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唯分的“苦日子”變成學習的“好日子”
作者:李鐵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過去的一年,“雙減”政策以波瀾壯闊的實踐態勢,唱響了我國基礎教育深化改革的主旋律。一年來,“雙減”成效令人欣喜,學校教育發生格局之變,特別是學生,擺脫了過重的課業(ye) 負擔,過上了學習(xi) 的“好日子”。
學校育人的核心功能真正“強”起來了
“雙減”對學校提出三大核心任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課後作業(ye) 質量,提升課後服務水平。其中,課堂教學是實施國家課程的主渠道,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主動脈;作業(ye) 是課堂教學自然和必然的派生,是鞏固和發展教學目標的必要過程;課後服務是學校完成國家課程之餘(yu) ,為(wei) 學生開設的校本化、選擇性課程,也包括對課堂教學的再強化和對課後作業(ye) 的再指導。顯見,這三大核心任務是一個(ge) “大課程”的概念框架。在“雙減”之前,我們(men) 似乎還從(cong) 來沒有將課堂教學、課後作業(ye) 以及課後服務如此一體(ti) 化的架構,這也是“雙減”給學校帶來的功能“紅利”。事實上,切實落實以三大核心任務構成的學校整體(ti) 課程體(ti) 係和深化“雙減”,就使得學校育人的核心功能真正“強”起來了。
學生學習(xi) 以不可逆轉之勢回歸校園
伴隨“雙減”政策的落實,學校教育發生的最為(wei) 突出的格局之變是: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的政治立場更加堅定了,全方位深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辦學使命更加明確了,整體(ti) 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工作主題更加紮實了。於(yu) 是,我們(men) 切實感受到,基礎教育的育人生態正日趨健康,學校育人的主陣地作用正日益強化,教師育人的責任擔當正得以充分體(ti) 現,學生自主發展的動能潛能正得以充分釋放。而通過對“雙減”成效調查得到的大量分析數據——諸如學生對學校滿足自身發展需求的滿意度、學生對課堂教學意義(yi) 的認可度、學生在校內(nei) 完成作業(ye) 的效率,以及學生自願參加課後服務的人數比例等,都有說服力地支撐我們(men) 的基本判斷:“雙減”,讓萬(wan) 千學生的學習(xi) 熱情和學習(xi) 機會(hui) 以不可逆轉之勢回歸了校園。
為(wei) 學生提供了高品質的學習(xi) 生活
課堂教學、課後作業(ye) 和課後服務構成了學生在學校學習(xi) 生活的一個(ge) 整體(ti) 鏈條,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直接影響三大核心任務的落實,並直接決(jue) 定學生的學習(xi) 質量。圍繞三大核心任務,究竟什麽(me) 樣的課堂教學、課後作業(ye) 和課後服務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xi) 與(yu) 成長?究竟如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究竟如何設計高質量作業(ye) 並對作業(ye) 進行科學管理?究竟如何設計高質量課後服務內(nei) 容並科學安排課後服務?這是落實三大核心任務的基本的也是根本的問題。自“雙減”實施以來,各地區各學校都在竭力聚焦這些問題。以教育部分五批推廣的102個(ge) “校內(nei) 減負提質的典型案例”為(wei) 樣本,通過分析不難發現,“雙減”已然強勁地激發鼓舞了廣大校長、教師的教育教學智慧,那些對課堂教學、課後作業(ye) 和課後服務所進行的科學而紮實的實踐探索已成為(wei) 基礎教育改革的一道亮麗(li) 風景線。
這裏僅(jin) 以課堂教學改革為(wei) 例。“雙減”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新訴求與(yu) 新課程標準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新要求交匯為(wei) 一個(ge) 新的價(jia) 值理念: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要彰顯育人為(wei) 本,當以立德樹人為(wei) 魂。於(yu) 是,許多教師不再迷信這樣的邏輯——課堂教學隻有通過大量的題海訓練,才能使學生獲得更高分數;於(yu) 是要以“當堂清”為(wei) 目標追求,以大容量、快節奏的強化訓練,實現“目標不留尾巴,內(nei) 容沒有欠賬”的“高效課堂”。教師應自覺踐行這樣的教學:要深入挖掘學科課程獨特的文化意蘊;要保護每個(ge) 學生的自信心和獨特個(ge) 性;要充分激發、鼓舞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要積極探索學段銜接、學科融合和與(yu) 生活聯係的課程內(nei) 容;要精心設計以問題解決(jue) 為(wei) 主線的教學結構,等等。
一年來,以“雙減”為(wei) 主旋律的基礎教育改革為(wei) 學校教育注入了強勁的動力與(yu) 活力,伴隨“雙減”的進一步深度推進,展望未來,未來可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