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破除年齡阻礙,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

發布時間:2022-07-26 09:4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專(zhuan) 家點評】

  作者:謝立黎(中國人民大學社會(hui) 工作與(yu) 社會(hui) 政策係主任、人口與(yu) 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規模不斷擴大,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持續提高,老年人的社會(hui) 參與(yu) 越來越受到重視。

  老年人社會(hui) 參與(yu) ,是指老年人在社會(hui) 互動過程中,通過參與(yu) 經濟勞動、政治活動、誌願活動、家庭照料活動等以滿足自身需求、實現自身價(jia) 值的行為(wei) 。目前,我國老年人社會(hui) 參與(yu) 呈現以下幾個(ge) 特點。一是高意願低參與(yu) 。我國老年人整體(ti) 社會(hui) 參與(yu) 意願較高,超過七成老年人願意參與(yu) 社區誌願服務,如幫助鄰裏和調解糾紛、維護社區衛生環境和社會(hui) 治安等。但由於(yu) 受到參與(yu) 渠道、參與(yu) 能力等限製,實際參與(yu) 人數僅(jin) 四成左右。二是城鄉(xiang) 差別較大。比如,從(cong) 城鄉(xiang) 老年人就業(ye) 來看,超過三成農(nong) 村老年人仍在參與(yu) 勞動,而城市老年人在業(ye) 比例明顯低於(yu) 農(nong) 村。三是家庭參與(yu) 度高。在我國,老年人是提供家庭照料的主力軍(jun) ,超過一半的老年人在幫助子女照顧孩子。然而,在社會(hui) 轉型和家庭結構變遷的背景之下,老年人在家庭中的高參與(yu) 度到底有多少是出於(yu) 主動承擔家庭責任的考慮,有多少是屬於(yu) 被迫選擇,值得我們(men) 進一步關(guan) 注和思考。四是網絡參與(yu) 增多。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和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的推進,網絡參與(yu) 逐漸成為(wei) 老年人社會(hui) 參與(yu) 的新形式。截至2021年12月,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43.2%,60歲及以上老年網民規模達1.19億(yi) ,積極健康的網絡參與(yu) 將有助於(yu) 加強老年人的社會(hui) 連接,提高其社會(hui) 適應能力。

  我國最早於(yu) 20世紀80年代初正式提出老年人社會(hui) 參與(yu) 這一概念,當時講老年人社會(hui) 參與(yu) 主要是以尊老敬老的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出發點,將老年人參與(yu) 社會(hui) 視為(wei) 尊重老年人、滿足其自我實現需求的一種方式。但由於(yu) 外部資源和老年人自身條件有限,一直以來,我國老年人社會(hui) 參與(yu) 的發展非常有限。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老年人社會(hui) 參與(yu) 的內(nei) 外部條件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麵,老年人自身能力逐步提高。例如,當前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已經超過77歲,接近主要發達國家平均水平;老年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達6.05年;老年人的經濟獨立性也在不斷提升,2015年主要依靠家庭成員供養(yang) 的老年人比例為(wei) 36.7%,比20年前下降了20.4個(ge) 百分點。另一方麵,老年人社會(hui) 參與(yu) 的外部環境不斷優(you) 化。首先是國家對老年人社會(hui) 參與(yu) 的定位已經逐漸從(cong) 實現個(ge) 人積極老齡化、健康老齡化上升為(wei)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舉(ju) 措之一。2020年12月,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提出要“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此外,無障礙環境的普及以及各種智能設備和虛擬化平台的出現,使得生理因素對老年人社會(hui) 參與(yu) 的限製大幅減少,顯著提高了老年人社會(hui) 參與(yu) 的可及性。

  上述變化都為(wei) 實現廣泛的老年社會(hui) 參與(yu) 奠定了良好基礎。盡管如此,為(wei) 全麵推進老年人參與(yu) 社會(hui) 經濟發展,還需從(cong) 觀念、製度、環境、教育等四個(ge) 方麵破除年齡對老年人發揮積極作用的製約。

  一是倡導全社會(hui) 積極看待老年群體(ti) 。盡管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wei) 我國的基本國情,但“老年歧視”現象仍然存在。在大眾(zhong) 媒體(ti) 的渲染和各種“防衰老”產(chan) 品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不僅(jin) 其他年齡群體(ti) 將老年人視為(wei) “負擔”,老年人自己也容易產(chan) 生消極的老化觀念,這對老年人參與(yu) 意願和社會(hui) 組織提供參與(yu) 機會(hui) 的意願造成了嚴(yan) 重的負麵影響,亟須從(cong) 觀念上打破對年齡的限製,幫助社會(hui) 和老年群體(ti) 構建積極的老齡觀。例如,充分調動老年人參與(yu) 社會(hui) 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鼓勵老年人參與(yu) 基層社會(hui) 治理,開展多樣化的誌願活動,結合時間銀行和互助養(yang) 老鼓勵城鄉(xiang) 老年人參與(yu) 居家養(yang) 老服務建設等。

  二是增強製度設計的統籌性。我國當前的誌願服務、教育培訓和勞動就業(ye) 等體(ti) 係設計都將年齡作為(wei) 重要的界限和門檻。這些年齡限製讓我們(men) 習(xi) 慣了“上學—工作—退休”這種“三段式”的生活方式,把步入老年後就退出一切生產(chan) 性活動看作理所當然。而在老齡化社會(hui) ,60歲也許反而正值壯年,70歲也許還能開啟一項新的愛好,因此需要從(cong) 社會(hui) 製度安排上打破對年齡的限製。例如,將學習(xi) 和工作視為(wei) 終身的權利,倡導生活方式多樣化;提高現有政策的年齡包容性,使老年人社會(hui) 參與(yu) 的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此外,通過探索彈性退休、靈活就業(ye) 製度,提高誌願服務項目參與(yu) 靈活性等,加強各類社會(hui) 參與(yu) 的協同性,避免因時間衝(chong) 突阻礙參與(yu) 。

  三是建設適老化社會(hui) 參與(yu) 環境。在認識到老年人口素質提高的同時,也必須承認老年群體(ti) 與(yu) 其他年齡群體(ti) 在生理方麵的客觀差異。參與(yu) 環境的適老化不足,會(hui) 阻礙部分有意願、有機會(hui) 但行動能力有限製的老年人參與(yu) 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因此,亟須從(cong) 環境建設上打破對年齡的限製,從(cong) 社區、公共空間和企業(ye) 工作環境等方麵為(wei) 老年人提供適老化的參與(yu) 環境。例如,重點對樓梯、電梯、坡道等公共建築進行改造,為(wei) 老年人開展社會(hui) 活動提供必要的場所和設備;對城市公共交通、道路以及運動場所、圖書(shu) 館等空間開展適老化改造,確保老年人能夠安全便捷地到達各種場所;引導企業(ye) 做出相應改造以適應老年員工的生理特點,為(wei) 老年員工提供年齡友好的工作環境。

  四是提升老年人社會(hui) 參與(yu) 的能力。老年教育是增強老年人社會(hui) 參與(yu) 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截至2019年,全國老年大學和老年教育機構共計6.2萬(wan) 個(ge) ,注冊(ce) 學員數量僅(jin) 為(wei) 800多萬(wan) ,與(yu) 龐大的老年人口數量形成鮮明對比。此外,目前有關(guan) 老年人智能技術方麵的培訓較為(wei) 缺乏,使得非互聯網時代“原住民”的老年人麵臨(lin) 較大的數字鴻溝。因此,亟須通過發展終身教育體(ti) 係為(wei) 老年人提升參與(yu) 能力提供支持。例如,可以引入外國經驗,開展年齡友好高校試點;支持在老年大學中開設人力資源開發、信息技術等相關(guan) 課程;鼓勵社區、圖書(shu) 館等為(wei) 老年人開展培訓和講座,拓寬老年人學習(xi) 渠道。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