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鑽石
【我在現場】
光明日報記者 丁一鳴
“裏麵是1000多度的高溫。看‘種’鑽石,可別灼傷(shang) 了眼!”記者正身處安徽合肥的一家實驗室裏,研究人員宋學瑞遞給記者一副專(zhuan) 業(ye) 眼鏡。眼前的培養(yang) 腔,和普通的密封罐差不多,隻是,裏麵發出的光,熾烈奪目。
培養(yang) 腔中,鑽石“種子”(籽晶片)正在接受炙烤,“養(yang) 料”(甲烷)在高能微波激發下,分裂開來,如同飄在空中的灰塵,一點一點落在“種子”上。隨著時間推移,“種子”層層結晶,慢慢長大。
“‘種子’‘出爐’後,再經過切割、拋光等工序,它就會(hui) 變成閃閃發光的鑽石。”宋學瑞給看得出神的記者繼續講解。
“‘種’出來的鑽石,和天然鑽石有啥區別?”記者好奇發問。
“從(cong) 物理、化學特性上講,沒有任何區別,甚至更純淨。但價(jia) 格僅(jin) 為(wei) 天然鑽石的五分之一。”宋學瑞說,“這鑽石可是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的關(guan) 鍵。”
見記者有些不解,他接著解釋:“這樣的高純度單晶金剛石,是最理想的‘終極半導體(ti) ’,在電子器件熱管理、光學窗片、量子信息等領域具有重要作用。我們(men) 的科研工作者用了近30年時間,使金剛石純淨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一枚4克拉重的培育鑽石在宋學瑞手中閃閃發光,映照著他神情間的自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