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養老保險 請記住這些要點
近年來,我國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6億(yi) 人。為(wei) 更好滿足百姓養(yang) 老需求,在政策支持下,專(zhuan) 屬商業(ye) 養(yang) 老險、長期護理險等金融服務不斷發展,百姓養(yang) 老選擇日益豐(feng) 富,晚年生活得到更好保障。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情況,甚至是“看起來很美”的養(yang) 老騙局。
專(zhuan) 家表示,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養(yang) 老”的幌子,承諾保險產(chan) 品保本保息、高利率回報,還能提供預留養(yang) 老床位、預訂養(yang) 老房間、觀光旅遊等服務,以此騙取錢財。對此,業(ye) 內(nei) 人士提醒消費者提高防範意識,理性投保。
首先,購買(mai) 養(yang) 老保險產(chan) 品時,要注意判斷保險機構的資質,防止欺詐。一些自稱是保險公司員工的銷售人員常在公園、超市等老年人聚集的場所推銷產(chan) 品。對此,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老年人遇到這種情況時,可向正規金融機構的專(zhuan) 業(ye) 人員谘詢,或者多與(yu) 家人商量,對投資活動的真偽(wei) 、合法性進行判斷。
銀保監會(hui) 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銷售人員的執業(ye) 登記信息,可在銀保監會(hui) 官網——保險中介監管信息係統中的“保險中介從(cong) 業(ye) 人員查詢”中查詢。消費者應從(cong) 持有保險業(ye) 務經營許可的合規機構,或在保險機構持有有效執業(ye) 登記的銷售人員處辦理保險業(ye) 務。
其次,要樹立正確的投保觀念,不應一味追求“高收益”。
專(zhuan) 家介紹,當前有一些人身保險新型產(chan) 品兼具風險保障功能和長期儲(chu) 蓄功能,受到中老年群體(ti) 關(guan) 注。據了解,此類產(chan) 品一般分為(wei) 保障和投資兩(liang) 個(ge) 賬戶,但投資收益往往有不確定性,消費者不宜將其與(yu) 銀行存款、國債(zhai) 、基金等金融產(chan) 品片麵比較。“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切勿輕易相信所謂的‘穩賺不賠’‘無風險、高收益’宣傳(chuan) 。”銀保監會(hui) 有關(guan) 負責人說。
“投保保險,還是要把保障功能排在首位,以此獲得安全、長期、穩定、高品質的養(yang) 老支持,而投資收益應作為(wei) 次要條件考慮。”業(ye) 內(nei) 人士介紹,比如,一些可終身領取的年金險產(chan) 品能為(wei) 長壽老人提供更好保障;投保簡便、交費靈活、收益穩健的專(zhuan) 屬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產(chan) 品能幫助靈活就業(ye) 人員更好滿足補充養(yang) 老需求;還有一些產(chan) 品與(yu) 機構養(yang) 老、康養(yang) 服務、老年護理等服務掛鉤,可滿足多元的養(yang) 老需求。
此外,消費者應充分了解保險產(chan) 品條款,防範營銷誤導。據介紹,保險產(chan) 品所提供的保障範圍均以合同條款中的保險責任為(wei) 準,無論是線下投保還是網上投保,消費者都應當清楚理解所購買(mai) 的保險產(chan) 品合同重要條款,對特別提示的保險責任、責任免除、保費繳納、保險金賠償(chang) 或給付、猶豫期、退保損失等明確理解後再簽字,切勿“望文生義(yi) ”“一鉤到底”,或是隨意跟風購買(mai) ,注意防範營銷過程中模糊保險責任、虛假誇大宣傳(chuan) 。
銀保監會(hui) 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若發現銷售人員在保險銷售過程中存在誤導銷售等違規行為(wei) ,或認為(wei) 自身權益受到侵犯,消費者應注意保留相應證據,及時向保險公司投訴,或向行業(ye) 調解組織申請調解。必要時還可以根據合同約定,申請仲裁或向法院起訴。如果涉及要求查處違法違規行為(wei) 的,可以向監管部門舉(ju) 報。(本報記者 屈信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