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智慧教育平台二期上線
“國家智慧教育平台一期上線以來,各類優(you) 質數字資源供給不斷擴大,瀏覽量持續增加。截至7月12日,門戶和4個(ge) 平台的總瀏覽量已超過30.3億(yi) 次,總訪客量達4.3億(yi) 人。”
在7月14日的發布會(hui) 上,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報出了國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線三個(ge) 多月來的這份亮眼“答卷”。與(yu) 此同時,續梅也帶來了國家智慧教育平台改版升級的消息。
據介紹,國家智慧教育平台二期已於(yu) 7月8日正式開通。新版平台在增設“試點省份”專(zhuan) 區和“服務大廳”查詢功能外,提供了更豐(feng) 富的雲(yun) 資源。“上線大思政課資源465條、體(ti) 育美育課程473門、勞動教育資源3500餘(yu) 條,服務學生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新增國培示範、院士講堂、名師課程等在線培訓資源6240條,提供研究生課程300門、案例8.5萬(wan) 個(ge) 、產(chan) 學研需求信息30萬(wan) 條,匯聚各類語言學習(xi) 資源8000餘(yu) 條。”續梅介紹。
此次新增的雲(yun) 資源主要聚焦體(ti) 育、美育、勞動教育,研究生教育和教師研修三大板塊。這些板塊都設置了哪些內(nei) 容?資源建設情況如何?下一步有何工作安排?記者從(cong) 發布會(hui) 上了解到了相關(guan) 情況。
體(ti) 育、美育、勞動教育板塊——
強調技能的訓練和展示
“從(cong) 內(nei) 容和學習(xi) 的方式來講,體(ti) 育、美育和勞動教育有一個(ge) 共同特點,就是不僅(jin) 要掌握相關(guan) 的知識,更為(wei) 重要的是要掌握相關(guan) 的技能。”教育部體(ti) 育衛生與(yu) 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根據這個(ge) 特點,體(ti) 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板塊做了相應的設計。
體(ti) 育資源板塊以服務學生全麵發展、增強綜合素質為(wei) 目標,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xi) 和體(ti) 育鍛煉協調發展,幫助學生在體(ti) 育鍛煉中享受樂(le) 趣、增強體(ti) 質、健全人格、錘煉意誌。圍繞“教會(hui) 、勤練、常賽”的基本要求,設計有“體(ti) 育課程”“運動技能”“體(ti) 育競賽”“健康服務”四大板塊。
美育資源板塊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ang) 為(wei) 目標,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統籌運用數字化技術,以資源和數據為(wei) 新的生產(chan) 要素,把數字資源的靜態勢能轉化為(wei) 教育改革的動能,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yang) 全過程。圍繞“教會(hui) 、勤練、常展(演)”的教學要求,美育專(zhuan) 題資源共設計“藝術課程”“藝術特長”“藝術展演”“專(zhuan) 項展示”四大板塊。
針對當前各地和學校推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不想幹”“不會(hui) 幹”“不能幹”“不敢幹”等困難問題,勞動教育資源板塊突出以促進學生勞動實踐為(wei) 核心,大中小學一體(ti) 化設計,強調公益性、實踐性。中小學平台“勞動教育”在主頁獨立呈現,職教平台主頁增設“勞動教育”欄目,高教平台主頁“專(zhuan) 題”中增設“勞動教育”子欄目。目前,已上線“勞動光榮”“勞動導航”“勞動智慧”三個(ge) 欄目。
王登峰表示,下一步,平台擬委托國家開放大學麵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進一步征集遴選體(ti) 育美育資源,同時還將進一步豐(feng) 富勞動教育各欄目資源,以線上優(you) 質資源帶動線下勞動教育,引導學生親(qin) 身參與(yu) 勞動實踐。
研究生教育板塊——
激活在線學術交流空間
“研究生教育板塊立足研究生和導師需求,突出‘研’和‘用’,致力於(yu) 做成導師願意來、研究生喜歡上、企業(ye) 希望去的信息交流地、學術交流場、合作簽約處,全方位服務廣大研究生和導師。”教育部學位管理與(yu) 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表示。
研究生教育板塊目前上線了在線開放課程、案例教學、學術研究、導師發展和產(chan) 學研服務等5個(ge) 模塊。
其中,案例教學模塊提供目前規模最大、數量最多、覆蓋類別最全的“中國專(zhuan) 業(ye) 學位案例庫”,包含4500個(ge) 文字案例、視頻案例、小微案例和短視頻案例;共享“中國臨(lin) 床病例成果數據庫”,提供8萬(wan) 餘(yu) 個(ge) 由一線醫師撰寫(xie) 的規範化病例報告。
學術研究模塊提供了近四年的20萬(wan) 條博士“學位論文題目檢索”,為(wei) 研究生選題提供參考;鏈接中國科協網站提供“院士開講”節目,發布中國科協組織評選的重大科技問題,開拓研究生學術視野,強化問題意識。
產(chan) 學研服務模塊與(yu) 中國科協“科創中國”平台相融通,共同構建產(chan) 學研服務“超市”,創造供需對接環境與(yu) 條件,統籌科技創新資源和人才資源。模塊目前已匯聚30餘(yu) 萬(wan) 條企業(ye) 創新需求,方便與(yu) 研究生培養(yang) 單位和師生的科研成果實現對接,並進一步促進成果轉化和實習(xi) 實訓基地、聯合培養(yang) 基地的建設。
洪大用表示,下一步,研究生教育板塊建設將適應研究生教育新階段、新需求,圍繞核心問題,推出更多更好的案例教學、科學研究、產(chan) 教融合等內(nei) 容,同時還將加強數據分析,帶動線下研究生教育改革創新。
教師研修板塊——
服務教師專(zhuan) 業(ye) 發展與(yu) 提升
“我們(men) 有1844萬(wan) 教師,這是非常龐大的一支隊伍。”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表示,為(wei) 了更好地服務教師的教育教學、專(zhuan) 業(ye) 發展,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上線了基礎教育、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的教師研修相關(guan) 板塊,匯聚了豐(feng) 富的資源。
在基礎教育領域,平台新增了“國培示範”欄目,將“國培計劃”的好課程、好項目搬到線上。此外,平台還開設“名師名校長”欄目,為(wei) 中小學名師名校長搭建線上工作室,分享資源、協同教研、共同備課。“目前,我們(men) 正在逐步為(wei) 首批全國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yang) 工程培養(yang) 的260位教師校長建立線上工作室,鼓勵廣大教師特別是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教師加入。同時,也為(wei) 各省的省級名師名校長在平台上建立工作室提供支持。”任友群表示。
在職業(ye) 教育領域,平台匯聚了職業(ye) 院校教師的研修項目,教師可通過平台報名參加國家級示範培訓等,還為(wei) 國家級職業(ye) 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搭建了協作空間,支持線上協同研修。平台還發布了教師企業(ye) 實踐基地的培訓項目、實踐崗位、校企聯合攻關(guan) 課題等,為(wei) 教師參加企業(ye) 實踐提供支持服務。
在高等教育領域,平台以線上的方式實施教師支持中西部公益行動,為(wei) 優(you) 秀教師建立工作坊,組織中西部高校教師加入,共享優(you) 秀教師的好課、好經驗;另外,還上線了虛擬教研室,助力教師雲(yun) 端教研。
任友群表示,下一步,平台將提供更豐(feng) 富的資源,強化各類培訓中的數字化資源建設;繼續完善服務功能,提升資源的精準推送能力,更好發揮名師名校長的輻射帶動作用。
(本報記者 唐芊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