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挖掘農業文化遺產當代價值

發布時間:2022-07-25 10:18: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喬(qiao) 金亮

  全球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大會(hui) 7月18日在浙江青田開幕。這是20年來,全球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所在國組織召開的規模最大、層級最高的會(hui) 議。就在今年5月份,我國新添了三項全球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係統等名列其中。可以說,全球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正被更多中國人所熟悉。

  全球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是具有重要曆史人文價(jia) 值、對現代生態農(nong) 業(ye) 有重要借鑒意義(yi) 的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係統。隨著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保護麵臨(lin) 嚴(yan) 峻挑戰。通過對其中優(you) 秀部分的有效保護,可以更好挖掘農(nong) 業(ye) 多種價(jia) 值,拓展農(nong) 業(ye) 多種功能,實現遺產(chan) 地的生態保護、文化傳(chuan) 承,促進農(nong) 業(ye) 發展和鄉(xiang) 村繁榮。為(wei) 此,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在2002年發起了全球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倡議,今年是倡議提出20周年。

  在中國,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是傳(chuan) 統農(nong) 耕文明的精華,兼有自然遺產(chan) 、文化遺產(chan) 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一些特征。中國是最早參與(yu) 全球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工作的國家之一。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啟動實施國家級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挖掘和認定工作,推動農(nong) 遺事業(ye) 邁上新台階。目前,中國全球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總數達18項,居世界首位。我國已成為(wei) 全球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工作的成功實踐者和主要貢獻者。

  其實,全球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認定標準較為(wei) 苛刻。按照規則,入選遺產(chan) 至少要滿足五項標準。第一項是保障食物和生計安全,第二項是具有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多功能性,第三項是具有特有的農(nong) 業(ye) 知識體(ti) 係和適應性技術,第四項是具有獨特的農(nong) 業(ye) 文化價(jia) 值體(ti) 係,第五項是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土地及水資源管理體(ti) 係。由此來看,我國在總量上保持領先實屬不易。這也證明了我國農(nong) 業(ye) 的底氣,不僅(jin) 眾(zhong) 多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量位居第一位,而且有文化底蘊和深刻內(nei) 涵。

  在當下,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對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具有重要價(jia) 值。中國農(nong) 耕文化曆史悠久,飽含著農(nong) 業(ye) 可持續發展的樸素哲學和實踐雛形。時至今日,國家倡導的農(nong) 文旅融合、產(chan) 業(ye) 鏈升級、生態農(nong) 業(ye) 等理念都可以從(cong) 中找到映照。如今,城裏人對田園風光、鄉(xiang) 土文化、農(nong) 家美食等越來越向往,要抓住這一契機,發揮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係統的生態優(you) 勢和產(chan) 業(ye) 價(jia) 值,推動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轉型升級,推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

  近年來,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在中國不僅(jin) 得到保護,而且煥發生機活力。已有1200多年曆史的青田稻魚共生係統在2005年就被列為(wei) 中國首個(ge) 全球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稻魚共生係統就是稻田養(yang) 魚,稻為(wei) 魚提供庇蔭和有機食物,魚則發揮耕田除草、鬆土增肥等功能,減少了對化學投入品的依賴。經過多年努力,青田探索出了“一畝(mu) 田、百斤魚、千斤糧、萬(wan) 元錢”的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依托在海外的2萬(wan) 多家中餐館,把稻魚米、田魚幹端上了海外餐桌,向世界展示中國農(nong) 業(ye) 的文化自信。

  本次大會(hui) 以“保護共同農(nong) 業(ye) 遺產(chan) ,促進全麵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主題,構建機製化交流平台,推動遺產(chan) 地之間開展互助合作。對我國來說,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內(nei) 涵豐(feng) 富,有很多內(nei) 容可以從(cong) 中深入挖掘,核心問題是做好保護和發展這篇大文章。要立足各遺產(chan) 自身獨有的資源、技術、文化、景觀優(you) 勢,下足功夫打造特色產(chan) 品、鄉(xiang) 村精品,這也是此次新晉的3個(ge) 全球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所在地需要思考的問題。(喬(qiao) 金亮)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