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商邁入興農新階段
農(nong) 村電商是“互聯網+”現代農(nong) 業(ye) 的重要內(nei) 容,是轉變農(nong) 業(ye) 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數商興(xing) 農(nong) ”工程,推進電子商務進鄉(xiang) 村,促進農(nong) 副產(chan) 品直播帶貨規範健康發展。本期邀請四位專(zhuan) 家圍繞農(nong) 村電商發展問題進行研討。
主持人:經濟日報理論部主任、研究員 徐向梅
從(cong) “電子商務”到“數商興(xing) 農(nong) ”
主持人: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數商興(xing) 農(nong) ”工程,對此如何理解,有什麽(me) 特殊意義(yi) ?
歐陽日輝(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電子商務是我國數字經濟的重要源頭,是數字經濟最活躍、最集中的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是數字經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實踐證明,農(nong) 村電商是發展數字經濟、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數字鄉(xiang) 村建設最好的抓手,在十幾年的發展中,我國農(nong) 村電商發展進程大體(ti) 可分為(wei) 三個(ge) 階段。
第一階段,2003年至2015年,農(nong) 村電商發展路徑探索階段。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及電子商務,此後10年國家主要從(cong) 流通方式、交易方式和平台建設角度部署農(nong) 村電商發展。比如,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等現代交易方式。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啟動農(nong) 村流通設施和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市場信息化提升工程,加強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平台建設。在政策和市場推動下,我國農(nong) 村電商經曆了2003年至2005年起步期、2006年至2009年小規模增長期、2010年至2014年規模化擴散期,2015年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達到3530億(yi) 元。2015年印發的《電子商務“十三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積極發展農(nong) 村電子商務,開展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積極開展電子商務精準扶貧等,為(wei) 農(nong) 村電商發展指明方向。
第二階段,2016年至2020年,農(nong) 村電商進入規模化專(zhuan) 業(ye) 化發展階段。國家加大對農(nong) 村電商部署力度,逐步提出更高要求,明確農(nong) 村電商的主要工作方向是:加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縣鄉(xiang) 村三級農(nong) 村物流體(ti) 係;開展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健全農(nong) 村電商服務體(ti) 係;支持涉農(nong) 電商載體(ti) 建設和新模式發展等。2016年以來,農(nong) 村電子商務在促進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推動農(nong) 業(ye) 數字化轉型升級、帶動農(nong) 民就業(ye) 創業(ye) 和增收、改善提升農(nong) 村風貌等方麵成效顯著,成為(wei) 推動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數字鄉(xiang) 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商務大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達1.79萬(wan) 億(yi) 元,是2015年的5.1倍,遠高於(yu) 全國電子商務整體(ti) 增速。
第三階段,2021年以後,農(nong) 村電商發展進入“數商興(xing) 農(nong) ”高質量發展新階段。2021年印發的《“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突出電子商務與(yu) 一二三產(chan) 業(ye) 的融合,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數字鄉(xiang) 村建設,大力實施“數商興(xing) 農(nong) ”行動,加快完善農(nong) 村電商生態體(ti) 係。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明確實施“數商興(xing) 農(nong) ”工程,這是發展農(nong) 村電商的新舉(ju) 措,也是農(nong) 村電商發展新方向。
“數商興(xing) 農(nong) ”是發展數字商務振興(xing) 農(nong) 業(ye) 的簡稱。“數商興(xing) 農(nong) ”就是充分釋放數字技術和數據資源對農(nong) 村商務領域的賦能效應,全麵提升農(nong) 村商務領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推動農(nong) 村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進而支持和促進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發展與(yu)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
“數商興(xing) 農(nong) ”是根據“商”與(yu) “農(nong) ”互聯互促的經濟規律,通過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賦能農(nong) 村商務發展,以涉農(nong) 商務數字化轉型進一步促進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數字化和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從(cong) 《“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的部署來看,“數商興(xing) 農(nong) ”行動著眼於(yu) 改善農(nong) 村電商基礎設施、物流配送和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化,促進產(chan) 銷銜接,是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工程的升級。
以實施“數商興(xing) 農(nong) ”工程為(wei) 牽引,夯實“快遞進村”工程和“互聯網+”農(nong) 產(chan) 品出村進城工程,推進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是中央對發展農(nong) 村電商的統籌布局。“數商興(xing) 農(nong) ”行動將對農(nong) 村電商乃至縣域經濟發揮積極作用。
一是“數商興(xing) 農(nong) ”工程與(yu) “快遞進村”工程、“互聯網+”農(nong) 產(chan) 品出村進城工程相結合,擴大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覆蓋麵。二是“數商興(xing) 農(nong) ”行動將全麵加快農(nong) 村“新基建”,改善農(nong) 村電商基礎設施,健全農(nong) 村寄遞物流體(ti) 係,深入發展縣鄉(xiang) 村三級物流共同配送,貫通縣鄉(xiang) 村物流配送體(ti) 係。三是“數商興(xing) 農(nong) ”行動將推動電子商務與(yu) 一二三產(chan) 業(ye) 加速融合,全麵促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數字化改造,助力農(nong) 業(ye) 轉型升級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四是“數商興(xing) 農(nong) ”行動加快普及短視頻電商、直播電商、小程序、社區團購等新興(xing) 業(ye) 態,打造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品牌,催生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種植大戶、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與(yu) 網商經紀人、物流配送隊伍等行業(ye) 融合發展,帶動電商服務業(ye) 、鄉(xiang) 村旅遊、餐飲及民宿等產(chan) 業(ye) 發展。
從(cong) 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第一次提到“電子商務”,到2022年提出實施“數商興(xing) 農(nong) ”工程,中央把握農(nong) 村電商發展規律和趨勢,發展農(nong) 村電商的工作思路逐步明確。“十四五”時期,數字化生活消費方式變革將重塑農(nong) 村市場,農(nong) 村電商生態要素將加速整合,農(nong) 村電商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和農(nong) 村消費的巨大潛能將加速釋放,成為(wei) 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取得新進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的重要引擎。
賦能產(chan) 業(ye) 升級帶動創新創業(ye)
主持人:近年來,我國農(nong) 村電商發展狀況如何?
洪勇(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近年來,我國農(nong) 村電子商務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一是農(nong) 村電商規模持續擴大。2021年,全國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2.05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1.3%,增速比上年加快2.4%。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4221億(yi) 元,同比增長2.8%,電子商務促進農(nong) 民增收的作用進一步顯現。
二是農(nong) 村網民數量持續增加。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國現有行政村已全麵實現“村村通寬帶”。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份,我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yi) 人,其中農(nong) 村網民規模為(wei) 2.84億(yi) 人,占網民整體(ti) 的27.6%。我國農(nong) 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wei) 57.6%,較2020年12月份提升1.7個(ge) 百分點,城鄉(xiang) 互聯網普及率差異縮小0.2個(ge) 百分點。
三是農(nong) 村物流體(ti) 係更加健全。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1年農(nong) 村地區收投快遞包裹總量370億(yi) 件,帶動農(nong) 產(chan) 品出村進城和工業(ye) 品下鄉(xiang) 進村超1.85萬(wan) 億(yi) 元。通過整合和優(you) 化各類物流資源,縣鄉(xiang) 村三級物流體(ti) 係建設進一步完善,已基本形成“兩(liang) 中心一站點”農(nong) 村電商物流運營體(ti) 係。2021年累計改造縣級物流配送中心1212個(ge) ,村級電商快遞服務站14.8萬(wan) 個(ge) 。目前,全國98%的鄉(xiang) 鎮實現品牌快遞直通,80%以上的行政村實現快遞直達。
四是新業(ye) 態新模式加速應用。手機成為(wei) 新農(nong) 具、直播成為(wei) 新農(nong) 活、數據成為(wei) 新農(nong) 資。越來越多的農(nong) 民嚐試農(nong) 產(chan) 品直播,帶貨規模迅速擴大。《2021快手年度數據報告》顯示,2021年1至10月份,超4.2億(yi) 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訂單經由快手直播電商從(cong) 農(nong) 村發往全國各地。
農(nong) 村電商在助力脫貧攻堅、賦能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升級、推動農(nong) 村創新創業(ye) 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助力脫貧攻堅取得勝利。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是我國推動農(nong) 村電子商務工作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商務部等部門已累計支持1489個(ge) 縣開展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商務大數據監測顯示,2020年國家級貧困縣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為(wei) 406.6億(yi) 元,同比增長43.5%,增速較2019年提高14.6個(ge) 百分點,更多農(nong) 民將線下農(nong) 產(chan) 品轉向線上銷售。截至2020年底,國家級貧困縣網商總數達306.5萬(wan) 家,較2019年增加36.6萬(wan) 家,增長13.7%。
二是賦能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新動能。一方麵,農(nong) 村電商助力農(nong) 村地區製造業(ye) 轉型升級。浙江義(yi) 烏(wu) 小商品、山東(dong) 曹縣演出服、江蘇睢寧小家具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借助農(nong) 村電商快速發展。山東(dong) 曹縣由最初工業(ye) 基礎薄弱、貧困人口數量全省第一的貧困縣,發展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木製品跨境電商基地、全國最大的演出服飾產(chan) 業(ye) 基地。另一方麵,農(nong) 村電商助力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改革。浙江象山圍繞“象山紅美人”柑橘進行數字化生產(chan) 、營銷與(yu) 推廣,通過原產(chan) 地背書(shu) 、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等方式,提高產(chan) 品質量,擴大區域公共品牌影響力,幫助農(nong) 民增收超30%。
三是推動農(nong) 村創新創業(ye) 升溫。電商已成為(wei) 農(nong) 村創新創業(ye) 的新舞台,吸引越來越多農(nong) 民工、大學生返鄉(xiang) 創業(ye) 。2021年,我國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創業(ye) 人員達1120萬(wan) 人,比2020年增長110萬(wan) 人,同比增長10.9%,80%以上創業(ye) 項目是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項目,帶動農(nong) 事體(ti) 驗、直播等蓬勃興(xing) 起。2021年底,全國農(nong) 村網商、網店有1632.5萬(wan) 家。以青海省海東(dong) 市平安區為(wei) 例,在國家稅務總局的扶持下,地方政府積極引入阿裏巴巴集團為(wei) 代表的電商資源,建設青海青繡數字化總部,不斷深化消費幫扶,在人才培訓等方麵提供支持,累計帶動青繡工坊40家,入駐青繡企業(ye) 140家,培養(yang) 青繡傳(chuan) 承人301人,年產(chan) 值達1.25億(yi) 元,不僅(jin) 輻射帶動10餘(yu) 萬(wan) 村民就業(ye) 增收,而且促進青繡文化傳(chuan) 播,為(wei)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提供支撐。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用日益凸顯
主持人:請用一個(ge) 典型案例分享農(nong) 村電商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的作用。
張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信息中心原副主任、中國農(nong) 業(ye) 展覽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我國高度重視農(nong) 村電商發展,近年來頒布了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在內(nei) 的多個(ge) 法規和政策文件,有力推動農(nong) 村電商發展,各類社會(hui) 資源投資參與(yu) 農(nong) 村電商建設熱情不減,農(nong) 村電商發展取得可喜成績。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是典型的山區農(nong) 業(ye) 縣,農(nong) 業(ye) 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70%。五峰特色產(chan) 業(ye) 資源豐(feng) 富,但產(chan) 品銷售渠道不暢、市場價(jia) 格不高,製約著產(chan) 業(ye) 發展。近幾年該縣緊抓機遇,大力發展農(nong) 村電子商務。
一是嚴(yan) 控網銷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建立了包括可視化實時監管係統、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溯源係統和快速檢測檢驗中心等在內(nei) 的網貨質量監管體(ti) 係,確保網銷農(nong) 產(chan) 品安全。
二是重點培育本土電商龍頭企業(ye) 。充分調動社會(hui) 資源,在電商增值培訓、政策扶持、發展規劃、融資服務、環境建設等方麵給予重點傾(qing) 斜,鼓勵發展“電商+市場主體(ti) +產(chan) 業(ye) +農(nong) 戶”的產(chan) 業(ye) 化經營新模式,加速形成滿足市場需求、集約化、現代化的特色產(chan) 業(ye) ,提升特色產(chan) 品規模效益和市場競爭(zheng) 力。
三是深挖好山貨,培育好品牌。一方麵加速推進特色產(chan) 品網貨化,推進產(chan) 品大數據建設,將全縣2623種產(chan) 品統一建庫,進行開發培育;另一方麵完成40多個(ge) 本土網貨品牌注冊(ce) 工作,五峰茶葉、馬爾科土豆、牛莊天麻、土家臘肉等一批綠色農(nong) 產(chan) 品借助農(nong) 村電商走出大山。
四是對接電商平台。建立本土電商平台“五峰藍”,先後在供銷E家、郵樂(le) 網、漢購網、當當網、京東(dong) 等平台開通五峰地方特色館,積極對接天貓、蘇寧、1號店、一畝(mu) 田、“832”等交易平台,拓寬五峰茶葉等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手工藝品的線上銷售渠道。
五是建設大物流。優(you) 化物流服務平台,建立三條物流專(zhuan) 線,由縣電商物流公共服務中心統一調配、協同配送,實現快遞24小時到鄉(xiang) 鎮、48小時到村,快遞物流價(jia) 格下降55%,縣內(nei) 運輸時效平均縮減16個(ge) 小時。同時,充分整合縣域冷鏈運輸資源,在各鄉(xiang) 鎮租賃或自建冷庫,在主要服務站點配備冰櫃,購置冷鏈運輸車輛,由縣服務中心統一管理,有效解決(jue) 五峰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和新鮮果蔬運輸難題。
六是探索新模式。通過“電商企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模式,積極完善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鏈,合作社與(yu) 農(nong) 戶簽訂包銷協議,發展訂單農(nong) 業(ye) ,統一提供種子、技術指導、回購包裝等,線上線下共同發力,擴寬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渠道,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速度。
目前,五峰已建成較為(wei) 完善的縣鄉(xiang) 村三級電商公共服務體(ti) 係,湧現出五峰印象、采花毛尖、萬(wan) 綠電商、五峰老臘味、重泰磨具等一批電子商務龍頭企業(ye) ,全縣電商從(cong) 業(ye) 人員5600多人,帶動就業(ye) 人員超過3000人,2021年網絡零售額總額達5.71億(yi) 元,較2020年增長近20%,其中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總額為(wei) 3.25億(yi) 元,比2020年增長29.48%。
農(nong) 村電商的快速發展,有力促進了農(nong) 村消費升級、消費品下鄉(xiang) 、農(nong) 產(chan) 品出村,電商示範服務中心、農(nong) 村電商產(chan) 業(ye) 園、電商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直播基地、網紅小鎮等建設快速發展,平台電商、垂直電商、內(nei) 容電商、鄉(xiang) 村團購、直播電商、興(xing) 趣電商等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在鄉(xiang) 村遍地開花。電商倒逼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挖掘產(chan) 業(ye) 潛力,優(you) 化資源配置,促進產(chan) 業(ye) 融合,擦亮農(nong) 業(ye) 品牌,提升產(chan) 品質量,拓寬營銷渠道,提高流通效率,擴大農(nong) 民就業(ye) ,增加農(nong) 民收入,活躍農(nong) 村經濟。電商也改變了農(nong) 民觀念習(xi) 慣,提升了農(nong) 村生活品質,縮小了城鄉(xiang) 差距。農(nong) 村電商對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作用日益凸顯。
推進農(nong) 村電商可持續健康發展
主持人:我國農(nong) 村電商發展還存在哪些問題,應從(cong) 哪些方麵入手,促進其健康發展?
李鳴濤(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電子商務首席專(zhuan) 家):我國農(nong) 村電商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wei) 工業(ye) 品下行和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銷售的重要渠道,在解決(jue) 農(nong) 民買(mai) 貨難問題、助力農(nong) 民增收、帶動農(nong) 村地區產(chan) 業(ye) 發展及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方麵發揮重要作用。但農(nong) 村電商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品控能力弱、產(chan) 品標準化不足、品牌影響力弱、物流及供應鏈問題突出、人才短缺、服務不規範、政策協同不足等一些值得高度關(guan) 注的問題。圍繞發展農(nong) 村電商、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建議從(cong) 以下方麵入手促進農(nong) 村電商健康發展。
一是進一步提升對農(nong) 村電商戰略價(jia) 值的認識。對於(yu) 農(nong) 民而言,農(nong) 村電商一方麵是滿足消費的新渠道,另一方麵是售賣農(nong) 產(chan) 品的重要途徑。對於(yu) 電商企業(ye) 而言,發展農(nong) 村電商是渠道下沉尋找增量市場的重要方向,也是發揮企業(ye) 社會(hui) 公益價(jia) 值的重要載體(ti) 。對於(yu) 政府而言,農(nong) 村電商是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模式,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生態。農(nong) 村電商將會(hui) 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土地、資金、人員、技術、數據等生產(chan) 要素配置,成為(wei) 農(nong) 村新生產(chan) 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引發一係列產(chan) 業(ye) 變革和場景創新,在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共同富裕中發揮重要作用。麵向未來,農(nong) 村電商深層次戰略價(jia) 值需要進一步挖掘。
二是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網貨轉化及供應鏈保障能力。網售商品要適應網民海量消費需求,標準化程度要高,產(chan) 品迭代要快。而這些方麵恰恰是農(nong) 村網售商品的短板,農(nong) 產(chan) 品尤其是地方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周期長、產(chan) 量有限,一旦成為(wei) 爆款很難及時滿足大量需求。此外,農(nong) 產(chan) 品標準化程度低,產(chan) 品更新也很難在短時間內(nei) 完成。應針對性提升農(nong) 村地區“農(nong) 貨”變“網貨”能力,在補齊農(nong) 村電商基礎設施短板基礎上,體(ti) 係化推進選品、分揀、包裝、品牌賣點策劃、供應鏈保障等。
三是要著力補足農(nong) 村電商相關(guan) 要素短板。農(nong) 村電商發展首先要解決(jue) 物流問題,工業(ye) 品下行的“最後一公裏”伴隨快遞下鄉(xiang) 、電商服務站建設等有所緩解。從(cong) 長遠看,需考慮成本收益問題,政府補貼退坡後,應發揮互聯網優(you) 勢,匯聚農(nong) 村地區消費與(yu) 售賣雙向需求,使分散需求規模化,驅動市場化機製形成。同時,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最初一公裏”的問題也需破局,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銷售對冷鏈、分揀、初加工、包裝等環節要求較高,配套設施還需政府、市場持續投入。應繼續改善農(nong) 村電商人才供給問題,采取公益培訓和市場增值培訓相結合的方式,以創業(ye) 孵化為(wei) 重要載體(ti) 從(cong) 產(chan) 品、營銷、物流、品牌等方麵,提升農(nong) 村電商人才的綜合能力。應基於(yu) 農(nong) 村電商企業(ye) 規模小、固定資產(chan) 少、信用等級低等特點,創新農(nong) 村電商金融服務方式,把電商交易數據納入融資依據範圍,倡導平台企業(ye) 開發農(nong) 村電商金融服務新產(chan) 品。
四是進一步發揮好政府與(yu) 市場在農(nong) 村電商領域的協同作用。長期以來,相關(guan) 部門大量投入農(nong) 村電商公共服務體(ti) 係建設,有效解決(jue) 了許多製約農(nong) 村電商發展的瓶頸問題。大量電商平台企業(ye) 也紛紛布局農(nong) 村電商市場,建基地、建倉(cang) 儲(chu) 、開發特色產(chan) 品等,營造良好的農(nong) 村電商服務生態。在已有基礎上,應把農(nong) 村電商公共服務資源與(yu) 電商企業(ye) 運營服務體(ti) 係有機對接,在盤活存量資源的同時,提升公共服務可持續運營能力。此外,提升農(nong) 村電商市場規範性,也需協同發揮政府監管力和平台企業(ye) 市場引導力,解決(jue) 好當前農(nong) 村電商領域暴露出的突出問題。
下一階段,農(nong) 村電商應以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為(wei) 基礎,以帶動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核心目標,大力培育農(nong) 村電商“新農(nong) 人”和相關(guan) 企業(ye) ,繼續補足基礎設施短板,加強規範與(yu) 引導,實現農(nong) 村電商可持續健康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