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天舟、問天……中國空間站母港帶你領略浪漫航天
北京時間2022年7月18日,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與(yu) 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組合體(ti) 已垂直轉運至發射區,發射任務進入倒計時。
中國空間站叫“天宮”,核心艙叫“天和”,貨運飛船叫“天舟”,實驗艙叫“問天”“夢天”……作為(wei) 中國空間站建造母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追夢奮鬥建造“太空家園”,讓神話傳(chuan) 說一步步走進現實。
天和
2021年4月29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從(cong)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一飛衝(chong) 天,宣告中國空間站建造首戰告捷,我國正式邁入空間站時代。
據悉,“天和”一詞,最早出自《莊子·知北遊》中“若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將至。”指人的元氣,也指天地祥和之氣、自然和順之理、天地之和氣。“天”與(yu) “和”相結合,其實就是古人所講的“天人合一”,包涵天地自然與(yu) 人類和諧相處之義(yi) ,充分彰顯了中國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類的理念。
天舟
2021年5月29日、9月20日和2022年5月10日,天舟二號、三號、四號貨運飛船先後起飛,與(yu) 天和核心艙順利對接,為(wei) 航天員送去工作、生活物資。
靈槎準擬泛銀河,剩摘天星幾個(ge) 。曾經,古人對銀河充滿向往,那麽(me) 如何到達天上呢?《博物誌》中傳(chuan) 說,銀河和海相通,有個(ge) 住在海邊的人乘槎(木筏)登天,形象生動體(ti) 現了先祖對於(yu) 利用“天舟”暢遊太空的渴望。
問天
即將發射的問天實驗艙,是中國空間站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麵向空間生命科學研究,配置了生命生態、生物技術和變重力科學等實驗櫃,將有力推動空間生命科學前沿科技突破。
追根溯源,漢代的王逸,在《楚辭·天問》序中首次提到“問天”——“《問天》者,屈原之所作也。何不言問天?天尊不可問,故曰天問也。”古人問天,充滿了對曆史興(xing) 亡的慨歎和對宇宙規律的思考;而今人問天,彰顯了探索浩瀚宇宙,建設航天強國的攀登精神。
夢天
夢天實驗艙,是中國空間站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報道,按照真空熱試驗大綱要求,夢天實驗艙目前已經依次完成了全部工況試驗,並在試驗過程中穿插開展了密封艙內(nei) 有害氣體(ti) 采集測試和噪聲測試,為(wei) 其出廠奠定了堅實基礎。
“夢天”一詞,源於(yu) 唐朝李賀的詩作《夢天》——“老兔寒蟾泣天色,雲(yun) 樓半開壁斜白。玉輪軋露濕團光,鸞珮相逢桂香陌。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全詩寫(xie) 夢遊月宮的情景,詩人夢中上天,下望人間,充滿了浪漫的奇特想象。航天人逐夢太空、建造“天宮”,更是新時代“夢天”的生動寫(xie) 照。
天和、天舟、問天、夢天……中國空間站,每個(ge) 名字都是從(cong) 五千年的曆史長河中來。現代科技與(yu) 神話傳(chuan) 說遙相輝映,構成了一種獨特的中國式浪漫。
(總台記者 楊弘楊 黃國暢 屠海超 胡煦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