍(jun) 、丁曉曉(山東(dong) 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旅遊業(ye) 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chan) 業(ye) 。長期以來,門票經濟是旅遊景區盈利的主要模式,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新時期旅遊業(ye) 的高質量創新。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黨(dang) 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jue) 策,事關(guan) 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旅遊景區豐(feng) 富的碳匯資源不僅(jin) 有助於(yu) “雙碳”目標的實現,更為(wei) 重要的是,碳達峰碳中和也為(wei) 新時期旅遊景區擺脫門票經濟依賴、創新盈利模式提供了新的契機。旅遊景區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利用好碳達峰碳中和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加快推動盈利模式從(cong) 門票經濟向碳票經濟轉變,積極探索出一條“不靠門票靠碳票”的高質量綠色發展道路。

  一、碳票經濟是“雙碳”時代旅遊景區盈利的新模式

  旅遊景區特別是自然景觀類旅遊景區是生態係統碳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四五”時期是碳達峰的關(guan) 鍵期、窗口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一個(ge) 重要方麵是要提升生態碳匯能力,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有效發揮森林、草原、濕地、海洋、土壤、凍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態係統碳匯增量。

  碳票作為(wei) 碳匯資源商品化新形式,記載著監測期內(nei) 一定麵積的碳匯資源儲(chu) 存形成的碳匯量或碳減排量,相當於(yu) 將碳匯資源的固碳釋氧功能作為(wei) 資產(chan) 交易時的“身份證”。碳票收入可成為(wei) 旅遊景區主要經濟支柱的一種盈利模式,碳票經濟可以破解旅遊景區在開拓市場、創新服務、提升品質和轉型發展上動力不足的困境,推動旅遊景區進入高質量、可持續的綠色發展新時代。

  二、發展碳票經濟需要解決(jue) 好四個(ge) 問題

  (一)碳匯怎麽(me) 算

  構建旅遊領域碳匯監測核算體(ti) 係,科學地衡量碳匯資源經濟價(jia) 值,是旅遊景區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的堅實基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依托和拓展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ti) 係,建立生態係統碳匯監測核算體(ti) 係,開展森林、草原、濕地、海洋、土壤、凍土、岩溶等碳匯本底調查和碳儲(chu) 量評估,實施生態保護修複碳匯成效監測評估。

  加快旅遊景區碳匯監測核算體(ti) 係建設,提高旅遊景區固碳能力監測核算的準確性,需重點把握以下四方麵內(nei) 容。一是明確旅遊景區內(nei) 的碳匯資源種類。不同類型旅遊景區內(nei) 的碳匯資源差異較大,應開展旅遊景區碳匯資源本底調查,根據不同碳匯資源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大小,確定旅遊景區碳匯資源種類。二是依托和拓展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ti) 係,加強對旅遊景區碳匯資源的監測研究,加強碳吸收統計核算能力建設,建立統一規範的旅遊景區碳匯監測核算體(ti) 係。三是強化生態係統碳匯功能基礎研究和綜合評估,積極探索確保碳匯資源監測核算準確性的最佳周期。四是加快以碳達峰、碳中和為(wei) 引領的課程體(ti) 係建設和人才體(ti) 係建設,鼓勵更多第三方機構加入到碳匯監測核算的隊伍中來。

  (二)碳票誰來發

  明確不同部門在旅遊景區碳票製發、登記、流轉、質押、監督等工作環節上的職責分工,是旅遊景區從(cong) 門票經濟到碳票經濟盈利模式轉變的重要保障。為(wei) 更好盤活旅遊景區碳匯資源,把“綠水青山”變為(wei) “金山銀山”,需要不同部門在碳票運營的各個(ge) 環節做到分工明確、職責清晰,確保各項工作紮實高效有序推進。

  旅遊景區碳票作為(wei) 旅遊景區碳匯資源的一種價(jia) 值憑證,仍處於(yu) 探索階段。目前市麵上存在的碳票主要是林業(ye) 碳票,且基本是在省級自願交易標準下運營。可以借鑒正在試行的碳票管理辦法,來明確不同部門的職責分工。在對旅遊景區碳匯資源進行準確監測核算基礎上,可以由相關(guan) 碳匯資源的主管部門負責旅遊景區碳票的製發、登記、流轉和監督管理等工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碳匯的備案簽發、抵消等工作;金融管理部門負責協調指導旅遊景區碳票的質押、融資、保險和監督管理等工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旅遊景區碳票所涉及的產(chan) 權等問題的審核工作;發改主管部門負責旅遊景區碳票的綜合協調工作。各地區各有關(guan) 部門的具體(ti) 貫徹落實情況每年向國家報告。

  (三)碳票在哪賣

  建立碳匯交易平台,是旅遊景區實現碳票經濟盈利模式創新的有力支撐。《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依托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加快建設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逐步擴大市場覆蓋範圍,豐(feng) 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完善配額分配管理。將碳匯交易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立健全能夠體(ti) 現碳匯價(jia) 值的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

  隻有進入碳交易市場,碳匯的價(jia) 值才能夠實現。探索建立碳匯交易平台可根據實際情況分階段進行。第一,探索建立自然資源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開發山林水草碳匯商品化新形式,通過加深自然資源和碳交易市場的深度融合,建立生態係統碳匯交易平台。第二,把旅遊領域碳匯交易納入生態係統碳匯交易平台,“負碳”景區可按照標準將淨碳匯資源轉換成碳票後進入碳匯交易市場進行交易。在政府“看得見的手”和市場“看不見的手”共同作用機製下,以碳票交易助力旅遊景區煥發經濟新活力。第三,隨著我國碳交易市場的逐步完善,可在條件成熟時,研究製定生態係統碳匯項目參與(yu)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的相關(guan) 規則,加強碳交易的多領域交叉研究,統一各領域的交易標準,推進囊括工業(ye) 、農(nong) 業(ye) 、商業(ye) 、旅遊業(ye) 等全行業(ye) 、全領域的碳交易大平台建設,打通不同領域間碳交易壁壘。

  (四)碳票賣給誰

  明確旅遊景區碳票的目標客戶和潛在客戶,是決(jue) 定旅遊景區碳票經濟取代門票經濟能否成功的關(guan) 鍵一步。在“雙碳”背景下,碳票交易作為(wei) 碳交易市場的一種新形式,不僅(jin) 可以助力碳排放量高的企業(ye) 衝(chong) 抵自身碳排放、實現碳中和,更是碳票作為(wei) 一種綠色金融產(chan) 品進入金融市場、實現碳匯資源經濟價(jia) 值的有效途徑。

  我國碳交易市場發展態勢良好,未來隨著碳交易市場的成熟穩定,旅遊景區碳票的交易購買(mai) 主體(ti) 主要分為(wei) 四類。第一類是控排企業(ye) 。2021年,全國碳市場首個(ge) 履約周期正式啟動,涉及2225家發電行業(ye) 的重點排放單位。“十四五”期間,預計石油、化工、建材、鋼鐵、有色等八大重點能耗行業(ye) 都將被納入到碳交易市場。碳票交易將成為(wei) 重點排放單位抵消自身碳排放、實現碳中和的有效方式。第二類是其他具有減排需求、需要履行減排義(yi) 務的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及社會(hui) 團體(ti) 。通過碳交易市場購買(mai) 旅遊景區碳票,實現淨零碳排放,踐行社會(hui) 責任,支持生態建設。第三類是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開發碳資產(chan) 抵質押融資、碳金融結構性存款、碳債(zhai) 券、碳基金等綠色金融產(chan) 品,參與(yu) 旅遊景區碳票存儲(chu) 、交易、融資等,主動順應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將履行社會(hui) 責任、加快業(ye) 務轉型與(yu) 推動綠色發展有機結合。投資機構通過碳交易市場購入碳票,再低買(mai) 高賣,在獲得收益的同時也為(wei) 碳市場提供一定的流動性。第四類是個(ge) 人。個(ge) 人既可以將碳票作為(wei) 降低自身碳排放的有效方法,納入個(ge) 人碳減排賬戶,也可以通過碳交易市場選擇碳票作為(wei) 一種新的金融投資產(chan) 品。

  三、推動門票經濟向碳票經濟轉變,要先行先試有序推進

  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旅遊景區碳匯資源不同、碳匯能力差異較大,在所有旅遊景區同步推廣碳票經濟的盈利模式是不現實的。推動旅遊景區門票經濟向碳票經濟轉變,要分批次有序推進。

  首先,應根據實際情況,遴選一批旅遊景區作為(wei) 試點,如近期設立的首批五個(ge) 國家公園或植被覆蓋率較高的5A級自然景觀類旅遊景區。其次,在旅遊景區碳票經濟試點開展過程中,及時發現並解決(jue) 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不斷總結方法,完善方案,形成一批可借鑒、可複製、可推廣的有效路徑和有益經驗。最後,通過網絡、電視、報紙、會(hui) 議、展覽等多種形式對旅遊景區碳票經濟進行廣泛宣傳(chuan) ,不僅(jin) 為(wei) 其他景區提供參考和借鑒,更能發揮試點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全國有條件的旅遊景區實現從(cong) 門票經濟到碳票經濟的成功轉變,開創旅遊景區全新盈利模式,生動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建立健全旅遊景區高質量、可持續的長期發展機製。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於(yu) 一役。碳票經濟是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的一種新生事物,目前仍處於(yu) 起步階段,還有待探索。從(cong) 理論層麵和實踐基礎來看,我們(men) 相信,碳票經濟作為(wei) “雙碳”時代旅遊景區一種全新的盈利模式,在不久的將來定能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為(wei) 新時期旅遊景區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開辟一條嶄新的綠色道路。

  (本文係國家社科基金〔21BGL003〕、山東(dong) 省社科規劃重大研究項目〔20AWTJ16〕的階段性成果。)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