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氣警惕熱射病,也要當心“情緒中暑”
“體(ti) 感溫度超40℃”“出門就像走進蒸籠”“人都要熱化了”……連日來,多地進入“蒸烤”模式。7月16日起,今年正式入伏,而且這次伏天將長達40天,預計接下來很多地方持續麵臨(lin) 高溫悶熱天氣。
今年為(wei) 何這麽(me) 熱?專(zhuan) 業(ye) 人士分析稱,全球變暖、大氣環流異常是導致高溫的大背景,具體(ti) 來看,目前正經曆持續的拉尼娜現象(在我國表現為(wei) 易出現冷冬熱夏),加之今年7月中緯度暖高壓帶發展加強,因此我國出現大範圍高溫天氣。
警惕熱射病侵襲
高溫天氣對人們(men) 生活最直接的影響,是可能導致中暑。近來高溫天氣導致的重症中暑——熱射病話題持續引發關(guan) 注,多地已出現熱射病確診甚至死亡病例,相關(guan) 話題不斷登上熱搜。
熱射病為(wei) 何能致死
7月1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對熱射病相關(guan) 問題進行了權威解答,其中提到,熱射病屬於(yu) 中暑最嚴(yan) 重的類型,一旦發生,死亡率極高。有數據顯示,熱射病致死率高達70%-80%。
熱射病致死原因是,人體(ti) 暴露在高溫高濕環境中,身體(ti) 調節功能失衡,產(chan) 熱大於(yu) 散熱,導致核心溫度迅速升高,超過40℃,並伴有皮膚灼熱、意識障礙(例如譫妄、驚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等嚴(yan) 重致命性疾病。
據了解,37℃左右是人體(ti) 細胞存活並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的適宜溫度,人體(ti) 體(ti) 溫波動範圍較窄,如果人體(ti) 溫度持續在42℃以上不退,就會(hui) 出現機體(ti) 蛋白變性、功能失活等情況,甚至會(hui) 出現細胞壞死、一些髒器功能衰竭現象,危及生命。
這兩(liang) 類人群都可能中招
高溫高濕的氣候因素和高強度體(ti) 力活動是導致熱射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
經典型熱射病主要由高溫和(或)高濕環境因素引起,通常沒有劇烈的體(ti) 力活動。發病人群常見於(yu) 年幼者、孕婦和年老體(ti) 衰者,以及有慢性基礎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損的個(ge) 體(ti) 。
勞力型熱射病主要由於(yu) 高強度體(ti) 力活動引起機體(ti) 產(chan) 熱與(yu) 散熱失衡而發病。在高溫高濕環境下進行高強度運動、勞作的人更容易中招,機體(ti) 活動產(chan) 熱加之散熱障礙,超出人體(ti) 體(ti) 溫調節範圍,最終導致嚴(yan) 重後果。常見於(yu) 夏季劇烈運動的健康青年人。
遇到熱射病病例可以這樣做
如果在工作或外出時,發現有人出現熱射病症狀,如核心體(ti) 溫超40℃,伴有譫妄、昏迷、皮膚發紅、呼吸急促等,可以幫助采取以下措施:
(1)將患者轉移到陰涼的地方。
(2)無論使用何種方法,迅速給患者降溫。
如將患者浸泡在浴缸的涼水裏;將患者放在涼水淋浴下;用澆花的涼水噴灑在患者身上;用涼水擦拭患者的身體(ti) ;涼濕毛巾或冰袋冷敷頭部、腋下及大腿根部;天氣幹燥時,將患者裹在涼水浸濕的單子或衣物裏用風扇猛吹。
(3)熱射病患者的肌肉可能發生不自主的抽搐。遇到這種情況時,要避免患者傷(shang) 害到自己。不要在患者的嘴裏放任何東(dong) 西,不要試圖給患者喂水。如果患者發生嘔吐,翻轉患者的身體(ti) 使其側(ce) 躺,以確保其呼吸道通暢,避免誤吸發生。
在試圖給患者降溫的同時,周圍其他人應幫忙撥打急救電話。
小心“情緒中暑”
其實,除了熱射病,還有一種高溫病症值得注意,即“情緒中暑”。相對於(yu) 身體(ti) 中暑時出現的頭暈、惡心、意識模糊等症狀,“情緒中暑”較為(wei) 隱蔽,不易察覺,但是對人們(men) 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影響同樣不容小覷。
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情緒中暑”
研究表明,當氣溫超過35攝氏度、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於(yu) 80%時,人體(ti) 會(hui) 處於(yu) “易激惹狀態”,即“情緒中暑”,專(zhuan) 業(ye) 術語叫“夏季情感障礙綜合症”。
“情緒中暑”的原因是,人體(ti) 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炎熱或高濕環境中,並進行腦
力或體(ti) 力活動,容易產(chan) 生體(ti) 溫調節功能紊亂(luan) ,影響精神和心理狀態。具體(ti) 症狀包括心煩氣躁、情緒易失控、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悲觀絕望等,甚至出現焦慮抑鬱。
“情緒中暑”易感人群包括室外高溫作業(ye) 的重體(ti) 力勞動者,年老體(ti) 弱者,生活壓力較大者,遇事緊張、情緒波動較大的個(ge) 性脆弱者。因此,這段時間如果你發現身邊有人變得易怒、脾氣暴躁,應當考慮其是否得了“情緒中暑”。
調節“情緒中暑”有良方
出現“情緒中暑”不能放任不管,而是應該想辦法調節。可以嚐試下麵這些方法。
(1)保證休息
做到早睡早起,每天睡足相應時間,同時日間午休半小時左右,身體(ti) 狀態調整好,有利於(yu) 緩解身體(ti) 疲勞和情緒低落。
(2)適量運動
可以選擇散步、遊泳、瑜伽等運動,轉移情緒。需要注意的是,天氣炎熱時不建議過度運動,運動程度應以身體(ti) 微微出汗為(wei) 佳。
(3)清淡飲食
入伏後可以多食苦瓜、黃瓜、番茄等應季果蔬,適當食用西瓜、菊花茶、綠豆湯等消暑食品。
(4)調節情緒
盡力保持心態平和。如果因為(wei) 天氣悶熱,情緒欠佳,可以選擇舒適安靜的環境,靜坐沉思,降低“心理熱度”。
(5)場景想象
心煩意亂(luan) 時可以聽聽輕音樂(le) 、跟朋友聊聊天。也可以暫時放下手頭工作,嚐試情景式想象法,想象自己在美麗(li) 的度假村裏閑坐,在清澈的遊泳池裏像魚一樣暢遊,或者在冬季冰天雪地裏漫步等,讓精神逐漸得到放鬆。
夏季防暑貼士
當然,要想避免熱射病和“情緒中暑”,最直接的辦法是盡量避免在高溫天氣下進行戶外活動。如果必須外出,就要做好高溫防護,如穿寬鬆淺色透氣衣服、戴寬邊遮陽帽、使用防曬霜、打遮陽傘(san) 。
此外,高溫天氣還要多補充水分,日間不論是否口渴都應及時補充水。值得注意的是,最好不要喝含酒精或大量糖分和過涼冰凍飲料,這些飲料會(hui) 導致體(ti) 液更多流失以及引起胃部痙攣不適。
最後提醒一句,如果溫度超過40℃,為(wei) 減少危險,應停止戶外作業(ye) ,牢記生命健康無價(jia) 。
(綜合自新華網、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新聞網、俠(xia) 客島微信公號、科普中國、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