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增強新能源汽車消費能力

發布時間:2022-07-14 10:19: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汽車消費是穩增長、促消費的重點領域,擴大汽車消費是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重要舉(ju) 措。一段時間以來,麵對疫情多點散發等因素影響,我國汽車市場麵臨(lin) 較大下行壓力。在政府促消費政策以及汽車企業(ye) 的共同努力下,我國上半年汽車銷量基本保持平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逆勢上揚,上半年新注冊(ce) 登記量達220.9萬(wan) 輛,同比增長100.26%。在持續增長的市場銷量推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進一步擴大,6月底已突破1000萬(wan) 輛。新能源汽車消費勢頭的向好,為(wei) 我國汽車消費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總體(ti) 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大幅度增長與(yu) 多種因素有關(guan) ,包括產(chan) 業(ye) 化技術逐漸成熟、產(chan) 品性能不斷提升、使用環境基本完善、消費者體(ti) 驗持續優(you) 化等,同時也得益於(yu) 政府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舉(ju) 措、汽車促消費政策及油價(jia) 波動性攀升等短期因素影響。下一步,需采取有效精準措施,多管齊下,不斷提升用戶體(ti) 驗,適應潛在消費者需求,進一步優(you) 化新能源汽車消費,為(wei) 汽車促消費和穩經濟大盤提供有力支撐。

  擴存量。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較早、保有量較大的一二線城市,應出台激勵保障措施,引導早期新能源汽車產(chan) 品有序退出市場,激勵傳(chuan) 統燃油車消費者更換新能源汽車,增加新能源汽車牌照配額。在使用環境較好、市場潛力較大的三四線城市,采取增加專(zhuan) 用停車位、完善充電網絡、減免停車費及過路費等措施,提高新能源汽車使用的便利性和經濟性,激勵潛在消費者購車。在有條件的城市,針對公交、出租、環衛、城市配送等領域,結合“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工程”等實施,全麵推進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

  拓增量。在城鎮和農(nong) 村,汽車普及率不高,新能源汽車市場空間大。然而,由於(yu) 基礎設施不健全、銷售網絡不完善、政策措施不到位等原因,我國城鎮及農(nong) 村新能源汽車比例較低。為(wei) 此,有必要充分研究城鎮和農(nong) 村消費者群體(ti) 特征,研究製定針對性強的支持政策措施,引導企業(ye) 開發相應車型,健全銷售網絡及充電服務網絡,加快城鎮和農(nong) 村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釋放。同時,應圍繞“一帶一路”國家汽車消費和發達國家低碳出行需求,製定和出台產(chan) 品認證、低碳認證、跨境金融等支持措施,完善自主知識產(chan) 權國際化等政策法規,有力支持新能源汽車走出去。

  優(you) 體(ti) 驗。與(yu) 傳(chuan) 統燃油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在產(chan) 品的綠色化、智能化和設計的個(ge) 性化、造型的時代感、體(ti) 驗的科技感等方麵具有明顯優(you) 勢。為(wei) 進一步強化新能源汽車產(chan) 品優(you) 勢,一方麵要加快推進固態電池、智能網聯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等產(chan) 業(ye) 化技術研發和應用,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網聯化水平,另一方麵要積極開展相應試點示範和商業(ye) 化推廣,加快推進智能網聯汽車規模化示範應用等。

  保供給。應加強行業(ye) 運行監測,做好汽車芯片和動力電池原材料等保供穩價(jia) 工作,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暢通穩定,保障新能源汽車產(chan) 品價(jia) 格水平和交付能力。持續完善新能源汽車安全技術標準,提升動力電池熱失控報警、安全防護、低溫適應性等技術水平,保障新能源汽車安全性和產(chan) 品品質。創新營銷模式,拓寬營銷渠道,破除地方保護,推動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zheng) 、統一開放的新能源汽車全國大市場,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用戶福利。

  促流通。應打通購買(mai) 、使用、交易、報廢等流通環節,降低新能源汽車購買(mai) 和使用成本,提高便利性,消除消費者用車憂慮。研究和明確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優(you) 惠延續等支持政策,優(you) 化“雙積分”管理辦法,做好與(yu) 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的有效銜接。立足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推廣應用,研究製定合理的新能源汽車保險定價(jia) 機製,建立新能源二手車評價(jia) 標準,健全二手車交易市場和報廢處置機製,構建麵向市場的動力電池回收管理規範,切實減輕新能源汽車用戶經濟負擔。(張長令 作者係國研智庫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