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反腐持續推進 今年上半年打“虎”數量多頻率快
高壓反腐持續推進 24名中管幹部被執紀審查
今年上半年打“虎”數量多頻率快
本報記者 陳磊
7月7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消息稱,西藏自治區政府原副主席張永澤嚴(yan) 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dang) 籍和公職。
張永澤是今年首個(ge) 落馬的中管幹部。包括他在內(nei) ,今年上半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總計通報24名中管幹部被執紀審查。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至2021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分別通報執紀審查中管幹部18名、23名、20名、18名、25名。這意味著,今年上半年打“虎”數量已追平十九大以來年度打“虎”紀錄。
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的專(zhuan) 家認為(wei) ,今年是換屆年,上半年的反腐敗態勢呈現打“虎”數量增多、打“虎”頻率加快的特征,體(ti) 現了黨(dang) 中央高壓反腐的堅定政治決(jue) 心,傳(chuan) 遞了黨(dang) 中央嚴(yan) 把選人政治關(guan) 和廉潔關(guan) 、把真正優(you) 秀的領導幹部選拔到重要崗位上的信號。
保持高壓反腐力度
24名中管幹部落馬
張永澤的仕途曾經一帆風順。34歲升任西藏自治區原環境保護局局長,4年多後被明確為(wei) 正廳級。2012年4月,張永澤調任西藏自治區原山南地委副書(shu) 記、行署專(zhuan) 員,後升任原山南地委書(shu) 記。2017年5月,時年48歲的他升任西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成為(wei) 當時西藏最年輕的副主席。
今年1月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信息稱:張永澤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審查調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在近日的通報中稱:經查,張永澤毫無理想信念,背棄初心使命,政績觀嚴(yan) 重扭曲,貫徹落實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不堅決(jue) 、打折扣,鑽營算計、跑官要官,嚴(yan) 重破壞任職地區和單位的政治生態,對抗組織審查,大搞迷信活動。
此外,張永澤還違規幹預插手工程項目建設和環境評價(jia) 審批工作;私德不修,家風敗壞,對家人不管不教;靠環保吃環保,大肆進行權錢交易,利用職務便利為(wei) 他人在工程承攬、職務調整等方麵謀利,並非法收受巨額財物。
張永澤也是十九大以來西藏首個(ge) 落馬的中管幹部。
同一天,張永澤被宣布執紀審查4個(ge) 小時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再發打“虎”信息: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王濱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審查調查。
張永澤和王濱的落馬,拉開了上半年一批中管幹部被執紀審查的序幕,之後,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原副主席劉宏武、四川省人大常委會(hui) 原副主任王銘暉、河北省人大常委會(hui) 原副主任謝計來等人相繼落馬。
記者根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審查調查欄目通報信息統計,今年上半年,總計有24名中管幹部被執紀審查,打“虎”數量已追平十九大以來年度打“虎”紀錄。
在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看來,今年是換屆之年,上半年的反腐敗態勢呈現打“虎”數量增多、打“虎”頻率加快的特征,體(ti) 現了黨(dang) 中央高壓反腐的堅定政治決(jue) 心,旨在清除黨(dang) 內(nei) 腐敗“毒瘤”,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同時,也傳(chuan) 遞了嚴(yan) 把選人政治關(guan) 和廉潔關(guan) 、把真正優(you) 秀的領導幹部選拔到重要崗位上的信號。
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宋偉(wei) 認為(wei) ,上述數據充分反映了黨(dang) 中央反腐敗的力度絲(si) 毫沒有減弱,仍然保持著高壓態勢。同時,也證明當前的反腐敗鬥爭(zheng) 形勢依然嚴(yan) 峻複雜,腐敗存量和增量仍然存在。
聚焦重點領域行業(ye)
提升反腐敗精準性
今年7月4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消息稱,中國光大銀行原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副行長張華宇被開除黨(dang) 籍。
經查,張華宇的問題之一是,利用職權違規安排兒(er) 子、女婿、弟弟等親(qin) 屬及關(guan) 係人子女數十人到光大係統工作,為(wei) 多人在職務晉升、工作調動等方麵謀取利益,損害光大係統政治生態。
通報還稱,張華宇在職時為(wei) 有關(guan) 企業(ye) 謀取利益,退休前夕辭職,辭職後在與(yu) 原任職務有業(ye) 務關(guan) 聯的企業(ye) 領高薪,是“提前築巢”“逃逸式辭職”腐敗的典型,是權力與(yu) 資本相互勾連、瘋狂逐利的典型,亦是由風及腐、風腐一體(ti) 、甘於(yu) 被圍獵的典型。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審查調查欄目通報信息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央一級黨(dang) 和國家機關(guan) 、國企和金融單位共有63人接受審查調查,其中,共有29名金融單位領導幹部(含“一行兩(liang) 會(hui) ”監管機構領導幹部10人),可謂重災區。
除了金融單位之外,糧食係統有4名領導幹部被通報執紀審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原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張務鋒,中國儲(chu) 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原黨(dang) 組成員、副總經理徐寶義(yi) ,中儲(chu) 糧儲(chu) 運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索學君,中儲(chu) 糧安徽分公司副總經理胡群。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召開的第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hui) 發布的公報指出,堅決(jue) 查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資源交易等方麵腐敗問題,持續推進金融領域腐敗治理,深化國企反腐敗工作,深化糧食購銷等領域腐敗專(zhuan) 項整治。
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G20反腐敗追逃追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新林認為(wei) ,持續深化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反腐敗工作正是上半年的特點之一。
莊德水研究發現,從(cong) 上半年的數據來看,反腐敗主要集中於(yu) 年初提出來的幾個(ge) 重點領域,中央反腐敗策略正試圖在這些重點領域取得突破,以點帶麵推動整個(ge) 反腐敗工作,全國紀檢監察機關(guan) 根據中央戰略部署集合力量,聚焦於(yu) 這些重點領域查處腐敗問題。
“金融領域查處這麽(me) 多腐敗領導幹部,一方麵是因為(wei) 金融領域的腐敗問題由來已久,腐敗存量較大;另一方麵是因為(wei) 仍有個(ge) 別金融領域領導幹部不收斂、不收手,仍有腐敗增量問題。”莊德水分析說。
在宋偉(wei) 看來,對金融、糧食購銷等重點行業(ye) 、重點領域的反腐敗力度不斷加大,說明反腐敗注重對於(yu) 係統性、行業(ye) 性的腐敗治理,提高了反腐敗的精準性,這也是上半年反腐敗工作的特點之一。
一體(ti) 推進三者發力
提升治理腐敗效能
今年2月,中央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指出,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既要靠治標,猛藥去屙,重典治亂(luan) ;也要靠治本,正心修身,涵養(yang) 文化,守住為(wei) 政之本。
今年6月,中央辦公廳印發《領導幹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ye) 管理規定》,對領導幹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ye) 管理的適用對象和情形、工作措施、紀律要求等作出明確規定,以規範和製約權力運行,從(cong) 源頭上防範廉政風險,促進領導幹部家風建設。
隨後,中央辦公廳印發《紀檢監察機關(guan) 派駐機構工作規則》,對各級紀檢監察機關(guan) 派駐機構的組織設置、領導體(ti) 製、工作職責、履職程序、管理監督作出全麵規範,以推進派駐機構工作規範化、法治化、正規化。
對此,莊德水說,一係列黨(dang) 內(nei) 法規製度的出台,體(ti) 現出黨(dang) 中央把一體(ti) 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提升到更加重要的戰略地位。他以《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為(wei) 例分析稱,中央旨在要求領導幹部培養(yang) 廉潔自律道德操守,明大德、守公德、嚴(yan) 私德,把廉潔要求貫穿日常教育管理監督之中,把家風建設作為(wei) 領導幹部作風建設重要內(nei) 容,喚起黨(dang) 員領導幹部的政治覺悟,因覺悟而“不想腐”。
6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一體(ti) 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進行第四十次集體(ti) 學習(xi) 。
宋偉(wei) 注意到,其中提出了一個(ge) 新的表述:一體(ti) 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必須三者同時發力、同向發力、綜合發力,把不敢腐的強大震懾效能、不能腐的剛性製度約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優(you) 勢融於(yu) 一體(ti) ,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推動各項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
在宋偉(wei) 看來,無論是反腐敗“打虎”“拍蠅”“獵狐”,還是查處案件過程中“以案促改”,甚至包括中央出台一係列製度規範,都是強調一體(ti) 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強調三者之間的整體(ti) 性,這既是對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重要經驗的總結,也是未來反腐敗工作的導向或目標。
“隨著我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ti) 推進的體(ti) 製機製不斷完善,深化運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ti) 推進方針方略,持續探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貫通融合的有效載體(ti) 、實踐途徑,必將促進取得更多製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提升治理腐敗效能、實現標本兼治,全麵打贏反腐敗鬥爭(zheng) 攻堅戰、持久戰。”彭新林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