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戲曲“種”進校園裏

發布時間:2022-07-25 10:27: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咿——呀——!”每到周日,浙江大學堯坤樓活動室便會(hui) 傳(chuan) 來悠揚婉轉的唱腔,這是浙江大學婉雲(yun) 京劇社的排練日常。回憶起與(yu) 戲結緣,婉雲(yun) 京劇社社長王藝林說,自己學的第一段戲便是京劇《沙家浜》智鬥選段,其中“人一走,茶就涼”一句的轉音和拖腔很有難度,她花了整整一個(ge) 月的時間練習(xi) 。雖然過程不易,但當正式演出時完整地唱出整段後,王藝林成就感滿滿。

  婉雲(yun) 京劇社並非個(ge) 例。如今,全國高校戲曲社遍地開花,覆蓋了京劇、昆曲、豫劇、川劇、越劇等多種戲曲劇種。越來越多年輕人走近戲曲,愛上傳(chuan) 統文化。

  這些高校戲曲社很多都是由大學生自發創辦的。比如四川美術學院若鳴京昆戲曲社、深圳技師學院SIT古典戲曲社等。“剛開始講戲曲,一些同學會(hui) 有刻板印象,認為(wei) 那是爺爺奶奶輩聽的東(dong) 西,距離自己太遠。”深圳技師學院SIT古典戲曲社創始人傅俊豪說。為(wei) 了吸引年輕人,該社在招新活動中嚐試各種方法,比如讓同學們(men) 觸摸盔頭、馬鞭等道具,體(ti) 驗穿上戲服的感覺,或是教他們(men) 畫臉譜、簡單的唱腔等。在“玩”的過程中,同學們(men) 對戲曲產(chan) 生了興(xing) 趣。

  傳(chuan) 承離不開創新,大學生為(wei) 傳(chuan) 統戲曲帶來了活力和生機。比如,他們(men) 會(hui) 將戲腔與(yu) 流行音樂(le) 融合,發展戲歌;或將戲曲與(yu) 美術組合,製作戲曲宣傳(chuan) 動畫片;還有的戲劇社以傳(chuan) 統戲曲中的手眼身法步為(wei) 著力點,開發文創產(chan) 品,挖掘戲曲的時代價(jia) 值。“我們(men) 正在嚐試打造京劇文創IP。這樣不僅(jin) 能讓同學們(men) 對戲曲產(chan) 生更強烈的歸屬感和自豪感,還能為(wei) 京劇的長遠發展‘造血’。”四川美術學院若鳴京昆戲曲社創始人陳寶昆說。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戲曲線下演出減少。高校戲曲社紛紛著手線上演出交流。自2021年起,深圳技師學院SIT古典戲曲社開始聯絡全國各大高校戲曲社,在B站創建了高校戲曲社演出唱段精彩片段合集,還在公眾(zhong) 號上開設“觀春色:全國高校戲曲社團介紹”欄目,方便各大高校戲曲社線上展示和交流。

  每年3月27日是“世界戲劇日”。今年這天,浙江大學婉雲(yun) 京劇社、深圳技師學院SIT古典戲曲社、河南師範大學京昆社和蘭(lan) 州財經大學聽鬆社聯合舉(ju) 辦了線上交流“清音會(hui) ”,表演《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等經典曲目,並通過抖音、B站進行直播。王藝林說:“昆曲中有句話:‘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隻有觀眾(zhong) 親(qin) 身體(ti) 驗了,才能感受戲曲之美。互聯網時代,我們(men) 也在不斷探索新的傳(chuan) 播方式,努力讓戲曲觸達更多人。”

  “戲曲不光要進校園,還要留在校園裏。”傅俊豪認為(wei) ,古老的戲曲隻有在年輕群體(ti) 中生根發芽、煥發活力,才能留得住、傳(chuan) 得開、唱得響。(張子涵)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