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韌性足 預期穩——海外人士熱議中國經濟半年報

發布時間:2022-07-18 10:1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日前公布的今年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麵對超預期突發因素帶來的衝(chong) 擊,克服困難保持增長,呈現企穩回升態勢。海外觀察人士認為(wei) ,當前世界經濟麵臨(lin) 通貨膨脹高企、衰退風險增加等挑戰,中國經濟在極不尋常的發展環境下取得當前成績實屬不易,顯現出韌性與(yu) 潛力,其長期健康的基本麵將繼續為(wei) 世界經濟帶來信心與(yu) 機遇。

  經濟基礎堅實

  顯現韌性

  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在經濟增長、物價(jia) 水平、製造業(ye) 、外貿等領域釋放出一係列積極信號。上半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同比增長2.5%,二季度實現正增長。

  觀察人士指出,中國經濟基礎堅實、有韌性,保有支持增長的有利因素,其企穩回升對世界經濟也是重要利好。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表示,隨著中國國內(nei)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較快恢複,中國經濟展現出較強的活力和韌性。

  肯尼亞(ya) 經濟學者貝亞(ya) 特麗(li) 斯·馬蒂裏-邁索裏表示,中國經濟基礎堅實,在新冠疫情反複、國際局勢複雜多變的背景下,上半年經濟數據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經濟的韌性。

  英國牛津大學技術與(yu) 管理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英國社會(hui) 科學院院士傅曉嵐對記者表示,上半年數據表明中國經濟的基礎穩固。此外,中國經濟企穩複蘇為(wei) 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正常運行提供重要支撐,對穩定世界經濟有重要意義(yi) 。

  新西蘭(lan) 商學院院長黃偉(wei) 雄表示,隨著中國加大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實施力度,政策效應將進一步釋放,下半年經濟有望繼續複蘇回暖,經濟運行將恢複到合理區間。

  政策發力精準

  大盤穩固

  為(wei) 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中國政府有效引導市場預期,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宏觀、微觀、結構、科技、改革開放、區域、社會(hui) 等七大政策加快落地,增量政策工具謀劃推出,全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觀察人士注意到,中國精準施策,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以保供穩價(jia) 的政策組合穩定價(jia) 格水平,為(wei) 未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保留了政策空間。

  烏(wu) 茲(zi) 別克斯坦記者協會(hui) 費爾幹納州分會(hui) 主席沃比多夫表示,在全球通脹壓力下,中國居民消費價(jia) 格漲幅明顯低於(yu) 歐美國家8%以上的水平,與(yu) 國際高通脹形成鮮明對比。

  坦桑尼亞(ya) 達累斯薩拉姆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漢弗萊·莫西說,在控製物價(jia) 方麵,中國科學穩健的政策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為(wei) 他國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泰國央行行長社他布·素提瓦納呂布認為(wei) ,中國有足夠的政策空間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中長期前景依然樂(le) 觀。

  市場潛力巨大

  前景確定

  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642億(yi) 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3%。一季度,72.1%的外資企業(ye) 在華增資幅度大於(yu) 5%。中國美國商會(hui) 近期發布的2022年度《美國企業(ye) 在中國白皮書(shu) 》顯示,83%的受訪企業(ye) 不考慮將生產(chan) 或采購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地區。

  觀察人士認為(wei) ,中國市場規模大、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中長期仍然受到外資看好。

  菲律賓金磚國家政策研究會(hui) 研究員安娜·馬林博格-烏(wu) 伊指出,中國市場規模大,消費者購買(mai) 力強。較為(wei) 現代化的經濟體(ti) 係、一流的基礎設施和優(you) 質的勞動力資源是中國持續吸引外資的原因。

  中國歐盟商會(hui) 和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今年6月共同發布的報告指出,絕大多數歐洲企業(ye) 看好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以及研發成果快速的商業(ye) 應用,將在今年增加在華研發支出。

  德國大眾(zhong) 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7月初表示,大眾(zhong) 公司正在中國展開重大投資,將聘請“數以千計”的軟件工程師。

  國際觀察人士認為(wei) ,長期看,中國經濟穩中向好、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沒有改變。一個(ge) 不斷擴大開放、致力於(yu) 讓發展紅利惠及全球的中國,令世界充滿期待。

    (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