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驅動新變革 引領新格局

發布時間:2022-07-25 10:31:00來源: 人民日報

  本報福州7月24日電 (記者劉曉宇、施鈺、郭雪岩、韓鑫、鄒翔)18個(ge) 分論壇聚焦數字領域前沿熱點,30多場特色活動拓展交流內(nei) 涵,百位院士專(zhuan) 家、百位數字產(chan) 業(ye) 領軍(jun) 者參會(hui) 演講,千餘(yu) 家國內(nei) 外企業(ye) 現場參會(hui) 參展,近2000名嘉賓深入開展數字技術和項目對接洽談……7月24日,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hui) 在福建省福州市閉幕,成果豐(feng) 碩。

  開幕式當天,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1年)》顯示,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數字技術創新能力快速提升,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一批新興(xing) 技術躋身世界第一梯隊。

  行走在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hui) 展館,“數字之筆”描繪出一幅幅現代化圖景——

  戴上VR(虛擬現實)眼鏡,置身廣西北部灣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無人車隊在港口自如穿梭……中國交通建設集團的展台前,智慧港口自動化裝卸工藝吸引不少觀眾(zhong) 前來體(ti) 驗。

  一個(ge) 瓶蓋大小的黑匣子,可以對消防員救援行蹤實時監測,也可以掌握建築工地施工人員的準確位置——這項首次亮相的高科技產(chan) 品,正是由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研發的小型低功耗可穿戴導航與(yu) 運動感知係統,可為(wei) 佩戴者“一鍵護航”。

  超20萬(wan) 平方米的實體(ti) 展廳內(nei) ,各省份代表與(yu) 近500家展商紛紛亮相,現場展示數字科技新成果,全麵呈現以數字化轉型驅動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的成效。

  “閘機核驗處人流量較大,請立即增派誌願者前往引導”“媒體(ti) 工作間飲用水充足,暫不需要再次供水”……大屏上,展館內(nei) 各項誌願服務數據實時更新,一道道誌願服務保障指令從(cong) “福州市青年誌願服務數據指揮艙”發出。

  這個(ge) 曾在第四十四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上投用的誌願服務管理係統,今年實現迭代升級——線上點單、服務評價(jia) 、指揮調度“一盤棋”決(jue) 策,精確到崗、定位到人,更高效也更環保。

  精準服務、綠色辦展。在智慧保電中心,天氣情況、保電設備負載率、告警等信息直觀展現,北鬥定位裝置為(wei) 每個(ge) 保電人員提示距離最近的風險點。“根據氣溫變化和場館內(nei) 人流量,調整保電強度,實現室內(nei) 恒溫又節能。”福州供電公司運檢部負責人江南介紹。據測算,本屆峰會(hui) 首次采用了全環節數字孿生電網技術,並安排智能機器人巡檢,場館內(nei) 從(cong) 事保障工作的人數減少了50%。

  如何把握信息時代新機遇,搶占未來發展製高點?峰會(hui) 上,與(yu) 會(hui) 嘉賓暢談數字中國建設的現在與(yu) 未來。

  當前,數字經濟正轉向深化應用、規範發展、普惠共享的新階段,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餘(yu) 曉暉表示,產(chan) 業(ye) 數字化已成為(wei) 數字經濟主戰場,數字化轉型的發展方向正從(cong) 效率變革向價(jia) 值變革、從(cong) 企業(ye) 內(nei) 向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轉變。

  科技創新為(wei) 數字化發展賦能。“數字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的融合將越來越緊密、越來越深入。”華為(wei) 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認為(wei) ,應全力升級麵向行業(ye) 的數字基礎設施,並協同發展應用軟件和基礎軟件,打造強大的軟件生態。

  人才培養(yang) 為(wei) 數字化轉型聚力。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計算機學會(hui) 理事長梅宏說,大力推進各行各業(ye) 的數字化轉型,應當打造適應於(yu) 數字化轉型需求的數字化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為(wei) 未來數十年的轉型階段儲(chu) 備合格人才。

  從(cong) 夯基壘台到積厚成勢、從(cong) 發展起步到不斷壯大,數字中國建設不斷邁出堅定步伐。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曹淑敏表示,要繼續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ti) 布局,持續從(cong) 數字技術創新、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國際合作等方麵推進數字中國建設。

  創新驅動新變革,數字引領新格局。在數字化發展浪潮中把握新機遇、應對新挑戰、塑造新優(you) 勢,數字中國建設未來可期、大有可為(wei) 。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