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網評論員:獨庫公路垃圾成山,自駕遊記得帶上文明

發布時間:2022-07-26 09:32:00來源: 光明網

  【閱讀提示】小牛誤食塑料垃圾,新疆文旅廳:請不要讓獨庫公路變成垃圾場

  光明網評論員:最近一段時間,“民宿一晚17000元”“獨庫公路變成‘堵哭公路’”等新疆遊客暴增的新聞頻繁登上熱搜,甚至有網友笑稱“草原上的人終於(yu) 比羊多了”。不過,在旅遊火爆的另一麵,一些不文明現象也引發了擔憂。

  日前,新疆各個(ge) 景區的垃圾問題引發關(guan) 注,有遊客注意到牛羊會(hui) 在吃草時嚼到垃圾袋。塑料袋在動物體(ti) 內(nei) 無法消化,此前也有動物因誤食塑料袋而死亡的案例。為(wei) 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官方公眾(zhong) 號發文呼籲,請不要讓獨庫公路變成垃圾場。

  眼下正是暑期,國內(nei) 很多景區都迎來了旅遊消費旺季。這其中,疫情防控形勢相對平穩的大西北,尤其成了很多遊客的首選。但在“熱鬧”的另一麵,遊客亂(luan) 扔垃圾導致獨庫公路“垃圾成山”等現象,確實堪稱是大煞風景。

  其實,不唯獨是新疆,稍微檢索一下相關(guan) 信息就可發現,在一些熱門景區,遊客亂(luan) 扔垃圾帶來的困擾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過,獨庫公路的遭遇又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麵,垃圾遍地的場景,天然與(yu) 有著“中國最美公路”之稱的獨庫公路的大好風光形成更強烈的反差,說得通俗點,就是太刺眼了。另一方麵,獨庫公路作為(wei) 地理位置偏僻的自然景區,不僅(jin) 環境自淨能力相對較低,且人工清掃、維護的成本也非常高,由此,大量垃圾亂(luan) 扔對景區的破壞程度,要遠高於(yu) 一些成熟的景區。

  這些年,旅遊文明的話題經常被討論,在網上,對於(yu) 一些不文明行為(wei) 的譴責聲音也是非常一致的,這表明旅遊文明已經成為(wei) 一種社會(hui) 共識。像獨庫公路這種偏遠的自然景區恰恰又最為(wei) 考驗遊客旅遊素養(yang) 的真實成色。因為(wei) 它處於(yu) 完全的自然天地裏,幾乎沒有外部約束力,基礎設施也比較缺乏,垃圾是隨手帶走,還是就地亂(luan) 扔,完全靠個(ge) 人的自律。此前就有網友建議加大對318國道沿線亂(luan) 扔垃圾行為(wei) 的處罰力度,但當地相關(guan) 部門回應稱,因為(wei) 人手不夠,處罰措施操作難度比較大。這對獨庫公路來說,恐怕更是如此。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獨庫公路這樣的天然景區,可謂遊客文明素養(yang) 的最佳試金石。

  更進一步來看,這些年隨著小汽車的普及,以及疫情影響,自駕遊正成為(wei) 越來越多人的出遊選擇。但是,自駕文明的發育程度是否跟上了自駕遊普及速度,還要打上一個(ge) 問號。表麵上自駕遊正成為(wei) 一種新興(xing) 的旅遊方式,甚至成了社會(hui) 新的消費象征之一,但在內(nei) 裏,自駕文明的發育狀況卻遠沒那麽(me) “風光”。這毫無疑問提醒更多的自駕遊客,出遊請帶上文明上路。

  對於(yu) 這一狀況,也有很多人呼籲從(cong) 外部加強幹預。如對獨庫公路采取更嚴(yan) 格的限流,以及完善基礎設施,增加一些垃圾箱。這些建議當然是務實的。但從(cong) 另一個(ge) 角度想想,這一點可謂是“文明是文明者的通行證”的絕佳注腳。道理很簡單,因為(wei) 亂(luan) 扔垃圾的現象太突出,已經超出景區負荷,甚至影響到其他動物的生存空間,景區為(wei) 此不得不作出限流,這實際也就是對出遊自由的一種迫不得已的限製。反之,如果絕大多數人都能成為(wei) 文明出行者,也就能獲得更自由的出行便利,可以馳騁於(yu) 更廣闊、自由的天地。由是觀之,文明出遊確實關(guan) 於(yu) 所有人的利益。出遊越文明,出遊越自由。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